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福祉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杜华华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福祉学课程立足畜牧产业,从科学、伦理、应用、评估和保护等角度探讨如何善待农场动物,具有比较鲜明的农科特色和应用需求.通过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从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角度,融入人文、生态、发展、创新和实践等思维方式,将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具有优秀德性品质、良好人文素养、深厚的"三农"情怀的新农科畜牧业人才提供支撑.

    动物福利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畜牧业新农科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姜新强赵贤慧
    47-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未来时代要求.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立足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风景园林相关领域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 2015-2019 年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德育认知不足、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陈旧和培养质量不突出等问题.从研究生培养规律出发,经过 2020-2022 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专业基础为核心、创新培养为根本、全生命周期导师队伍锻造为支撑"的"四位一体"风景园林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一核、两翼、三阶段"协同一体化组合式风景园林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推崇"厚基、尊重、质疑、研究"的循环思维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德育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业务专深、视野开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风景园林人才,更好地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地方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风景园林"四位一体"一核两翼应用创新人才培养

    融合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王秀荣高松云刘照军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缺乏高质量的实践课程体系,就会导致人才培养不完整,学生也缺乏科学的实践训练过程.在调研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及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当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存在实践课程观念滞后、目标欠明确、实践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融合度低及实践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较薄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及"实践育人"的理念,坚持"系统、创新、联动"的原则,改革实践课程目标体系,迭代实践内容体系,革新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打造高水平的一体化"双师双能型"实践课程师资团队等方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突出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特色,形成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能力递级,思政贯穿"的"两环六维四层四合五力"立体化实践课程新体系和GEPC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

    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实践育人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

    新工科实验班专创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模式探索

    张东赵伟国王晓晖安周建...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厚植积极进取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创设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保障体制,亟需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从互补性、聚合性和延展性视角构建专创融合与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详细阐明"双碳"背景下新工科实验班"课程+平台+项目+团队"的专创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典型模式及案例.

    新工科专创融合思政教育实验班教育模式

    "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彭淑娟钟善男柳欣杜吉祥...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传统科教与产教中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耦合性不足,该文探索"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转变和理念建设、体系构建和规划、资源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总体框架,并针对性地提出多条具体举措,充分诠释"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教育理念,最后阐明所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两点特色.研究成果能够在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成就更多适应新时代计算机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人才

    基于"一中心、两模块、三目标"的生态学课程德融教学创新

    王艺吴云杰夏国威张建利...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生态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民族团结友爱精神,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课程组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扎实生态学知识、深厚生态文明观素养、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生态学课程思政生态文明德融教学创新

    沉浸式土建类课程思政体系价值内蕴与学习效能

    蔡伟温小栋邵璟璟周明...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构建了"1234"沉浸式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即"立德树人"1 个根本任务,"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 2 个深度结合,"工程创新意识、文化融合意识、工程伦理意识"等 3 种工程意识,"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等 4 种必备精神.结合土建行业发展,透析沉浸式思政体系的价值内蕴,以"真实情境"描绘"大背景""发展脉络"拓展"大视野""亲身体验"感悟"大使命".分析该体系实际学习效能,依托"在场性"激活学习动力、"具身性"增强学习体验、"动态性"支持学习评价,强有力支撑德才兼备的土建类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土建类专业沉浸体验数字赋能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沈凡凡徐超彭冲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融入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党建+学科竞赛"为切入点,阐述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必要性、现实困境,探索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革新思维模式、组建帮扶团队和搭建大数据平台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促进党建和高校实践育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数据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育人模式

    微电影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张世明桑付鱼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顺应"互联网+思政课"的时代发展要求,契合"00 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诸多难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微电影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一是要对微电影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二是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好前期的动员和部署、中期的精心指导以及后期的评价总结工作.

    微电影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四个自信"导向下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探讨

    周韬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僵化、教法单调的问题.该文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方向、内容及举措,为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行思路.

    四个自信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