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共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学报
公共管理学报

米加宁

季刊

1672-6162

ggglxb@hit.edu.cn

0451-86402009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

公共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经世致用"。学术之本在于创新,学术之基在于致用。创新要求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摒弃门户之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致用要求深入观察、严谨务实,对现实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背景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将努力建造一个氛围宽松、百家争鸣、研究规范、论证严谨的学术论坛,与本刊作者一起致力于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水准,与我们一起打造一份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专班机制:基于典型案例的组织学分析

    丁煌卫劭华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专班机制,体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智慧,是一个显见的研究增长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专班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其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治理逻辑?基于组织分析的理性系统视角,结合Y区C镇典型案例的田野观察,本文尝试对专班机制进行理论化建构.研究发现,专班是地方政府为应对政策压力与资源紧张的结构性矛盾而创制的一个子组织机制.专班的运行过程内嵌于一个"制度层-管理层-任务层"的组织共同体之中,共同体内部各层次之间的互动配合实现了对专班的充分容纳和支持.组织规模的"小数效应"是专班得以高效运行的内在机理.通过提炼一个"组织共同体+'小数效应'"的分析框架并与科层制理论展开对话,能够拓宽专班研究的知识图谱,阐释这种本土化执行机制的理论蕴涵与运作逻辑,进而丰富对中国政策执行特殊经验的理解和认识.

    基层政策执行工作专班组织共同体小数效应

    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工作专班改善城市基层治理?——基于一项小区综合治理专班的案例研究

    游宇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运用各种议事协调机构重塑传统官僚体系的制度与实践,是应对治理环境复杂化与需求多元化的关键探索.工作专班作为这一探索的最新体现,其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在治理实践中整合条块以提升治理效能,仍需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专班治理模式融合了整体性政府和弹性治理的治理理念,具备运动式与项目制治理的特点,并依托于中心工作的治理模式,展现出其在整合条块资源、运动式与科层制治理模式间实现互补的潜在优势.本文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某小区综合治理专班进行案例分析,揭示了专班治理中的政治化、政策化以及长效化等核心运行机制,探讨了在工作专班框架下如何实现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治理的适时转变.经验研究显示,有效的专班治理不仅需要重构传统科层制体系,还需要在阶段性完成运动式治理目标之后,与科层制治理实现适时动态转换,以对前期治理成效进行巩固和扩散.本文的理论提炼与案例分析对于地方政府运用工作专班机制以增强政府响应性和服务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条块关系工作专班议事协调机构运动式治理项目制管理

    基层政府信誉坍塌与重塑——对"提灯定损"事件引发基层政府信誉危机的反思

    许欢魏娜吴佳正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政府的信誉困境一直是中国地方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基层治理的矛盾与冲突频频曝光,引发公众广泛热议,强化基层治理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以"提灯定损"事件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风险-危机-信任-治理"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在风险外溢、危机升级等多重压力下,基层政府信任流失的内在逻辑与行为路径,揭示了个案背后基层治理决策失误、能力短板、信任困境的深层症结.研究发现,不断累积的社会风险正在对基层治理形成系统性冲击,单一的科层制治理逻辑难以有效应对,亟需在法治、政治、道德三种逻辑中寻求交融共生、动态平衡.破解治理悖论的关键是厘清三种逻辑的边界,实现制度建构、政治互动、道德教化的有机统一.本文基于中国语境的理论探索,对于应对风险社会挑战、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提灯定损"事件基层政府风险社会信誉坍塌

    沙漏型治理:基层治理悖论的生成逻辑——基于A市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案例研究

    徐国冲吴碧蕾
    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关注机构改革这一特殊的时间点,探讨基层治理悖论.通过对A市市场监管系统机构改革的案例研究,发现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下降,陷入了负担过重的治理困境,表现为工作任务繁重、职责越位突出、履职风险增大、无效工作增多、资源保障不足等,其生成机制在于"任务-资源"失衡.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职能整合表现为物理性聚合过程,其职能边界不断向外扩张,导致基层的职能无限膨胀.另一方面,属地管理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所能支配的监管资源下降,无法适应职能膨胀和多任务情境的治理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层级基层治理空间结构模型,发现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后转变为"沙漏型"治理结构.这种受力不均衡的治理结构体,造成基层承载压力过大,外化为工作负担,而且无法自我纠正,由此产生基层治理悖论.这种悖论并非一种独特现象,而是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二者张力的外在表现.

    沙漏型治理基层治理悖论基层负担机构改革

    结构制约与技术策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克服协同困境的行动逻辑——以S市C区应急管理局为例

    王晓曼薛金刚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处置紧急灾害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在协同其他部门共同行动时常常陷入应急协同困境.相比于解释困境如何生成,协同困境的结构性因素和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克服困境的运作过程尚缺乏讨论.本文基于S市C区应急管理局的案例,探讨应急管理部门克服协同困境的技术策略与行动逻辑.研究表明,基于"条块"特征而生成的纵横复合的政府职责体系是应急协同困境的结构性因素.为推进应急协同,S市C区应急管理局采用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的技术策略组合.尽管这些策略在各阶段的互动中有助于推动应急协同,但是单独的某个策略不足以发挥有效性.为实现可持续的应急协同,关键在于调试结构制约的张力,从协同能力构建向应急体制的结构性改革转变.本文基于协同主体的能动性角度,把协同治理理论映射到应急管理的具体场景中,阐释了区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互动的具体过程与实现机制,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应急协同的理论图景.

