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理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理科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

李发伸

双月刊

1000-4076

Gaojiaos@lzu.edu.cn

0931-8912295,8912196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路222号(兰州大学校内)

高等理科教育/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等理科教育的影响:技术框架、能力特征及应用趋势

    魏立才俸晓雪杨胜才胡炳仙...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战略需求,全面探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高等理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技术框架、能力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梳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三大技术在生成式AI中的应用及教育价值,并从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能化教学内容生成、自适应练习与评估生成、沉浸式实验环境构建及虚拟教学助理等维度,剖析了生成式AI对高等理科教育变革的赋能潜力和实践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等理科教育人才培养教育变革人机协同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区域协同效应研究

    方丽婷李坤明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及数字经济的统计数据,首先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区域协同效应,然后从人力资本和交易成本入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水平,且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文章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该项研究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以及评估数字经济政策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人力资本空间计量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邹伯骏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完善的政策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分析发现:其变迁演进历经探索期、建设期、完善期、深化期4个阶段,其变迁模式兼具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的特征,蕴藏在全球、国家、地方3个层面以及经济、政治、文化3个维度的动力因素驱动其变迁.文章将"全球—国家—地方"高等教育能动模型嵌入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为今后研究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政策调适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变迁国际教育历史制度主义动力机制

    "规制"抑或"自由":理工科拔尖本科生科研参与的行为分化及其成因研究

    刘晓蒙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个体—环境"天赋行动理论,对理工科拔尖本科生的科研参与行为分化及其成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在"自由"与"规制"的培养模式下,理工科拔尖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均存在着高—低自主的行为分化,即"自由"模式下自我负责的积极尝试与畏难心理的消极回避,"规制"模式下集体归属的学徒模仿与疲于应对的浅尝辄止.而分化成因是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实验模式、评价标准四类环境因素.上述发现丰富了学界对于拔尖本科生科研参与的理论认知,补充了"类型学"视角.研究建议,不应片面看待"自由"或"规制"的观点,"自由"或"规制"需要形成配合,关键在于回应个体诉求、并建立多元动态的培养目标.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科生科研参与理工科天赋行动理论

    来华外国专家对中国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基于2002-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淳闫月勤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各要素全球流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能够借助外国智力促进中国科研产出进而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2002-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研究实证检验了外国专家对各省份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外国专家能显著提升各省份的科研产出水平,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其影响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2)外国专家对中西部地区省份和东部地区省份的科研产出的促进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3)基于门限模型,外国专家对各省份科研产出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表现为受到外国专家规模的约束.为此,中国应持续创新外国专家管理制度,优化外国专家引进项目结构,形成差异性的政策牵引,为持续稳步扩大外国专家来华规模创设充分的政策条件与制度环境.

    外国专家科研产出门限回归外国专家项目

    大学课堂改革倒逼教学改革:逻辑、困境与路径

    萧然杨振芳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应聚焦课堂,将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课堂改革倒逼整个教学系统改革.需求、问题、质量与技术是课堂改革倒逼教学改革的四大逻辑要素.目前教学改革与课堂存在割断、课堂改革障碍重重.因此,改革需要对接课堂改革需求,精准教学改革供给;需要建立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促进教学改革与课堂改革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教学改革与课堂改革目标耦合,提升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动力与能力,发挥人员驱动改革的功效.

    课堂革命教学改革倒逼机制改革路径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学主体异化风险及规避策略

    肖菊梅赵静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正迈向数字化新时代.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为教育带来巨大优势,同时也带来教学主体异化的风险.本文梳理归纳了过度使用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不恰当使用和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导致教师地位下降,学生主体性丧失,师生关系缺乏情感关照.本文提出了数字技术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坚守教师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引领;发展学生主体性,塑造积极情感价值观;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共同成长等策略.本文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学主体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数字化教学主体异化规避策略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田雪徐小利范雨婷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CiteSpace绘制1998年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与政策演进高度相关;研究集中于教育学领域;研究热点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实践经验、培养对象、国别比较研究与政策研究.后续研究应当在研究视角上全方位审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研究方法上转向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在研究情境上走向东方情境,在研究主题上兼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人才自主培养CiteSpace知识基础研究趋势

    高校"三全育人"的难为困境及出路——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分析

    陈景鑫李乐帆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在高校顺利推进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中的"个体—行为—环境"作为分析框架,"三全育人"工作应当遵循"全员"的个体要求、"全过程""全方位"的行为要求和形成"三全育人"文化的环境要求.但当前高校"三全育人"难为的现实困境依然明显,具体表现为育人个体积极性不高、育人行为有效性不足和育人环境保障力不强.结合案例高校在激活育人个体能动、形成育人行为规范、营造育人环境氛围上的有益尝试,启示高校可以从个体、行为、环境三方面出发,通过刚柔并济的个体激发、上下同力的行为探索和形神共建的环境塑造等方式,积极开拓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进路.

    高校改革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三元交互决定论

    高校科研培养环境、专业技能和科研意愿与创新能力——基于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春梅王双彪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386名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深入探讨高校科研培养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意愿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现阶段高校整体科研培养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高校科研培养环境的改善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意愿,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应加强高校科研培养环境建设.

    创新能力科研培养环境专业技能科研意愿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