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周期对梨叶片激素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哲柳维娟张绍铃吴巨友...
    3036-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昼夜的相对长度,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研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梨叶片内源激素的昼夜变化规律,探索内源激素响应光周期诱导的分子机制,能够为协同利用光周期和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生长的梨植株为研究材料,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点取样,分析了梨叶片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茉莉酸等5种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梨叶片中5种激素呈现出不同的昼夜动态变化模式;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激素的含量有显著变化.通过对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发现,多个激素相关的生物过程被显著富集,其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长素运输等过程.对5种激素生物合成代谢、运输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筛选到响应光周期诱导的候选关键基因.这些结果为深入探究光周期调控梨激素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光周期植物激素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杜仲无菌苗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技术

    黄诗茹王美雪张爽
    3045-3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仲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杜仲组织培养多存在易污染,不定芽、不定根诱导难等问题.本研究以杜仲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最适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和促进生根的最适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以杜仲无菌苗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或1.0 mg/L6-BA、同时添加0.5 mg/LNAA最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单独使用0.5 mg/L的6-BA时虽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但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88.9%,适合进行后续不定芽的增殖试验.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IBA 1.0 mg/L时,生根数最多,生根率达88.9%,且根系较长.研究结果将为实现杜仲组织培养的工厂化生产、杜仲基因工程等提供技术参考.

    杜仲无菌苗不定芽不定根快速繁殖

    烟草花粉干燥过程中活力变化的生理机制分析

    许杰潘磊耿世兵陈云松...
    3053-3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燥过程中烟草花粉活力变化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品种'K326'的新鲜花药为材料,分析花粉干燥过程中活力、含水量、内含物、抗氧化酶、MDA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粉活力和含水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先较快下降,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下降-升高-再下降-稳定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总氨基酸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两者变化规律相反;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ATP酶活性先下降后趋于稳定;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缓慢下降;MDA含量缓慢升高.结果表明:含水量和ATP酶活性是影响花粉活力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这两个指标可以为烟草花粉干燥和贮藏中提供重要参考.

    花粉干燥花粉活力生理指标

    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分析

    宋勤飞王亚张雪寒尹杰...
    3060-3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合理利用掌克古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43份掌克古茶树两年生无性系苗为材料,田间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测定春梢一芽三叶生化成分,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55%~37.3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4;春梢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为14.49%~28.75%,多样性指数为1.44~1.93.各形态指标和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指标简化为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68.28%.在欧式距离10处,43份材料被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类群Ⅱ包含10份材料,类群Ⅲ包含9份材料.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到类群Ⅲ的ZK7、ZK11、ZK13、ZK15、ZK16、ZK22、ZK19、ZK23、ZK37等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高选育价值.

    古茶树形态指标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评价

    苦荞新品种'粱苦荞1号'选育报告

    高翔郝志萍吕慧卿冯晓敏...
    3072-3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粱苦荞1号'是由'黑丰1号'经0.3%EMS化学诱变,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落粒轻、适宜性广等特点.在2019-2020年多点区域试验中,'粱苦荞1号'2 a折合平均产量2 0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荞麦(苦)6号'增产16.9%.该品种中早熟,生育期约95 d.籽粒长锥形、黑色,单株粒重13.6 g,千粒重23.0 g.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3.9%,总黄酮含量为3.68%.适宜在山西省北部、中部苦荞麦种植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苦荞粱苦荞1号EMS化学诱变选育

