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刘献君

月刊

1000-4203

027-87543893

430074

武昌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发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注意反映高等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并重视扶持中青年学者。主要栏目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体制与结构、博士论坛、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等。面向各类高等院校和中专、中技学校的广大干部及教学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考察与龙头带动

    刘海峰赵凯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从建设教育大国到建设教育强国,中国国家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不同处境下国人始终将教育视作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成为教育强国,必须首先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纵观建设教育强国的提议和研究过程,二者均体现出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到建设教育强国的演进轨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通过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教育实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途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高等教育为龙头带动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中国创造

    吴薇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人们认为当代没有什么高等教育制度或政策是西方学习中国的,其实当今中国也有一项产生全球影响的原创高等教育政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使世界大学排名出现和盛行,而世界大学排名也推动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了中国大学群体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国际影响.随着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效日益显著,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世界高等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影响了全球诸多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大学系统的重组,是一个真正具有全球影响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造.

    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大学排名"双一流"建设中国创造

    来稿须知

    23页

    劳动教育、教劳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凤岐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是新中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密切相关但涵义不同.劳动教育强调以参加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更丰富的内涵.劳动教育是实现教劳结合的途径之一,而实现教劳结合亦是德、智、体、美各育的任务,并需要其他宏观和微观教育政策相配合.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正确和主要途径,教劳结合在其中发挥根本性作用,劳动教育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人的全面发展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本质、维度与理论边界

    张德祥贾枭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本质来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的过程和状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差距、支撑能力差距和入学机会差距三个方面,涉及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基于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理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控制三种差距的理论边界体现为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应小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区域内高等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应小于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高校校区空间布局与校企协同创新——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微观经验证据

    张文杰哈巍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92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关数据,量化评估高校校区空间布局对校企协同创新的影响发现,"小巨人"企业周边15公里范围内高校校区数量对校企联合申请并获授权专利的数量、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企业维度看,显著促进了高校与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研发合作,以及与非高技术产业企业、成长期企业的非发明专利研发合作;从高校维度看,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本科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此外,校企协同创新随二者间距离增大而衰减.高校校区布局对企业持有的非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数量也有显著影响,且这种间接效应大于以上直接效应.今后高校校区空间布局调整需综合考虑高校与企业的适配度,同时重点关注高水平研究型高校校区布局,助力深化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高校校区空间布局"小巨人"企业专利

    高校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策略转向与系统调适

    庞颖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十年来,高校优化招生宣传方案,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专业建设路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但工具理性、单一任务、适应手段、竞争策略掣肘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目标的达成.从国家与省份、高校、二级学院、重点专业类等层面提出调适方案,可为完善高考制度、优化高校应对方案提供参考.

    高考综合改革高等学校

    专家委员会如何评判"优秀"——顶尖大学博士生招生中学科逻辑的影响

    张熙王严淞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某顶尖大学分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八个院系的博士生招生,构建了三个"高共识度"学科的评估模式以更好阐释学科如何塑造招生评价标准和实践过程,发现制度化的学科假设是专家委员会招生评价的学科逻辑基础,学科的主流理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优先项都影响评价和录取结果.学科逻辑在招生评价中发挥的功能主要是限制教师对申请者个体特征的关注范围,为建构"优秀"的标准提供理由和边界,对录取决策施加适当的规范.学科逻辑通过建构理性模式使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实践得以合法化.

    博士生招生学科逻辑认知风格评价标准

    高校智库人才激励制度建设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胡薇王彦超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构成、运行目标和运营机制有着诸多特殊之处,这给其人才激励制度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高校智库在人才激励制度上进行了诸多创新以适应其角色和任务,但依然存在绩效评估方式简单化和单一化、激励方式与智库人才需求错位、人才流转渠道不畅等问题.为增进高校智库效能,更好发挥智库人才的作用,应树立对于高校智库的正确认知,采取基于内在需求的综合性激励手段,采用多元化成果认定方式,建立灵活通畅的智库人才流动机制.

    高校智库人力资源激励制度

    交通大学"尚实"教育宗旨的思想史溯源——以唐文治儒学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史斌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文治是近代著名儒学家与教育家,也是确立交通大学"尚实"教育宗旨的关键人物.他基于元气实体思想,肯定了世界的实在性,为其开展工程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格物穷理思想,认为工程教育是格物穷理之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躬行践履思想,开展了大量工程教育实践活动;基于经世致用思想,将工程教育作为经世实学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一系列教育事功.以唐文治儒学思想为出发点,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交通大学"尚实"教育宗旨的思想缘起,进而回溯我国工程教育事业启蒙发展的历史进程.

    交通大学唐文治尚实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