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张树华

双月刊

1000-4777

ssaj@cass.org.cn

010-651377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国外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Abroa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央级学术刊物,强调学术性和信息性,注重多学科研究和新出现的研究领域,突出报道内容的综合性、前瞻性和时效性,为促进国外社会科学研究和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启程

    路宽
    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便揭开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序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启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得以植根的丰沃土壤,也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介质".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译者的创造性翻译实践减少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移植的"排异性",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启程阶段为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译者早期传播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主题:抗争、求索与觉悟

    裴长洪
    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代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国的思想文化,包括经济思想,都发生了急剧动荡分化.为应对三千年大变局,各种救国救亡的思想纷纷涌现,有主张"师夷制夷"的经济社会变革思想;有发自中国农民呐喊的革命诉求;有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经济变革主张;有西方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引进.各种认识和主张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首先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分化,地主阶级当权派、地主阶级改革派与顽固派的不同认识,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意识形态的瓦解,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济诉求和思想标志着封建经济思想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很快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其次,在学习引进西方现代经济学的过程中,中国的先进青年发生了思想分化,呈现出不同的阶级倾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批火炬手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

    经济思想中国近代文化传承历史遗产

    全球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经济问题——基于《太平洋事务》的考察

    邹进文李萌周格子
    4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太平洋国际学会主办的《太平洋事务》杂志高度关注中国经济问题,发表了大量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术论文和针对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重要学术著作的评论文章,是近代发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成果数量最多的外文学术刊物.其关注领域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货币与金融、国际投资与贸易、战时经济与战后重建等.其中既有中国反映官方意识形态的学者、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独立知识分子的观点,也有外国学者的观察.民国时期《太平洋事务》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凸显了基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近代世界经济思想文明的互动与互鉴.

    中国经济问题《太平洋事务》近代中国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变动性的类型化分析

    徐崇利
    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不同领域国际法的变动性原理,迄今为止学界一直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研究架构.借鉴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演进理论,并引入共处国际法(包括宪制性国际法)、合作国际法和共同体国际法的类型化概念,用以搭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跨学科分析框架,可以弥补这一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首先,该分析框架的要义是,在what维度上,采用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普遍国际法和特殊国际法、根本性国际法,以及原则、规范和规则等概念,可对上述三种类型国际法的不同性状加以表征.其次,可进一步在how/why维度上,以外力强制、利益估算和信念三个层级的国家内化模式对这些不同类型国际法的变动性大小进行概念测量.最后,运用该比较分析框架展开研究获得的有关原理,可以统一回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不同领域的国际法,诸如国际法基本原则、传统国际法和现代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等生发的变动性差异问题.

    英国学派共处国际法合作国际法共同体国际法

    数字货币的制裁维度:非对称性金融反制裁的路径与因应

    沈伟苏可桢
    9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制裁正在成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货币逐渐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和场域.加密货币具备一般等价物属性、去中心性和匿名性,已经成为制裁和反制裁的工具.数字货币在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朝鲜等国的反制裁实践中已有运用.美国认为数字货币的使用具有威胁金融系统和美元体系的风险,主张对数字货币实施强监管.为了落实监管政策和强化制裁效果,美国对数字货币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反反制裁".此外,美国也对我国数字人民币进行"预判",采取禁止使用、加强监管、研发竞品、阻挠合作等措施,对数字人民币发展、使用与推广造成消极影响.我国应借鉴外国反制裁经验,通过涉外立法、替代研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削弱负面影响,做好制裁应对.

    涉外法治反制裁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时间困境及其超越

    宋建丽王仪
    12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时间"既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所趋于占有的对象,"自由时间"作为一个理解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关系中人的生存困境.伴随技术发展对生产效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主支配自由时间的期待不断提高,但数字资本对自由时间的隐形掠夺却导致自由时间在"量"和"质"上的双重匮乏.在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资本通过垄断技术和数据资源,将人们的自由时间转化为可操控的数字劳动时间,技术化的支配路径使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无偿让渡自己的自由时间,在资本逻辑、市场机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自由时间本身丰富的内涵被掏空,时间的使用方式与人们的自由发展需求日益疏离.对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自由时间困境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资本、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探索超越数字资本主义自由时间困境的路径.

    数字资本自由时间数字权力

    破解数字异化:迈向数字社会主义——对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孙昊鹏
    13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资本主义引发的数字异化现象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福克斯借助"数字异化矩阵",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对数字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提出数字社会主义将更为平等、民主和包容.在他看来,实现数字社会主义需发展批判性理论和批判性教育,依靠数字工人联合起来进行社会运动.这些观点虽有一定的抽象思辨色彩和革命浪漫主义倾向,但也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辩证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中国学者应致力于扩大数字中国的影响力,参与到国外关于数字社会主义的讨论中去.

    福克斯数字异化数字社会主义数字中国

    纵向治理体系下的地方政府动力机制及其转向

    薛泽林
    15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纵向治理体系"简政放权—改革激励"模式受到抑制,并形成了"集中统一—监督问责"的新模式,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动力被消解的疑虑.从纵向治理体系来看,位于政府纵向治理体系中间层级的省级政府,会对来自中央的政策进行再组织再推进,并通过结构性问责压力改善下级政府的个体性动力不足,进而激发其作为的积极性."中层接力"作为新的动力机制,意味着中层政府可以在结构上通过目标再组织保障中央战略落地,机制上以结构压力推动基层政府主动作为,功能上在中央与基层政府间发挥调节作用.

    纵向治理积极作为动力机制中层政府政府创新

    数智治理:内涵、风险及其法律调控

    孙逸啸
    16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治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宏观来看,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从"控制维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引领、从"一元管控"到"一轴多元共治"的体系优化、从"依法治理"到"三治融合"的机制重塑之转型发展.而作为数字法治政府实践的基本途径,数智治理本质上是通过数字与行政"双轮驱动"展开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持续赋能国家治理的进程中,数智治理也引发了功能结构层面的制度性风险和安全应用层面的内生性风险.对此,应当遵循以数字权利为中心的权力(利)制衡之基本逻辑,从专门性立法、行政机关处理数据的合法性框架、正当程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展开体系性设计,以及对公民数字权利进行结构性赋能,防范和化解数智治理伴随的风险.

    数智治理治理机制风险防范权利赋能

    论社会组织协同防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合法性

    刘红春
    182-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立法用"危害"来界定其原生与衍生风险,规定"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这些危害及其带来损失的预防、控制、减轻与消除活动.虽然新冠疫情已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防控共同体构建、社会组织依法深度参与的被动与主动路径开拓的迫切诉求以及国内外防控新旧问题的复杂交织,已倒逼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进入国家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及时落实需要兼顾风险社会中日益紧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需求与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特性,融合"总体合法性"的规制、规范、认知要素等,结合"情境合法性"的项目、社区与地域等因素,系统化地重构协同防控的合法性,为当前社会组织协同防控合法身份困境破解路径提供精准法律支撑,促进治理软实力的创新性提升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社会组织公共卫生合法性共同体赋权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