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研究

    徐宗煌张伟蔡鸿宇石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时代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可为国家资源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现有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研究基础上,搭建了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七个维度的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取权法进行最优权重集成,综合考虑线性加权评估模型、模糊综合评估模型、TOPSIS评估模型和模拟退火优化投影寻踪评估模型的得分差异和排序中位次两种因素,运用模糊Borda法对2011-2020年我国资源安全进行组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源安全各领域安全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国家资源安全中,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位列前三;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相对而言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下,国家资源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使得我国资源的供给不断朝着协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拥有较好鲁棒性,可为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的分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支撑,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与资源安全的保障提供新途径,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我国资源安全稳定维护与战略实施。

    国家资源安全安全评估博弈论组合赋权模糊Borda组合评估

    减污降碳:低碳城市试点的协同效应

    邢华李向阳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低碳城市试点作为综合性环境政策,为研究减污降碳现实成效提供良好的政策视角。文中基于281个地级市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并且进一步阐释影响机制和分析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在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治理。2)试点城市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种影响机制来实现政策效应。3)东部、更小人口规模和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表现出更显著的政策效应。因此,文中提出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政策效能和分类推进实施的政策建议,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减污降碳低碳城市试点协同治理双重差分

    中心城市社区公共绿地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居民不确定性视角的分析

    武照亮阮芳芳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价格升序和降序价值引导技术下居民在给定价格水平上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沈阳市和太原市居民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均低于其他城市。2)价格升序引导技术下,所有城市受访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18。35元/年,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为2。72;降序引导技术下,均值和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8。57元/年和2。48。3)南北方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有所差异,南方城市支付意愿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北方城市。4)微观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及对社区绿地覆盖率的满意度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状况感知、年龄及距绿地的距离呈显著负向影响。5)宏观因素中居住区域及居住社区类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城市呈显著负向影响。建议贴合居民预期与需求、重视社区绿地空间再造、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及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强化其对社区生态空间营造的责任感,进而提高社区环境治理参与水平。

    社区公共绿地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不确定性

    韧性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治理路径分析——基于22个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fsQCA研究

    韩霞杨明一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重大专项扶贫工程,是我国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政策实践。文中基于韧性治理视角,从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脆弱性风险解构、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复杂性与综合性、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多维多元演化三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此,以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22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多维韧性治理对脱贫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提炼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组态视角发现易地扶贫所涉省(区、市)韧性治理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经济-环境二元主导"模式、"再嵌入三维保障"模式和"多元协同网络治理"模式。

    韧性治理易地扶贫搬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青藏公路典型路段路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分析

    杨鹏周安娜傅楷翔王欲坤...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线,其沿线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全面、快速和准确地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极为重要。文中以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技术支撑,以2010年青藏公路第五次改建工程为研究切入点,选取2005-2020年那曲至安多段中轴线两侧5km提取绿度(NDVI)、热度(LST)、干度(NDSI)和湿度(WET)四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使用变异系数对其波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RSEI四个分指标中,热度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2)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波动上升,总体明显改善,改善面积达1424。34km2,占比99。71%,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安多段附近。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较差为主转变为以较好为主,等级为优和较好的区域占比明显增加;中等、差和较差区域占比有所降低,其中RSEI优和良的比例由2005年的0。21%和1。25%上升至2020年9。46%和88。31%。

    遥感生态指数(RSEI)青藏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质量

    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数据

    刘晓倩李玲孙小龙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保障粮食安全,验证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是否有效,文章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LMDI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省在考察期内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在2015年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376。72万t,2020年粮食主产省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苏鲁地区及周边省份,同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特征。3)粮食主产省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重心由山东省济南市转移至山东省泰安市,热点区域呈向东北扩张趋势,而面源污染强度重心一直维持在山东省泰安市,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西南-东北方向集聚。4)种植规模的扩大、产出效应均加剧了化肥面源污染程度。所以,应平衡经济效益和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采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

    粮食主产省面源污染时空演进驱动因素

    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燕杜建国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绿色氛围个人规范行为态度亲环境意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带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吗?——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黄炜虹杨彩艳闵锐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可知。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文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农业企业,而家庭农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仅合作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土地规模较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显著。3)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在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的过程中扮演了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据此提出,要分类施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优化小农户扶持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展示,畅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示范机制服务机制

    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了吗?

    崔秀娟王燕王永强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农产品认证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农民合作社是引领小农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基于陕西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认证的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更能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效果提升30。8%。2)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绿色防控农资统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认证农产品统销服务,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升27。0%、25。5%和20。2%。3)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溢价激励、质量监管和成本控制3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因此,为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政府应制定政策支持合作社积极申请优质农产品认证,支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防控技术服务,认证合作社应加强与农户订单契约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认证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辐射带动作用。

    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认证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订单契约

    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研究

    丁可可马正兵王涛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2020年、2021年全国1795个县域数据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检验乡村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经济及乡村数字化生产、乡村数字化供应链、乡村数字化营销和乡村数字化金融四个子维度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非农就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3)乡村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空间差异明显,由东向西逐渐增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4)乡村数字化生产和乡村数字化供应链的增收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村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金融的增收效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创业和非农就业,鼓励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等建议。

    乡村数字经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空间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