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故宫博物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李文儒

双月刊

0452-7402

010-85117377 85117941

100009

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故宫博物院院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各种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筑等。辟有书画研究、明清历史、古代工艺、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献、佛教造像、文物保护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广在文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乾隆朝《缂丝无量寿尊佛》轴考——以图像源流及功用为中心

    王跃工马晟楠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博物院及世界许多文博机构中,收藏有一组图像学上联系紧密的《缂丝无量寿尊佛》轴.本文通过钩沉历史文献及清宫档案,从图像来源、制作功用等方面全面梳理了这组文物的源流,识别其图像分为繁、简两本,简本直接来源于清代宫廷藏卢楞迦款《无量寿佛像》轴,繁本为乾隆十九年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后修建普宁寺所特意创作,是新疆进入祖国大一统历史进程的珍贵见证.

    无量寿佛《秘殿珠林》普宁寺缂丝

    犍陀罗涅槃和荼毗雕刻与部派佛教的关系

    李聿骐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约自公元前4世纪中期开始,佛教教团内部对经律认识的分歧开始加大,进而分裂为十八部派.汉译《长阿含经》和《佛本行集经》两部佛经均为法藏部所传,根据已知的犍陀罗语铭刻和写本,公元2-3世纪法藏部在西北印度或大犍陀罗地区地位突出.由文献所载佛陀耶舍和阇那崛多的活动时间推定,大犍陀罗地区至少在公元392-559年间仍流行或杂行法藏部.犍陀罗出土的佛传浮雕,尤其涅槃和荼毗题材与汉译《长阿含经·游行经》关系极为密切,这也从图像学角度证实了犍陀罗地区的确流行过法藏部.

    犍陀罗涅槃荼毗雕刻部派佛教

    四川内江东兴区大治乡马鞍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内江市东兴区文物管理所谈北平...
    23-39页

    Neijiang Cityillustrated Samghaeleven-sided Thousand-Handed GuanyinDa Jie Xiang

    四川眉山青神中岩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王静娴
    40-57页

    Qingshen CountyZhongyan Templecliff statuesthe period from Late Tang to the Five Dynasties

    西汉吴氏长沙国官府漆器生产与管理及相关问题研究——再论马王堆汉墓漆器产地问题

    聂菲
    5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王堆汉墓漆器的制作地点一直是学界争讼的问题.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考古成果的公布,为进一步厘清这批漆器的产地及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多资料.本文拟通过对考古材料的重新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先秦以来的漆木资源和漆器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长沙临湘官府造、长沙王子沅陵侯国官府造漆器的产品类型、特征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进行再讨论.

    西汉吴氏长沙国漆器生产与管理

    明代出土玉带分期与演变特征研究

    石婷婷
    7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明代冠服配玉中,玉带地位最为尊贵.明17朝中,已知有15朝墓葬出土了玉带,结合明代官修史书、礼书与私家笔记、小说等文献史料和其他视觉图像材料,可将明代玉带的发展演变历程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在不同时期,玉带的艺术特征和使用状况均有差异,这不仅源于明代冠服礼制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还与明代社会阶层流动、世风由俭入奢以及等级观念改变等息息相关.

    明代玉带艺术风格使用状况冠服礼制社会风尚

    山西北朝石刻文献价值概论

    张庆捷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在北朝地位特殊,北魏早期曾在平城(今大同市)建都;北齐建立,晋阳(今太原市)又是别都.特别是北朝由皇家建造、规模最大的石窟寺——武州山石窟(云冈石窟),即位于平城西郊.这种军政地位和佛教地位双高的特点,加上鲜卑拓跋喜爱勒石记功的习惯,致使山西遗存了许多北朝石刻文献,包括碑碣、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铭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目前,这些石刻文献仍有待作全面整理,将对云冈学、北朝政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北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甚或对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山西北朝石刻文献

    清代内务府管辖番役处的管理及其与京畿司法衙门的关系

    裴明明王凯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隶属于内务府慎刑司的管辖番役处,专职负责对皇室和内务府所属违法人员的缉捕,对京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满汉文档案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尝试探析管辖番役处与慎刑司的特殊关系,发现管辖番役处并非简单隶属于慎刑司之下,其管理职权、管理流程等具有独立性,且作为内廷司法机构的管辖番役处,其缉捕权限在皇权默许下得以延伸,与步军统领衙门等京畿司衙门间权限职能间存在重合,在多种类型案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管辖番役处内务府慎刑司京城

    乾隆朝皇室财政监管与案件惩处

    张书铭
    11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时期是清代皇室财政相对充盈的时期,朝廷对皇室财政的管理也更为细致严格,将财政监管的职能配置于不同机构,既有内府部门的管理,又有来自外廷的监督,形成了一个融日常收存、检查核验、处理问题等于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而在皇室财政的实际运作流程中,因内府财物丰厚且经手人员复杂,盗窃、贪污案件时有发生,涉及内务府官员、太监等不同群体,造成皇室财产流失.为此乾隆帝主张对犯案人员从严惩治,及时完善规章制度,以确保皇室财政体系有效运转和府藏充盈.

    乾隆朝皇室财政案件处理监管

    孔祥星先生访谈录

    孔祥星霍宏伟卢宇
    132-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