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石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杨朝红

月刊

1004-7298

ipem@163.com

010-62065307

100724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国际石油经济/Journa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石油及天然气领域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济问题;既有全新视角的石油新闻,更有分析入深的权威论坛;既注重国内外研究相结合,又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前瞻性的观点和系统性的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石油参考大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能源法》强化能源规划工作的解析

    高虎何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规划是指导能源行业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过去数十年,中国有着扎实的能源规划实践基础。能源行业自身的复杂特点决定了需要发挥能源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能源转型所处的阶段决定了必须持续发挥能源规划的战略指导作用,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更加需要发挥能源规划的创新引导作用。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能源法》明确了能源规划的作用及组成,明确了能源规划编制主体,提出了能源规划编制依据,规定了能源规划编制要求和内容,规定了能源规划的批准修订程序。《能源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能源规划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全国和各地开展能源规划工作提供了法制遵循。

    《能源法》能源规划法律解读

    特朗普上台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油气市场的影响

    张庆辰张震苏红卫田果...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朗普当选第47任美国总统,主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护性的经贸政策、"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以及支持传统能源、抑制清洁能源发展的能源政策。特朗普上台后,加征关税将显著抑制国际贸易,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重塑压力;美国可能面临"再通胀",间接改变美联储的降息路径;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加剧油气市场波动;中国经济将受冲击,但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或小于上一轮。建议中国紧抓窗口期完善国内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充分利用多边平台开展能源外交,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保障能源安全。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要深入研判地缘政治风险,强化海外业务精益经营和合作深度,做好油价中枢下移、波动加剧的应对预案。

    美国大选特朗普执政全球经济地缘政治油气市场能源政策能源安全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第十一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25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

    徐金红王立敏戚永颖黄佳音...
    14-2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石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以传统能源颠覆技术、新能源技术、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这也是能源转型攻关破局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格局和能源体系正在重塑,全球范围内新能源领域投资规模已超过传统油气领域,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势不可挡。随着中国国内能效水平持续提升、新能源规模化跃升发展以及多元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形成,中国已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三油一网"正探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系统,加快能源结构可再生化步伐。中国油气增储上产前景可期,炼油企业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路口,成品油消费拐点已经到来,化工品将成为石油消费的重要支撑。自2025年起国际LNG市场将由当前偏紧态势逐渐向平衡过渡,之后将转向宽松。

    新质生产力能源体系能源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油气市场

    关于中国石油集团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王小林贺新春殷冬青刘嘉翌...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石油集团自1998年成立以来发展战略经历4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采取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有效化解了主要经营矛盾。2021年公司制定并实施"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五大战略,实施效果十分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创新战略面临技术原创性不足、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源战略面临油气资源品质趋差、多资源协同作用不足,市场战略面临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灵活等,国际化战略面临海外获取油气资源能力下降、全球油气市场话语权弱等,绿色低碳战略面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低、新能源生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挑战。建议:一是大力实施创新战略,提升全产业链科技水平;二是多措并举,构建多种资源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四是优化调整海外业务结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五是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公司转型发展。

    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领域的应用潜力

    张阳禹郝宏娜李奕政夏玉涵...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计算被各国列为未来重要的科技制高点,近年来呈高速发展态势。各国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专利布局和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加强布局,主要国家和技术领先企业加强合作攻关,开展"量超融合"和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关键技术研发。各大国际石油公司近年来围绕量子计算与相关科技公司开展联合研究,以期利用量子计算的潜在优势突破业务难点。在当前智能化发展时代,油气行业面临海量的数据计算分析需求,量子计算在分子模拟和海量地下数据分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在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议中国油气公司开展量子计算的跟踪和布局,积极与量子计算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进量子计算在油气行业的应用和转化。

    量子计算技术趋势应用潜力油气行业启示建议

    国外CCUS产业支持政策分析及启示

    张晓舟李强孙海萍孙洋洲...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托底性减碳路径,正在获得全球范围内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动全球CCUS行业快速发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CCUS产业支持政策与国家脱碳目标紧密挂钩,主要涵盖政府直接财政支持、税收抵免、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多种政策组合。这些政策的特征表现在:产业发展初期以直接资金支持为主;产业发展积累一定经验后建立配额交易机制;产业稳步发展阶段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主。建议中国尽快明确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路径,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打通CCUS投融资与成本疏导路径,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为产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减排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源转型

