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石志恒王瑞霞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阐明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文中以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为研究区域,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序特征,在此基础上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及来源,同时,用核密度估计探讨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平均水平较低,尚处于濒临失调状态。2)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北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3)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多极化趋势,东北与西部地区与整体趋势相似,东部呈两极化趋势,中部从双峰逐渐演变为无极化。

    农业现代化农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动态演进

    社会资本对农牧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西藏农牧区1861户调研的分析

    朱桂丽洪名勇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基于西藏农牧区1861份微观调查数据,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界定农牧户共同富裕水平,研究社会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牧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农牧户共同富裕水平,促进农牧户共同富裕的边际效应为0。0578,且社会资本对共享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富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的效果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1)社会资本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高农牧户富裕水平,促进共同富裕。2)社会资本通过提高集体行动提升农牧户共享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资本共同富裕非农就业集体行动西藏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张文英王丁怡陆迁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有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但是有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讨论尚不充分。文中基于陕甘宁三省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信息获取和风险降低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2)异质性分析表明,播种服务与田间管理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正向影响大于整地服务和收割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文化程度较低、农业收入占比较低、种植面积较小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通过获取技术信息、降低技术风险促进其绿色生产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绿色生产行为有序Probit模型影响机制

    电力行业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与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协同减碳机制研究

    王育宝樊鑫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将碳总量交易市场一般静态均衡模型进行改进,创新性引入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分析中国2013-2022年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分别与固定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绿证市场叠加实施情形下,电力行业的用能结构变动趋势和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与固定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叠加实施阶段,煤电虽维持增长,但增速远低于风光发电量,整体表现为发电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碳减排效果加速显现。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与绿证市场叠加实施阶段,煤电微弱增加、风光发电高位增长,发电用能结构与碳减排不断改善。文中揭示的两种不同政策协同减碳机理符合中国政策具体实践,有助于更加充分发挥政策协同优势,从而制定更加高效的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碳强度配额交易市场碳减排政策协同机制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

    人口流向视角下中国区县人口流动格局及其城镇化效应

    程永辉刘科伟李建伟康琦...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人口流动正在经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深刻变化。文中以区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以人口流向为分析视角,从人口流入、人口流出和内部人口流动三个维度,研究2000-2020年中国区县人口流动的格局演变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流入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及中西部省会城市,显示出明显的集聚效应。人口流入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对东部地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人口流出呈现稳定的空间均衡化分布特征,大规模人口流出区县的范围持续扩大。人口流出在提升城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引起的城镇化动力结构失衡、农村地区发展潜力不足等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3)"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内部人口流动活跃度高于西北半壁。内部人口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提升区县城镇化水平最主要的贡献力量。

    人口流动市辖区县域格局演变城镇化效应

    数字技术、环境污染与劳动者健康不平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方守林黄乾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还有待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中扩展了 Grossman的健康需求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异质性代理人模型以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数据与统计年鉴的匹配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1)数字技术应用缩小了劳动者健康不平等。2)通过更改样本范围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基准回归的结果是稳健的。3)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城乡、年龄和区域的异质性。数字技术应用对城镇、青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农村、中年和老年、中部地区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4)环境污染是数字技术应用影响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机制。数字技术应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进而缩小了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者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制定促进数字技术发展的政策和促进劳动者健康的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数字技术健康不平等环境污染

    主观认知与生活期望对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研究

    贾亚娟陈嘉鹏兰雅丽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加快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利用陕西西安875份城中村居民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主观认知(基础设施认知、卫生保障认知、政策认知)、生活期望对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法探究责任意识在主观认知、生活期望与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主观认知、生活期望均显著提升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2)责任意识不仅显著提升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还在主观认知、生活期望与参与整治意愿的关系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效应。3)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月收入均显著提升城中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4)主观认知、生活期望、责任意识的直接影响,以及责任意识的调节效应在本村与非本村村民组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组间差异。因此,提升城中村居民的主观认知、生活期望,强化其责任意识,对促进居民参与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中村人居环境参与整治意愿主观认知生活期望责任意识

    经营规模、时间偏好与农户生物农药技术采用——基于跨期农业技术视角

    曹冉张宗利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江苏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探讨生物农药技术的跨期属性以及由此引致的农户采用行为。研究发现,生物农药技术具有跨期收益特点,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生物农药累计使用年限越长,农药减量效果越明显。由于生物农药的跨期属性,不同规模农户的采用行为表现出明显差异。相比于小农户,规模户时间偏好较弱,更注重长期收益,较倾向于采用生物农药技术。进一步发现,对于规模户,较长的地权期限影响技术收益,对其采用生物农药行为有促进作用。对此,应大力宣传生物农药技术的跨期特点,对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方式,促进生物农药技术采用。

    生物农药跨期农业技术经营规模时间偏好

    生计分化对清洁养殖行为的影响——基于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双重分化

    刘金晶刘灵芝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清洁养殖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实际践行情况却受到养殖户资源禀赋、经营策略等影响。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结合1013份肉鸭养殖户微观数据,利用有序Probit与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生计资本禀赋与结构、生计策略分化对清洁养殖行为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分化差异。研究发现:1)虽然生计资本总量显著负向影响清洁养殖行为,但具有较优人力、社会资本禀赋,以及社会、心理资本占优型结构的养殖户参与清洁养殖的积极性相对较高。2)生计策略分化显著阻碍了清洁养殖行为,且生计策略对社会资本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对心理资本具有正向调节效应。3)分环节讨论发现,自然、社会、心理资本占优型的专业户参与源头预防的积极性更高,心理资本占优型的专业户参与过程控制的积极性更高,物质、金融、社会资本占优型的兼业户参与末端治理的积极性更高。因此,加紧培养人力、社会、心理资本较优的养殖户,搭建线上线下互助交流平台来加强对兼业户的宣传与教育,还应结合不同环节清洁养殖行为特点制定差异化推广方案,提升全环节清洁养殖推广效力,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生计资本禀赋分化生计资本结构分化生计策略分化清洁养殖行为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的调查数据

    赵姜孙玉竹串丽敏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的问题,基于农户的经济理性与集体行为属性,构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悖离理论框架,并利用京津冀区域83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存在较为明显的悖离现象。2)农户的家庭月均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及节水投入满意度等经济因素、农业节水培训和宣传等激励型政策环境、农户的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节水态度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有显著正向影响。3)京津冀3地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现象及影响因素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健全农业节水投入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作用、降低节水灌溉技术操作难度、差异化制定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节水采纳意愿向行为转化的建议。

    农户农业节水悖离意愿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