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具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具技术
工具技术

辛节之

月刊

1000-7008

toolmagazine@chinatool.net

028-83242219

610051

成都市府青路二段24号

工具技术/Journal Too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切削与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金属切削基础理论研究,新型刀具研制及应用,数控工具系统、新型刀具材料、涂层技术、刀具CAD/CAM,新材料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与刀具技术,新的测量技术研究与新型量具量仪开发,精密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系统技术,加工过程中的自动测量与精度控制,加工误差补偿技术,电子数显量具开发与应用,工厂技术革新和实用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蜗杆砂轮位置变化对展成磨齿齿面偏差的影响

    韩飞龙杨建军王帅李彬...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柱齿轮展成磨齿过程中,不同的蜗杆砂轮位置误差对齿面磨削精度的影响不同.应用双参数包络理论建立了蜗杆砂轮展成磨削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齿面的啮合迹线分布规律.通过含蜗杆砂轮位置误差的齿面偏差计算模型计算齿轮的端面廓形误差.通过对比分析得到齿廓偏差、齿厚偏差与砂轮位置变化规律,为分析展成磨齿误差来源和提高蜗杆砂轮展成磨齿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蜗杆砂轮双参数包络展成磨齿齿面偏差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走刀策略对铝合金薄壁筋铣削仿真工艺研究

    李博郭志伟朱航杜宇航...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合金薄壁筋具有弹载计算机结构件的典型特征,其结构简单但整体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加工变形,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为合理选择走刀策略,使用ABAQUS软件对铝合金薄壁筋铣削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建模,分析了不同走刀策略下铣削过程中的铣削力及工件铣削后的变形情况.同时设计对照试验组进行试切验证,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分别测量了薄壁筋在不同走刀策略下的形变,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铝合金薄壁筋铣削力铣削变形走刀策略有限元仿真

    五轴侧铣加工铣削接触区域建模

    李忠朋张维曹珍珍张立强...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轴侧铣加工时,刀具姿态的时变性使得加工过程中的刀具和工件接触区域复杂多变,提取铣削接触区域对研究多轴铣削中的切削力、加工误差和颤振稳定性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一种无需提取待加工表面信息的瞬时接触轮廓解析法.使用一系列离散切削微元表示刀具,根据刀具位置和铣削参数获得各切削微元特征点集,并使用样条曲线对其拟合.综合距离和进给方向条件限制筛选出每段切削微元的切入/切出点,同时表示在工件坐标系中获得瞬时接触轮廓.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切入/切出角误差均在3%以内,且计算效率约为实体建模法的9.5倍,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五轴侧铣铣削接触区域刀具位置铣削参数待加工表面

    锋利型双面槽数控刀片抛光支撑面刀尖磨损研究

    刘天储永代贺鑫赵丽丽...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锋利型双面槽数控刀片在抛光时支撑面的尖角磨损现象,分析了抛光刀片的受力并得到其运动模型,得出尖角磨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抛光刀片高频率、周期性的相对限位槽运动,设计了两种抛光夹具进行抛光测试验证,探索抛光夹具限位槽间隙、径向位置以及定位销孔间隙对刀片支撑面刀尖磨损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限位槽间隙对锋利型双面槽刀片支撑面刀尖磨损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而当限位槽间隙达到0.6mm后,其正相关的影响减缓;同一限位槽间隙的不同径向位置抛光时对刀尖磨损无明显影响;定位销孔间隙对刀尖磨损有明显的影响,定位销孔间隙越大,刀尖磨损越严重.本研究可指导其他锋利型产品的抛光夹具设计,抛光夹具的限位槽双边间隙设计在0.2~0.4mm为宜,定位销孔略大于支撑盘定位销即可.

