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科技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科技纵横
甘肃科技纵横

赵介箴

月刊

1672-6375

gskjzhzz@sina.com

0931-8815559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詹家拐子89号

甘肃科技纵横/Journal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与中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动因、进展与前景

    韦进深陈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科技创新合作,也是双方基于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建设、科技创新领域的互补性、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推动创新发展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动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医学、农业、能源、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水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国中亚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阶段性演进、当前挑战与优化路径

    安凯欣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各国借助科技推动经济的重要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科技合作的演进可根据其特点划分为3个阶段:关注基础建设的基建期、侧重实用科技的发展期和布局专利意识的转型期。当前中国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实践中面临着标准与政策差异下的沟通合作障碍、项目沟通与协作机制的缺陷、高技术多语人才短缺下的技术合作限制,以及外部激烈竞争下的保护主义与科技壁垒等多方面挑战。建议从加强标准互认与融合、优化沟通与协作机制、完善多语言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以及促进"内修"与"外联"并举等方面入手,以提高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水平。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阶段性演进挑战对策

    新质生产力视野下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路径探索——基于中巴经济走廊科技合作的考察

    杜佳明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过去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由过去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但各国对生存发展资源的竞争等因素是阻碍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根本障碍,此时新质生产力或可提供破解之路。文章通过厘清新质生产力视野下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构建的双重逻辑,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框架,分析新质生产力视野下中巴经济走廊科技合作的实践。

    新质生产力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创新驱动路径探索中巴经济走廊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专利保护现状与策略研究

    雷雪娇杨蕾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究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专利保护现状与策略,以应对两国合作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难题。通过分析俄罗斯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的历史与发展,揭示了中俄专利制度的主要差异,并讨论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专利申请的增长趋势及其面临的政治经济与法律环境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专利申请量呈上升趋势,但复杂的法律环境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加强法律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并强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文章建议企业深入了解俄罗斯法律体系,与当地法律机构合作,以保护其在俄的专利权益,从而促进中俄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企业俄罗斯市场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策略

    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勇付英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成果转化。高校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是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逐步成为推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着"量少质低""服务不齐""协同失调"的困境,亟须突破瓶颈,打通从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良性循环。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在现状分析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典型转化模式与服务模式,从转化质量与动力、服务能力、产学研协同及政策支撑等4个维度,精准研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核心症结所在,并相应提出相应突破路径,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决策支撑。

    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高校甘肃省

    甘肃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

    许爱玲朱小燕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开放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4个维度,2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探寻城市发展中潜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甘肃省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23年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采用GIS技术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格局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3年,各市(州)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提升程度有所不同;(2)开放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甘肃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而共享发展的贡献率在2020年开始呈现下滑态势。

    高质量发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甘肃省

    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研究——以生物质发电为例

    保继栋朱晓蕾蒋建龙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将全球技术信息及运营平台(IncoPat)确定为本次专利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来源,采用布拉德福定律、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生物质发电相关专利在申请数量、地域分布、类型、技术构成和主要申请人研究领域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揭示生物质发电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竞争态势及核心专利分布等情况,以期为生物质发电产业未来的市场开发与产业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新能源生物质专利竞争态势创新主体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李雨姝牛成英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话题。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以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对中国碳交易政策效应的研究热点、演变进程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近年来相关发文量持续增加,外文文献数量较多且期刊的质量普遍较高;(2)有关碳交易政策对中国出口和碳市场的研究正在逐渐减少,而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成为当前较热的研究方向;(3)中国碳交易政策在环境管理、空气污染和绿色创新等方面是未来的重点研究内容。未来可以从研究方法创新化、研究方向多样化、多学科融合等角度对碳交易政策效应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经济增长绿色创新Citespace

    甘肃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贾琼叶琼琳张艳婷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并着力强调城乡融合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甘肃省县域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绿色经济发展已形成了良好基础,虽然县域绿色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但随着相关战略与政策措施的实施,"县域+绿色"经济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文章提出:(1)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支持县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2)推进农产品绿色化生产,加快完善支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组织体系;(3)推进服务绿色化消费,加快促进支持县域服务业绿色发展的融合体系;(4)完善绿色发展市场机制,加快形成县域经济绿色产业互促的循环体系等对策建议。

    甘肃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强工业"视阈下甘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研究

    丁玲濮雪玲许婉婷王松...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质态,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强工业"视阈,分析得出甘肃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强工业"视阈下甘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包括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加强创新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三个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甘肃新质生产力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强工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