    中国油气行业CCUS-EOR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张书通院振刚齐志斌宋国光...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兜底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在CCUS各环节中,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US-EOR)是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的重要手段。CO2驱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管理创新是促进CCUS-EOR项目效果实现的关键。通过前期攻关,油气行业CCUS-EOR全流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但是当前油气企业发展CCUS-EOR仍面临很多挑战:二氧化碳来源不确定且价格高制约了项目效益的实现;不同盆地驱油机理仍需深入研究;碳捕集、管输、驱油等配套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地面工程适应性面临较大挑战。建议进一步完善二氧化碳驱油评层选区标准,降低投资风险;加快构建系统化、低成本CCUS-EOR技术体系;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内外部合作机制形成业务发展合力;积极争取低碳产业政策支持,确保CCUS-EOR业务良性发展;统筹做好重点盆地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低碳、负碳示范区;加快形成CCUS一体化经济评价方法。

    油气企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提高采收率CCUS-EOR二氧化碳驱油

    新型能源体系下中国气电发展SWOT分析及建议

    项卫东师建光彭祥骆愈龙...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煤电相比,气电具有清洁低碳、可调节、易启停、稳定高效等特点。尽管当下受到资源禀赋、经济性等因素制约,气电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迟缓,然而在能源转型以及电力系统重塑的大背景下,作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启停灵活的支撑性电源,气电必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扮演着能源转型的"桥梁"角色,也是经济发达地区提供电力电量支撑、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平稳的现实抉择。天然气资源供给及价格决定了气电的未来。气电行业可以紧抓国家清洁低碳政策驱动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解决长期制约气电发展的资源供给、燃气价格偏高的关键问题,切实降低气电运行成本,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从长远看,天然气价格有望逐步降至合理区间,气电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燃料多元化将成为推动气电行业实现革命性突破的关键力量,它不仅为气电领域增添了更丰富的能源选择,也为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型能源体系天然气发电清洁低碳经济性调峰保供

    中国汽柴油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韩冰刘生瑶齐超
    72-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中国汽油需求的短、中、长期影响因素,预测2024年是汽油需求达峰后的第一年,汽油需求相比上年下降1。8%;"十五五"期间降幅将加快,2030年较2023年实际需求量降幅为27。8%,年均降幅为4。5%;汽油需求降幅短期内南方快于北方,长期看南方慢于北方。分析中国柴油需求的短、中、长期影响因素,预测2024年柴油需求量相比上年下降5。9%;2030年将较2023年需求量下降27。2%;柴油需求将长期处于北方降幅快于南方的状况。建议市场主体对汽柴油市场分析做如下重点调整:1)将以往的"上行或平稳周期"行业评价分析背景调整为"平稳周期适当下浮";2)分区域分阶段按特点进行市场开发;3)加大新能源、非油业务、数字化转型等维度的评价指标权重。

    汽柴油市场汽油需求柴油需求成品油替代需求预测

    石油贸易与仓储业务的协同创效研究

    胡可愉黄正宏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仓储设施是石油化工行业重要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从世界五大石油贸易公司嘉能可、维多、贡渥、托克、摩科瑞的投资经营情况看,石油贸易业务和仓储业务密不可分。在石油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石油贸易业务与仓储业务能够良性互动、协同创效。在石油供大于求的正向市场结构中,仓储设施是重要的囤油并获取无风险收益的资源。在石油供小于求的反向市场中,特定贸易业务的开展,可作为撬动炼厂生产经营仓储需求的方式,为仓储业务带来营收。某些依赖仓储设施进行交割的期货品种的期现结合业务,获取仓储设施的使用权,能够给相关业务的开展带来较大的便利性,仓储设施本身也能从中获取经营收益。石油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时,可对业务客户分布的重点区域进行储罐业务投资;在开展期现结合业务时,应把握期货品种的交易交割规则,熟悉交割业务模式。

    石油仓储石油贸易市场结构仓储设施交割协同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