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谢绍明

双月刊

1003-1154

010-64249510 64263335-3212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号

管理现代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和管理类刊物。综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向,探讨中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宣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急需的现代管理信息。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交易制度下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研究

    蔡乌赶许凤茹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研究了碳交易制度下,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决策问题.通过构建市场势力差异下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和末端治理策略选择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随机干扰、创新成本和遵规成本对主导企业和边缘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影响环境规制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引入碳交易制度后,不同市场势力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存在差异,主导企业更倾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创新成本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最明显;边缘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偏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但容易因强随机干扰、高创新成本和高遵规成本而偏离;研发外溢为0.7的适度水平有利于激励边缘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碳交易制度、制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启示.

    碳交易低碳技术创新市场势力随机演化博弈

    工资差距对民营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视角

    莫国莉于学增过一锋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中小企业截至2020年底已经贡献了占我国专利总量中近8成的专利,它们不仅是我国创新活动的主体,还提供了我国全部就业岗位中8成左右的就业岗位.然而它们在我国企业群体中也属于弱势群体,除了面临传统的融资难问题外,民营中小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也处于不利地位,过去三年的疫情恶化了这一问题.文章按地区加行业划分样本个体并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专利数据库作为样本数据,来研究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工资差距对民营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人才挤出、要素替代与创业活动等渠道发现这一工资差距扩大将削弱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异质性分析表明工资待遇更高的民营中小企业群体的创新活动受这一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因而工资待遇较高且与同行业国有企业有更为直接竞争关系的"专精特新"类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会遭受工资差距扩大带来的更多不利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更多的人才政策倾斜,在国企改革涉及收入分配时统筹这一因素,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中国制造2025".

    部门分割工资差距民营中小企业创新专精特新

    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测度及动态演化分析

    张亚军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改进距离协同模型,全方位测度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并就其动态演化和收敛性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四大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势头最强,中部、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增幅最小;各省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表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出波浪式特点;全国及四大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基于此,提出完善"双链协同"服务体系、打造资源要素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利益联结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新思路.

    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空间收敛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韦惠惠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已有文献构建假设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PLS-SEM)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转移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学习结果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结果、感知内容效度通过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支持分别经由转移动机、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践建议:激发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转移动机;优化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公共部门主管支持,创造更多使用机会.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新媒体参与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四方演化博弈研究

    谢荣见穆肖悦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食品交易具有的虚拟性、规模性、隐蔽性和网络性特征,加剧了监管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网络食品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生产、销售伪劣和变质食品使得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基于网络食品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差异性和有限理性的假设条件,构建"网络食品经营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多元主体的SD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对网络食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食品市场监管的缺位是导致网络食品交易市场混乱的关键所在,政府监管部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消费者等博弈主体参与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受成本的制约,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新媒体曝光概率和作用力均能弱化网络食品经营者提供低质量产品的动机,但是混合博弈策略的演化过程呈周期循环趋势;网络食品经营者生产和销售低质量食品的综合收益低于品牌和声誉损失时,能抑制其提供低质量产品的意愿.

    新媒体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四方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吗?

    光晖冯蛟雷婷王楠...
    16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为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企业内外部双重机制检验的视角,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特别是对增强环境意识、改善末端污染治理,以及部分前端预防措施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的正向关系有着负向调节作用,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的内部途径以及增加媒体关注的外部途径,促进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承担.第四,在国有企业、重点排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内在机理的理解,也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视野.

    数字化转型企业环境责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内外部影响机制

    剥削型领导: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段成龙张亚军张军伟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与回顾,本文首先对剥削型领导的起源、特征和测量进行了介绍,然后系统地梳理了剥削型领导的前因变量、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述评,构建了剥削型领导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且指明了未来研究的具体方向.研究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剥削型领导对员工个体层面的影响,缺乏对团队、组织及多交互主体层面的影响效果探讨,对前因变量的研究也比较匮乏,测量工具的开发比较单一,缺乏对剥削型领导效能的跨文化比较.因此,本文从本土化测量工具的开发、前因变量及其影响机制的完善、团队和组织层面影响效果的扩展、剥削型领导效能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对剥削型领导的研究未来进行了展望.

    剥削型领导领导有效性消极领导风格情境化

    B2B电商平台:研究现状、分析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

    田敏张闯斯浩伦
    18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B2B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整合,同时对B2B电商平台所特有的影响因素、策略和结果关注不足,不利于对该领域的全面认知与研究深化.本文从研究发展过程的视角,依据B2B电商平台运行"影响因素—策略—结果"的分析逻辑,对2001-2022年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的中英文文献进行了详细回顾,全面系统地展现了 B2B电商平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B2B电商平台的分析框架,并根据现有研究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重点阐释了影响因素中的制度因素以及运行策略中的治理策略、平台生态系统策略和国际化策略,以及结果变量中的非经济因素,为B2B电商平台未来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B2B电商平台文献回顾

    工作场所羞愧: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肖静黄丽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作场所中充斥着导致员工产生羞愧的情景,这种现象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迄今为止,仍鲜有文献对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工作场所羞愧的内涵及测量、引发因素、作用后果及调节效应进行总结.通过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主要是对直接羞愧的探讨,而忽略了对替代羞愧及引发因素和作用结果的关注.故未来研究应延展工作场所羞愧的概念内涵,侧重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概念区分,引入实验情景法等捕捉工作场所羞愧;深入探讨其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强调对替代羞愧引发条件及调节因素的探讨,展开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引发条件差异对比;继续拓展工作场所羞愧的结果效应及边界条件,探讨其对职业健康、组织承诺等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对比分析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在结果效应上是否存在不同;探索中国文化下工作场所羞愧的本土化研究,聚焦羞愧的特有引发因素和作用后果.

    羞愧内疚尴尬工作场所羞愧道德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