    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结构制约协同困境技术策略行动逻辑

    代理型政策企业家与数字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基于"政务中台"建设的多案例比较

    黄扬陈天祥
    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领导更替被视为影响政策创新存续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各类以"一把手工程"形式推进的数字政府创新层出不穷.但在领导更替的情境下,同类型的数字政府创新却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差异化的可持续性样态.本文将受主要领导委托而负责创新项目落地的官员群体称为"代理型政策企业家",并聚焦其在延续政策创新方面的行动空间,结合对三地"政务中台"建设实践的比较发现:在主要领导离任后,若代理型政策企业家群体能通过有效的行动策略优化新任领导和其他部门对于原有政策创新特定属性的感知,进而成功动员组织正式层面的资源和来自其他部门的非正式资源,原有政策创新将获得深化发展的空间;当代理型政策企业家成功动员了其他部门的非正式资源来填补由领导注意力转移而给原有政策创新带来的资源缺口时,即便未能让原有创新获得新任领导认同和动员组织正式层面的资源,原有创新依旧能够维持正常运作;当代理型政策企业家既未成功动员其他部门的非正式资源,也未获得组织正式层面的资源支持时,原有政策创新将难以为继.

    政策创新政策企业家资源动员数字政府政务中台

    资源编排与攀附型融入:县如何通过资源运作融入毗邻大城市?

    孟华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谋求发展机遇,毗邻大城市且与其无行政隶属关系的县会迫切希望融入大城市,形成了各县之间的攀附型融入竞争.然而,各县融入大城市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县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融入效果?本文在解析攀附型融入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编排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并利用N县积极融入A市的案例,分析县如何通过资源编排实现融入大城市的目标.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城市,县需要在不同领域、不同时间、不断迭代地实施资源编排.通过资源结构化丰富和增加自身资源,再通过资源捆绑将资源转化为能力,最后借助资源杠杆化提升地方竞争力.在资源结构化与资源杠杆化阶段,县可以借助于不同样态的攀附型融入联结机制,抓住资源编排提供的契机融入大城市发展.研究认为,县融入大城市的效果受到其是否实施资源编排、资源编排的时机选择以及资源编排能力的影响.本文从资源编排视角解读县如何成功融入大城市,为理解地方政府间的跨级斜向协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有关政府间协作的研究.

    资源编排攀附型融入县融入大城市区域协作

    领导注意力驱动何以失效?——基于T县项目征地的案例分析

    庞明礼梁靖柯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既有的经验认知和理论研究中,领导注意力驱动与下级有效执行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但注意力并不必然转化为执行力,领导注意力驱动的失效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以领导注意力的权威属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层级失配的解释框架,并选取T县项目征地工作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下级组织为何消极回应领导注意力,亦即领导注意力驱动失效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注意力驱动是一个领导注意力表达和下级有效回应的双向过程,而下级有效回应以注意力结构要素的层级适配为前提.受县领导重视的项目征地虽具有较高的任务显著性,但因县乡两级的注意力结构无法满足领导意愿呈现与下级认知生成之间的一致性、资源配置与下级行动转化需求之间的匹配性、考核激励与下级动力维持之间的均衡性条件而遭受执行阻滞,产生浮于表面、知难而退的执行偏差.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从下级消极回应的行动结果反观领导注意力驱动的效用条件,丰富了注意力的理论体系.

    注意力分配注意力驱动科层运作项目征地

    统合联营:公共领导力视角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理——基于H省H村的单案例研究

    吴高辉杨晓婷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何种形式发展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议题.聚焦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从公共领导力的视角出发,对话集体行动与统合治理理论构建"统合联营"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公共领导力主要遵循价值、权威、利益嵌入的三重统合路径,以达成思想上的集体共识、创新经营制度上的统分形式、实现产权关系上的股权重组;进而遵循集体联营、政经联营与村社联营的三重策略实现稳定的集体行动、集体性重建以及按股分红,实践表现为支部领办合作社.统合联营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变革的基础上联动经济互助组织来发挥公共领导力,以实现经济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双重目标,展现了其在适应政策目标与社会现实间张力中的自主性.本文对于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推进公共领导力、政党自主性与适应性研究有较大意义.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公共领导力组织变革统合联营共同富裕

    健康需求与协同治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践逻辑——基于公共价值视角的扎根理论研究

    傅利平王奕辉徐小凤董永庆...
    1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可及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田野调查与典型案例等相关数据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尝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践逻辑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于"健康需求",实现"协同治理",实践逻辑包括健康需求逻辑和协同治理逻辑两条逻辑线.具体而言,公共管理者采取一系列目标管理措施,确立"保障人民健康"公共价值目标;通过改善支持环境、增强主体感知、理顺执行要素、优化机制设计,提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同治理的公共秩序产品,即分级诊疗制度.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公共管理者创造公共价值的过程.本文从公共价值视角出发,既重构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践逻辑,也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有效的实践贡献,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诊疗公共价值健康需求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