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开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

汪晓宁

半月刊

1004-7069

ggykf@yahoo.com ggykfwz@126.com

025-57712866 83638262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43-2号

改革与开放/Journal Reform & Openi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将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充分展现未来我国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多的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赋能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问题及路径——以江苏省J高校为例

    刘永彪刘丽
    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字化已成为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文章以江苏省J高校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以项目为驱动,以竞赛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探索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发现,J高校目前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数字素养不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不深人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需要全面重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重塑协同育人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人才质量,以适应和引领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金融人才数字素养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李璐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模式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逐渐成为提升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文章从新时代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出发,针对当前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行业企业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加强行业企业的配合与参与等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一定的参考。

    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数字化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路径探析

    杨欢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全新语境与技术支持,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储与利用效率、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方式、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文章认为,当前数字化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过程中面临数字化技术运用困难、数字化传承人才不足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需要从凝聚多方 力量、加强非遗数据库建设、创新非遗展现形式这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

    建筑文化资源融入建筑类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构建及路径分析

    朱思慧忻益慧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文化是建筑类高校学生接触较多、了解较深的文化形态。推动建筑文化融人建筑类高校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视角和思政课教学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契合性,价值意蕴较高。构建"建筑文化资源+思政育人主题+精神层面阐释"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四个课堂"有效运行、交叉衔接的实施路径,能够实现建筑文化融人建筑类高校思政课,推动文化育人,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建筑文化建筑类高校高校思政课内容构建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张明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并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潜力巨大。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而且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赋能路径

    数字山东发展状况研究及对策建议

    张铭君陈泽宇李柘
    33-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强省。以山东各地市数字化发展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方面,比较评估山东省内各地市数字化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山东数字化发展迈向新高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但是还存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区域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数字山东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

    高校关工委"五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与思考——基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视角

    孔德静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竞赛已成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平台,也是激励青年教师争做新时代"经师"与"人师"统一者的有效举措。关工委"五老"发挥独特优势,从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思路设计、课程思政巧妙融人、教学与科研时间协同、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培秦。文章梳理"五老"关心帮扶青年教师典型案例,提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大先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借鉴。

    高校关工委"五老"青教赛教师成长

    浅析以关键因素为着力点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石立君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3个要素构成了思政课教学系统运行的核心,也是形成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要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就必须以关键因素为着力点,努力强化思政课教师素质、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理念,以期通过提升亲和力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关键因素

    基于实事求是本质的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王宝花
    56-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学生的社会与个体二重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分析实践教学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学生的"练—学"实践过程,以及实事求是语义中蕴含的问题和知识两方面的本质要素,发现上述矛盾的根源,并归纳出实践教学的4个本质特点,继而将实践教学归结为实事求是本质下教学策略的动态规划问题,并依据实践过程要素取值对实践教学状态进行分型和评估,从"师范"和学生潜能两个方面设计7项实践教学策略以及不同阶段的最优教学策略组合,以期为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实践育人,发挥实践教学在大思政中应有的作用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实践教学大思政实事求是动态规划教学策略

    教育家精袖:中国传统教师文化的新时代传承

    冯殿华娄淑华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以传统师道、师德和师术为核心意蕴的中国传统教师文化。文章提出,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论述的集中概括与凝练,并从国家责任与弘道使命、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职业态度与岗位能力3个维度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教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应以传统教师文化为基础,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在自觉、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涵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教育家精神新时代中国传统教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