    海南粟类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

    唐力琼林延慧唐清杰朱红林...
    3078-3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海南粟类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粟类资源与北方资源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淀粉和磷元素含量高于北方品种,狗尾粟的总氨基酸、维生素B1和锌含量高于北方品种,鸭脚粟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北方品种,其余指标与相当或低于北方品种.海南各地区资源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鸭脚粟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65~10.40 g/100 g、1.1~1.3 g/100 g、73.11%~75.04%、8.62%~10.36%,钙含量达到 1 361.0~1 601.0 mg/kg,属于中等糊化温度、硬胶稠度米,适宜开发为极具潜力的天然补钙功能食品.狗尾粟与黍的大部分性状相似,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氨基酸含量分别为 11.70~12.70g/100g、2.1~3.2 g/100 g、78.60%~82.01%、11.12%~12.54%,直链淀粉含量均低于2%,维生素B1含量为0.100 9~0.610 0 mg/100 g,磷含量达到307.0~385.0 mg/100 g,全部为糯质型米,属于中低糊化温度、中等或软胶稠度米,米质较优,适宜煮粥或开发风味小吃.

    狗尾粟鸭脚粟营养品质

    干旱胁迫对滇黄精多糖及其代谢酶的影响

    钱华丽王俊锋郭兰萍魏建昆...
    3087-3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滇黄精块茎多糖积累的规律及其酶活性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对3年生滇黄精植株进行4种水分胁迫处理,并对部分重度干旱植株进行复水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SS、SPS、AI、UGP、NI5种酶的活性;采用0.2%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显示,SS、SPS、AI、UGP、NI分别在含水量在20%、40%、20%、20%、20%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滇黄精多糖含量在20%含水量处理组最高.干旱胁迫与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可以提高滇黄精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且有利于滇黄精块茎多糖的积累,能有效提高滇黄精品质,这对滇黄精的种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干旱胁迫酶活性多糖

    川白芷开花物候和繁育系统特征分析

    杨秋雄马佳平孙年喜梁艳丽...
    3095-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繁育系统类型,本试验以川白芷为材料,测定不同时期花粉活力、花粉胚珠比和杂交指数,结合人工授粉试验,对其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川白芷群体开花物候期约30 d,复伞形花序花期14~16 d,单花花期6~9 d.花粉-胚珠比(P/O)为1 440.5,杂交指数OCI=4,结合人工授粉试验,表明川白芷自交、异交亲和,交配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主要传粉昆虫.本研究可为川白芷的杂交育种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川白芷开花物候交配系统传粉生物学

    威氏绿绒蒿不同时期类黄酮与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分析

    张冰郭小雪罗军区智...
    3103-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 wilsonii)花蕾期、开裂期、全展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发现类黄酮、金属离子与威氏绿绒蒿花瓣呈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威氏绿绒蒿花瓣类黄酮含量随花瓣发育的总体变化规律为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类黄酮含量在各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元素含量以K、Ca、Mg居多,Cu元素含量始终维持在最低水平;其中Fe、Ca、K3种元素与花色显色呈正相关,含量变化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同时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此3种元素含量变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在花蕾期白色阶段(B1时期)3种元素含量较其他时期都高,随类黄酮含量积累至花蕾期粉紫色阶段(B2时期)3种元素含量减少,推测Fe、Ca、K 3种元素与类黄酮结合形成复合物;Zn元素在各时期变化并不明显,推测Zn元素一定程度上参与花色形成,并不是主要参与者.本研究通过对威氏绿绒蒿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深化对其花色形成的认知,以期为绿绒蒿花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威氏绿绒蒿花色类黄酮金属元素

    杨梅栽培技术及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何元浩韩睿婷胡凤荣
    31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梅属共有60多个种,中国特有种6个.作为多年生常绿果树的杨梅以其果实的独特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广受国人青睐.且杨梅园林应用和药用价值兼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杨梅在中国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栽培管理养护和病害虫害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当年季度的产量.因此,本研究就杨梅栽培技术和基因组学两个方向,展开对杨梅生物学特性、主栽园艺品种、苗木栽植养护、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杨梅作为非豆科植物生物学特性中独有的固氮特性,影响果实产量最严重的凋萎病防治措施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对未来杨梅分子层面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展望,以期为杨梅种质资源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杨梅(MyricarubraSieb.&Zucc.)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