    锋利型双面槽数控刀片抛光磨损夹具设计

    硬质合金微型钻头固有频率研究及应用

    孙玉双屈建国付连宇张辉...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利用实验、模拟和计算三种方法对微型钻头的固有频率进行分析,制备了不同直径及长度的未加工螺旋槽棒料和已加工螺旋槽产品,进行固有频率测试并分析不同规格棒料、产品之间频率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微型钻头一阶固有频率的经验公式,与棒料的模拟频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模拟、计算三种方法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微型钻头的固有频率与直径和长度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针对钻径≤0.4mm、长径比>20的微型钻头,在微型钻头入钻前用经验公式可以较快地计算出微型钻头的固有频率;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求得微型钻头的多阶固有频率,方便进行共振分析;微型钻头钻孔过程中固有频率随着钻削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硬质合金微型钻头高速转动固有频率有限元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锥筒自定心装夹模块优化设计

    冯明昊朱祥龙董志刚康仁科...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阶段锥筒在定位装夹时存在装夹精度低、装夹直径单一的问题,在分析锥筒结构特征及其装夹定位要求后,建立锥筒自定心装夹模块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锥筒刚度的薄弱环节,建立了自定心装夹模块涨紧力、下压力和涨紧面积与窗口区变形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制定了各影响因素规律的研究方案,并对窗口处圆周径向变形导致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以窗口加工区最大变形量不超过0.03mm作为优化目标,按最终分析结果改进相关参数,搭建的锥筒自定心装夹模块满足性能要求.与现有产品相比,搭建模块实现了 550~870mm直径范围的锥筒装夹统一基准,装夹范围得到扩大.

    锥筒自定心装夹有限元分析变量设计

    双级串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镗杆的设计与性能仿真分析

    孙宝雨黄晓斌庞学慧秦慧斌...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长径比镗刀杆在加工大型复杂零件的孔及孔系结构中容易产生振动、加工效率低且加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置双级串联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新型减振镗杆,建立了减振镗杆的力学等效模型,通过求解和分析减振镗杆的振幅比,确定了减振镗杆最优的阻尼器长度及阻尼比.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求解减振镗杆和普通镗杆的加速度响应信号,结果表明,减振镗杆的吸振性能显著提高,振动衰减时间大幅缩短.应用Workbench对两种镗杆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固有频率和幅频曲线,发现减振镗杆的振幅远小于普通镗杆.本研究为减振刀具的研制与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双级串联质量阻尼器减振镗杆等效模型性能仿真

    QPQ处理对3J21弹性合金性能的影响

    汪辉谢明强王强贾喜庆...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J21弹性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570℃的QPQ工艺对3J21合金进行不同时长的处理,研究QPQ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维氏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XRD衍射分析仪分别检测了 3J21处理后的表面维氏显微硬度、断面维氏显微硬度、渗氮层厚度和相结构组成.结果表明:3J21合金经QPQ处理后,表面硬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断面硬度随着QPQ处理的时间延长,下降趋势变缓;渗氮层深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通过XRD衍射图谱观察到,由于渗层浅,各相衍射峰强度较低,主要由α"相、Ni3N、CrN和Co2N等固溶相构成渗层.

    3J21弹性合金QPQ处理显微组织表面硬度相结构

    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控机床运行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

    冯诚能李亮陈妮吴有岭...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实现对机床的状态数据远程监测与加工运动仿真,设计了机床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添加了 OPC UA客户端节点数据订阅等功能,完成与机床数控系统运行数据的对接,利用Solid-Works 等平台搭建机床的三维模型,借助Unity平台以运行数据为驱动,结合XChart插件开发了机床运行数据监测界面,以数控程序为驱动,结合刚体平移、旋转运动控制原理,实现了机床三维模型的加工运动仿真功能,最终实现了二维数据图表与三维运动仿真相结合的数控机床运行监测功能.

    数字孪生OPCUA数控系统虚拟仿真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的钻锪工艺参数优化

    李岸庞志愿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业机器人钻锪工艺参数选取主要依靠经验法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的钻锪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分析钻锪工艺过程并针对工艺参数和加工质量的关系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相关性分析;针对哈里斯鹰算法的不足,在猎物逃脱几率和猎物跳跃强度两方面对其进行改进;运用改进的哈里斯鹰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并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工艺参数优化数学模型;采用fmincon函数求解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由经验法确定的工艺参数相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在孔径精度和锪窝深度精度方面分别提高了 17.9%和26.5%,满足了加工质量要求,并保证了加工效率.

    孔径精度锪窝深度精度工艺参数BP神经网络算法哈里斯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