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理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理科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

李发伸

双月刊

1000-4076

Gaojiaos@lzu.edu.cn

0931-8912295,8912196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路222号(兰州大学校内)

高等理科教育/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成长?如何培养?——访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

    1-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愿景、维度与策略

    王维军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期望通过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为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管理"等多领域的过程,并从顶层设计规划、中层能力培养、基层设施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有鉴于此,我国应从政策规划、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多维度融合、评估机制制定等方面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数字化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

    工业4.0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愿景与路径

    赵龙崔向平沈俊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4.0的发展,以技术、产业、时代赋能职业院校建设正在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工业4.0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复合素质培育的高质量人才结构、终身理念植入的高质量职业培训、工业时代牵引的高质量课程建设、智能技术聚力的高质量环境创新和多元主体共育的高质量校企合作等美好愿景,并在"引领式嵌入"和"嵌入式自主"两种赋能机制下,提出质量根本、产业驱动、融合目标、国际视野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工业4.0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智能技术人才培养

    COVID-19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基于国际组织相关报告的回溯性分析

    陈璇木子王建华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大学协会两大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国际组织作为研究案例,以高等教育与COVID-19相关的研究报告作为分析样本,深度解读COVID-19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公平和包容、国际交流、行政管理方面的影响,总结高等教育机构在危机不同时期的应对策略.最后提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即以可持续发展视角观照高等教育发展,以更系统的眼光统筹高等教育治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以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共同利益.

    COVID-19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协会

    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的历史探析

    郑刚吴宇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的产生既源于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急切需要,又有赖于学者对学术专业化的积极倡导和理科人才资源的初步积累.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经历了自发草创、逆势推进和泡沫增长3个阶段.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促进了我国理科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高层次理科人才,为战时国防建设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办学规模有限,师资水平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严格,育人方式多元;科研条件简陋,研究成果卓然的特点.

    近代中国理科研究所发展历程

    生命教育课程的定位与知识建构

    吴根福吴科杰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塑造人生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在环境保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中得到发展.生命教育既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作为一门专属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宜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专属课程,宜以生命科学为载体,将所有教育内容连接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通过生命的多样和独特、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等知识进行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等知识进行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知识进行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人生观生命科学

    西北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特区模式"研究

    买雪燕洪成文王钰金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兴西北高等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式发展为借鉴,提出建立西北高等教育"特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其面临的区域性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投入有限、区域内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耦合度不高、外部环境对西部高校人才建设的冲击等不利因素进行了回应与分析,提出优化顶层政策设计和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增强产业升级贡献度和构建人才共享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振兴西北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西北地区共同富裕提供"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

    西北高等教育"特区模式"学科建设

    近20年我国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及优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

    盛梓靖佟婧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20年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为考察其政策的结构特征,文章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筛选西部高等教育政策文本31份,建构政策工具与体系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并对这些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政策工具与体系要素匹配性不足等原因削弱了政策工具的使用效度.建议协调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合理规划政策内容的布局结构,优化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要素的二维匹配,以均衡成本与收益为导向,依据实际情况创新使用政策工具.

    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工具高校结构与管理人才培养

    大型语言模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吴丰华韩文龙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短期内将从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教学AI开发和应用、拓展高校在线学习、助力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等方面助力高等教育;长期来看能够助推"四新"建设、赋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并催生高校结构性变革.同时,LLM也可能引发教育安全风险,造成新的教育智能鸿沟,并被大企业寡头垄断.为促进LLM赋能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我国加快开发迭代自己的LLM,促进其均等化可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夯实数字化教学环境.

    大型语言模型GPT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关系对博士生多元就业的影响——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雅晶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趋严峻和多元化的就业形势下,博士生如何使用社会关系收集就业信息和形成就业决策尤其值得关注.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多元Logit、OLS回归等方法,研究发现院校职业发展支持是博士生选择使用"强关系"或"弱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关系对博士生多元就业意向和就业信心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关系的"同质/异质"属性比"强/弱"属性对就业的影响更大;中国博士生就业受家庭的影响更大,美国博士生就业受多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影响.建议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高校完善多元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博士生积极拓展社会网络.

    社会关系博士生多元就业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