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李金田

双月刊

1003-8450

gszyxyxb@163.com

0931-8765458

730000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创刊,1987年批准为正式出版发行刊物,为季刊,限国内发行,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反映中医药学界的医疗,科研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院校师生、广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草不同药用部位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比较研究

    程芳吴志成韩静贺沙沙...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甘草主根、甘草稍、甘草尾中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主根、甘草稍、甘草尾中2个指标性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C18(4.6 mm×25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甘草酸为254 nm、甘草苷为275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 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 10-6X-13 905(r=0.9999),Y=699 804X-9419(r=0.9999),线性范围分别为 0.172~2.064,0.218~2.616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0%,96.06%,RSD分别为1.70%,1.03%;甘草主根中2种指标性成分的平均含量最高,甘草稍次之,甘草尾相对最低.结论 甘草主根、甘草稍、甘草尾的质量存在差异,为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应合理选择甘草药用部位.

    甘草主根甘草尾甘草稍甘草酸甘草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甘肃不同产地当归中22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及主成分分析

    李欣高天鹏王娟弟郭晓霞...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甘肃不同产地当归中22种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甘肃不同地区所产当归中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铜、铅、砷、汞、镉)进行危害指数评估,并对不同产地当归中各无机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33批当归中铜、铅、砷、汞、镉等5种金属元素的检出率均为100%,但均未超过限度,危害指数评估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其余17种元素中可表征当归产地的特征元素为铁、锰、钛、镁、锌、锶、铝,且含量较高的为铁、镁、铝、锰,其中铝最高含量可达3654.9 mg/kg;岷县当归中铁元素含量整体较其他产区高.结论 该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当归中铝元素的含量较高,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后应予以重视.

    当归无机元素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

    垂盆草护肝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潘鑫秦宝福史学礼王蓉...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垂盆草护肝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垂盆草护肝颗粒中垂盆草、佛手、栀子、黄连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垂盆草护肝颗粒中五味子醇甲、栀子苷含量,色谱柱为C18柱(250.0 mm×4.6 mm,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五味子醇甲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50 nm;栀子苷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好,且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和栀子苷分别在0.63~31.60,5.86~58.6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2%,98.19%,RSD分别为1.00%,0.99%;五味子醇甲、栀子苷的含量分别为0.051,1.249 mg/g.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垂盆草护肝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垂盆草护肝颗粒五味子醇甲栀子苷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膜果麻黄的鉴别研究

    杨得毅万玛旺姆黄红英曹潇...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膜果麻黄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对药用植物膜果麻黄进行鉴别,获取药材形态组织学的主要鉴别特征;以麻黄碱及伪麻黄碱作为膜果麻黄的指标成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定性鉴别,分析色谱图特征.结果 膜果麻黄茎圆柱形,表面常纵裂成椭圆形网眼,茎顶端极度扭曲;膜质鳞叶3裂稀2裂,先端锐尖,反曲;髓呈三角形;鳞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内陷,保卫细胞顶面观呈电话听筒形;花粉粒呈椭圆形,花瓣细胞排列紧密,纤维壁厚,其上附有细小的颗粒状晶体;茎横切面皮层较宽,可见细小草酸钙晶体,形成层及木质部呈三角形.TLC及UPLC结果显示,膜果麻黄未发现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成分.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鉴别方法及试验结果高效、准确、可靠,可为膜果麻黄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膜果麻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

    阜阳汉简《万物》中"商坴"考证

    石开玉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查阅古今医药文献资料,对阜阳汉简《万物》中所载的"商坴"进行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炮制、食用及药用等方面的考证.认为圭、陆二字音同相通,陸本作圭,小篆加阜作陸,今简体字作陆,"商圭"即商陆,自《神农本草经》始作为药品正名载录而沿用至今;其原植物来源是今商陆科商陆属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多采其根部干燥后入药;汉时其产地在陕西咸阳,南北朝时江、浙、皖、沪一带均产,宋以后产地进一步扩大,现分布于全国各地,而陕西、山西一带是其道地产区;常在秋季至次年春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泥沙,洗净,切成块或片,晒干或阴干;其炮制古法有净制、切制、浸制、蒸制、熬制、煮制、酒炙等多种,今多用醋炙法;商陆自古就可食用,而药用更广,具有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胀满、腹水、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

    《万物》阜阳汉简商陆考证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以产地加工为例

    陈正君陆国弟侯嘉李硕...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为我国中药材栽培资源大省,但其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特别是在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尤为突出,影响后期产业链高质量提升.基于此,以产地加工为例,从甘肃中药资源现状、产地加工的目的及意义、产地加工的方法、产地加工存在的问题、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5个方面,阐述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发展甘肃省现状问题对策

    超声引导下深刺带脉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横肌收缩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姚恒黄梅清刘传淮周文强...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深刺带脉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横肌(Tra)收缩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29例.2组均予常规疗法(内科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精准针刺双侧带脉穴至Tra肌腹.治疗3周后,通过超声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完成口令收腹(ADIM)及屈膝卷腹(AC)时健侧、患侧的Tra收缩比,并进行比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治疗后,完成ADIM时,治疗组患侧Tra收缩比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AC时,治疗组健患双侧Tra收缩比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S、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深刺带脉穴能有效升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Tra收缩比,从而有利于提升患者保持动、静态稳定的能力以及控制姿势、保持平衡的能力,恢复行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带脉穴超声引导腹横肌收缩比姿势控制能力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临床观察

    赵萌赵强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CASCS、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治疗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椎动脉型颈椎病Mckenzie疗法针刺"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临床疗效

    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50例临床观察

    陈柏书刘思韵龙金玲李迎真...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温经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痛经膏关元穴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临床疗效

    《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用穴规律

    何达余嘉伟黄钰蘅张琦...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18年3月出版的《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的病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网络关联规则及聚类谱系树状分析.结果 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内关、三阴交(均为6.28%),归经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14.65%),腧穴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上肢部(32.37%),腧穴特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28.54%);对使用频次前17位的腧穴进行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设置参数后,得组合64个;石学敏院士临床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腧穴配伍以内关-三阴交-人中-委中-极泉-尺泽-风池-完骨为最常用且效果显著的主穴配伍.结论 石学敏院士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选取的腧穴所属经脉以阳经为主,部位多为经气经过并留止的四肢部和经气相互交贯的头颈部,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各腧穴之间的配伍体现了疏经调脏、调节阴阳的作用.

    中风中经络偏瘫针刺选穴规律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