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谢绍明

双月刊

1003-1154

010-64249510 64263335-3212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号

管理现代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和管理类刊物。综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向,探讨中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宣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急需的现代管理信息。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演化博弈的中国乡村能源转型多主体协同机制研究

    牛文涛董安洞陈晓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空间已成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的重要场域之一。构建新能源企业、农户和地方政府三方博弈模型,进行博弈主体策略选择与演化均衡分析,利用生物质分散式清洁能源案例等真实数据开展三方演化博弈仿真分析,揭示相关因素影响乡村能源转型多主体协同机制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积极支持"、农户"参与"以及地方政府"高标准推进"的概率,与其采取相应策略的收益净值呈现正相关关系。伴随农户能源转型收益的增长,其选择"参与"策略的演化速度趋于加快。新能源企业"消极支持"的处罚额度越大,其选择"积极支持"策略的演化速度也越快。地方政府获得的生态补偿金以及环境收益越大,其采取"高标准推进"策略的演化速度越快。此外,乡村能源转型博弈主体初始意愿强弱也引致了博弈稳定策略演化速度的差异,相关博弈主体的初始意愿值越大,博弈策略收敛于稳定点的演化速度越快。最后,从乡村能源转型的多方协作、农户优先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乡村能源转型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与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

    陈慧刘琦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定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正向推动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区位差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目标市场差异。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自贸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新型外贸基础设施

    政策激励、责任导向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研究

    王慧嵘薛军民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 2010-2021 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了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第二,企业社会责任正向调节了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但调节效应随协同度提高呈先强后弱态势;第三,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投入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对政策协同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央地政策协同企业社会责任绿色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质生产力、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

    李华一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 27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层面新质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存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与城市群异质性,对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优化提升类城市群城市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是新质生产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变量,即新质生产力能通过提高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研究为厘清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高质量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新质生产力产业协同集聚城市经济韧性资源配置

    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

    刘志巧杨楠马清栋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国内"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国内北交所上市的 147家"专精特新"企业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对其进行创新效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环境影响和统计噪声的条件下,企业的平均创新效率为 0。539,纯技术效率在影响企业创新效率上发挥关键作用;在剔除环境变量和干扰项后,创新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有所提升,纯技术效率提升更为明显,由 0。580 升至 0。812,增幅达到 40%,而规模效率则有所下降。研究发现,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城市开放度以及政府补贴能够对"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创新资源投入和营商环境等因素对创新效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建议企业合理控制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完善公司治理,稳定对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并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奖补政策目标,精准选择扶持对象,通过增强政策适配性来推动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创新效率专精特新产业链DEA-Tobit模型自主可控

    地方政府债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研究

    赵强朱雅玲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成为威胁中国金融稳定重要因素。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影子银行、商业银行信贷以及房地产价格三个角度分析其中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且该影响具有时滞性和空间外溢性;影子银行、商业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的中介效应显著,但仅有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价格传导路径存在空间联动性。对此,"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分散债务资金来源弱化商业银行"取款机"作用、弱化影子银行举债主体地位以及消化房地产相关风险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举措。

    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银行信贷房地产价格

    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一种间断平衡的视角

    刘昕魏小冲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视角,探讨组织数字化转型及其风险管理问题。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动态且非线性的过程,涵盖信息化、数据化与智能化的转变。在间断平衡视角下,可将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稳态阶段,组织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运营与管理;突变阶段,组织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并采用新的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改变运营与管理模式;新稳态阶段,组织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形成新的、高效且灵活的运营与管理方式。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在于组织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组织整合其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架构,以及个体能力与创造力。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为理解和实践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导。

    间断平衡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

    关系中断情境下的顾客维系——供应商双策略对关系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

    张慧王怡莹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的销售人员流动性趋势之下,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中断频繁发生。这给组织间关系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关系不确定性的增加,而过高的关系不确定性会成为供应商维系顾客关系的一大障碍。本文以关系中断为研究情境,从组织顾客的视角切入,检验了组织顾客对供应商的忠诚策略和沟通策略的感知对其关系不确定性的影响作用,以及群体一致性与解释充分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通过对 329 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顾客-企业忠诚能降低关系不确定性,而顾客-员工忠诚会提高关系不确定性;有效和及时的沟通策略能降低组织顾客的关系不确定性;忠诚和沟通对关系不确定性的影响过程分别通过群体一致性和解释充分性来传导。

    关系中断组织顾客关系不确定性忠诚策略沟通策略

    内隐种族偏见如何影响外派员工的适应性绩效?——同事交换与同事GUANXI的并行中介作用

    朋震郑雪童冯平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的出海潮流让中国企业对外派员工迅速适应东道国工作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关于中国员工对外派工作的适应研究缺乏实证讨论,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外派管理实践。基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探讨中国外派员工的内隐种族偏见对适应性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同事GUANXI和同事交换两个分别具有中西方文化特征的变量在上述机制中的独特作用。通过问卷加测验的方法,在 387 份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隐种族偏见通过负向影响东道国同事GUANXI和东道国同事交换,进而负向影响适应性绩效;总部同事GUANXI削弱了内隐种族偏见对适应性绩效的影响,同时也削弱了东道国同事GUANXI在内隐种族偏见与适应性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本研究为中国企业的外派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外派管理内隐种族偏见同事GUANXI同事交换适应性绩效

    算法控制视阈下零工工作者社会偏差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李思琦张志朋赵文文张君...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零工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在激活就业市场和城市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挑战,零工工作者的社会偏差行为因此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社会失范理论,针对604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调查分析,探讨感知算法控制通过沉浸压力对社会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生存挑战在该中介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零工工作者的感知算法控制会增加其社会偏差行为,沉浸压力对该因果路径具有中介作用,生存挑战则调节了沉浸压力的中介效应。因此,本研究建议平台企业优化算法系统设计、监管部门制定公共保障政策、从业者个人增强自我调节。

    零工工作者社会偏差行为算法控制社会失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