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教育论坛
教师教育论坛

吴云汉

月刊

2095-5995

yjzx@mail.ccnu.edu.cn zsjy@mail.ccnu.edu.cn

027-67867240,67867251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论坛/Journal Teacher Education Forum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

    周洪宇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是有信念、有情怀、有品德,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有创新、有特色、有贡献、有影响的优秀人物.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群体赓续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本国教育实践、顺应于具体时代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精神共相,彰显了教育家的大智慧、大情怀和大境界等精神特质,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价值理念,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家精神论述,是新时代建设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教育家教育家精神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常顺利徐菱灵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教育家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相结合、同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两个结合"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教育家精神彰显了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师道文化,凝结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光辉.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

    教育家精神师道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中国教育实践

    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探析

    张利红樊香兰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科学的教师退出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素养,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扩大补充优秀教师的编制数量、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畅通教师职业进出的渠道.当前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中仍存在主动退出意识不强、退出标准不明确、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通过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职业退出观、建立明确的教师退出标准、明确教师退出程序和执行主体以及完善教师退出的保障制度等途径对教师退出机制进行优化.

    教师退出机制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及匡正

    恽力达黄友治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高尚师德是对高校教师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的高尚师德不仅包括依据宪法法律、教育政策积极履行教师义务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品德,也包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为世范的高尚公民品德.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漠视政治素质、轻视教书育人、违反学术规范、丧失个人操守等师德失范的情况,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还阻碍了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保证高校教师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应当在主体与组织两个维度的基础上,从个体、群体、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构建立体多元、系统健全的"软法"约束机制,包括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提升教师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高校教师道德共同体,优化社会评价与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道德规范

    高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分析及其对师范院校的启示

    李娜梁林佳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工具对CNKI数据库中903篇高等教育数学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后发现课程思政的实施由一般院校向特殊院校转变,课程类型由数学公共课向数学专业课转变;理论研究由思政元素挖掘研究向价值取向的理念研究转变,实践研究向全方位延伸.但是当前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识,开发面向师范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形成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体系,加强师范类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投入.

    课程思政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师范院校CiteSpace

    "五育并举"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实践路径

    李梦云付义朝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前教育五育并举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有力抓手.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等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劳动教育也重新开始重视和加强.然而,我国仍然存在着学前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观落后,幼儿的劳动意识淡薄、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形式化及其价值被忽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场地有限、教育内容单一、学前教育阶段劳动评价体系不全面、父母对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第一是要家长转变劳动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第二是要落实幼儿劳动教育,不要流于形式;第三是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丰富劳动教育活动;第四是要调整教育评价导向,完善幼儿劳动评价体系;第五是要倡导家校社合作,共力推进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学前教育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实践路径

    "90后"乡村女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调和——基于关系正义视角

    李玮赵文刚
    41-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性问题.作为乡村教育振兴主力军的"90后"乡村女教师却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惑,表征为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双向冲突"、乡土角色与教师角色的"尴尬境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相互博弈".遭受着资源占有差异、专业发展受限、性别身份消解、身份角色标签化等困境.基于关系正义理论,从促进资源重组、强化专业能力、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构建乡村女教师的话语体系、提升认可度五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乡村女教师身份认同的有效路径.

    "90后"乡村女教师身份认同关系正义

    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教育之"学科性"再思考——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例

    陶晓芳郑流爱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改过程中,学科教育的"学科性"有所流失,主要表现为学科性质定位失当、课程内容体系有待优化、教学方式未能与学科有效契合.分析其缘由,学科观念认识模糊、盲目尊崇西方理论、知识学习地位旁落是造成"学科性"流失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学科实践,复归学科教育的"学科性",实现学科育人.由此,我们应正确理解学科性质和意义,树立学科信仰;重视学科知识,发挥育人价值;正确借鉴外来教育理论,优化学科实践.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科教育学科性学科育人

    高校师资国际化对中国本土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黄洁曹文君王小青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要素,亦是在地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其对中国本土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值得探究.本研究对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2633个大学生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资国际化对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体现在跨文化态度、知识、技能、内在产出和外在产出等维度.国际化课程亦可放大师资国际化对大学生获取异域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技能的积极影响.基于此,建议通过提高本土教师的国际化、优化外籍教师服务管理、融合国际化的师资与课程三个方面推进高校师资国际化,从而更加高效提升中国本土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在地国际化跨文化能力本土大学生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师范生提问技能提升:意义、理路及其评估

    孟凡龙崔鸿
    61-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提问需要厘清提问价值、明确提问逻辑、把握提问技巧.提出有价值问题有助于系统平衡教育理念、构建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把握事物本质.高阶性问题的提炼一般需要经过理念化建构、整体性生成、层级化实践、逻辑性渗透等环节.对思维型问题的评估能够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教学提问可从呈现类型、结构难度、信度效度、意义特征等角度展开.

    核心素养师范生提问技能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