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张承鹄

月刊

1674-7798

gzjyxyxb@sina.com.cn

0851-5815817

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 乌当高新路115号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坚持学术性、师范教育性为宗旨,发表教育、教学为主的各学科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代职官考核制度的嬗变与困境——以京察为视角

    薛涵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察是清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制度,以四格六法为标准.从才守政年到守才政年、从四格八法到四格六法,京察制度伴随着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不断发展完善.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官吏任免,京察都曾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清朝尤其是清初的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对京察的悬殊态度致使京察在萌芽期并未实现稳定的发展,中央的摇摆也使得官员对京察的执行产生懈怠.至清王朝后期君臣疲弊,虽仍按旧例执行京察,却已成固套,滥举之风难以遏制,官员违例捐复屡见不鲜.作为一项治国安民的制度,京察发展陷入困境,此虽有官员个人失职之过,但清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京察四格六法举劾捐复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王琼佩李穗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主体,必须不断改革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向市场持续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当前尚未形成成熟、科学、长效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融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创新人才培养进程.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清晰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高质量人才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混合式"金课"实践路径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建设为例

    王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金课"建设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克服地缘条件限制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困难,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贵州师范学院"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课"打造途径.首先,团队引入并本土化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其次,精选阅读材料,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再者,采用"联动理论"促进文本与学生的互动连接.最后,设计多元化考评体系,旨在提升学生高阶能力.这种"思政引领+文本分析+研讨思辨+课外研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力图为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高等师范院校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英国文学

    文学实验与时代"呐喊"——论东西《回响》的当代性

    王桂荣刘佳慧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西是一位不断突破自我、发现世界的成长型作家,他通过创作超前抵达历史的现实.从对现实的追索、对情感的质疑、对人性的勘探几个角度来思考,《回响》是这个时代与青年厚重且有力的一次"呐喊",更是东西大胆的文学实验.东西将自己对真相的追寻、情感的质疑、人性的思考全部寄于其中,多方面展现了现实主义书写的当代性.他围绕女警察冉咚咚对生活隐秘和工作真相的探索,凸显出时代精神危机之下人对情感的质疑与缺失,最终在时代与历史的发酵之下,人性的深刻性、多维度渐渐显露.

    东西《回响》当代性

    长三角学术精英的成才周期及影响因素研究

    薛琪薪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英人才的成才周期和成才规律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基于收集的近20 年长三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础信息,分析了该群体的成才周期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术精英平均成才周期为13.1 年,接近国外研究发现的精英人才"十年成才"规律;成才周期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自然科学学者的成才周期最短.从影响因素来看,学科类别、教育流动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都对成才周期具有显著影响.促进学术精英人才更好成长与更快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贯通制培养制度,提升海外工作经历在人才引进和评价时的权重,审慎看待精英人才的职业流动经历.

    学术精英成才周期影响因素长江学者人才引进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究

    陈国余姚馨逸吴明冬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以多个成功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探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道.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层层编码分析,共提炼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 个核心范畴;批判继承、现代转化、文化融合、创新发展4 个主范畴;扬弃糟粕、保留精华、改造内涵、规范形式、吸收本土、借鉴外来、丰富内容、生动展演 8 个副范畴;32 个初始范畴、51 个概念、74 条标签.在全面梳理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基础上,围绕核心范畴构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论模型,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走深、走细、走实.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根理论

    自我同情与大学生睡眠拖延的关系:心理韧性和不确定心理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陈梅黄国富陈少鸿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和不确定心理压力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睡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不确定心理压力量表、睡眠拖延量表对 881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睡眠拖延与自我同情(r=-0.34,p<0.01)、心理韧性(r=-0.31,p<0.01)显著负相关,与不确定心理压力显著正相关(r=0.38,p<0.01);(2)心理韧性(β=-0.10,p<0.01)和不确定心理压力(β=-0.14,p<0.01)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睡眠拖延影响中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心理韧性与不确定心理压力还在二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β=-0.04,p<0.01).结论:自我同情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睡眠拖延,还通过心理韧性和不确定心理压力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睡眠拖延.

    睡眠拖延自我同情心理韧性不确定心理压力

    大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孟苏平备战里约奥运会赛前六周训练安排研究

    陈亚东孟苏平李云卿吴贤风...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孟苏平备战第31 届奥运会赛前举重训练安排进行总结,从而获取最真实最直观的备战奥运会的赛前训练数据.通过对孟苏平备战第31 届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使一线举重教练对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特别是女子举重运动员备战大赛训练安排有直观全新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今后备战国内外举重大赛的赛前训练,进而为今后中国女子举重大级别运动员赛前备战训练提供理论借鉴.

    女子举重运动员孟苏平赛前训练安排

    高校充分发挥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姚雯竞沈洋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史档案是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具有思想道德价值导向作用和推动先进文化守正创新的功能.当前,高校校史档案育人研究需要对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式嬗变及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有的放矢地推进校史档案育人路径.高校应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精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校史档案育人元素,通过"增强校史档案育人意识、构建校史档案协同育人机制、丰富校史档案育人资源体系"三位一体,发挥校史档案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档案育人

    党建引领城郊型乡村在地化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以贵阳市翁井村为例

    朱泰以任梅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郊型乡村,因其紧邻城市的特殊性,在新时代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党建引领成为其应对复杂境遇的重要动能.在系统阐释党建引领城郊型乡村在地化发展逻辑理路的基础上,基于对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3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贵阳市翁井村实地调研,剖析其作为城郊型乡村的资源禀赋与现实困境,通过党建引领实现自主创新、村镇联动、产业振兴在地化发展的主要做法,总结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开展新型经营方式、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市场拓展的"翁井经验",探讨翁井模式的长效机制与可持续性,提出党建引领下完善城郊型乡村在地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及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党建引领城郊型乡村在地化发展翁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