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在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蒋多云汪小明李羽佳蒋磊...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表达水平在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并住院的164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未感染组(146例)和感染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P-10、STAT1水平,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尿液中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革兰阴性菌33株,真菌2株,尿路感染患者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组的住院时间、24 h尿量显著多于未感染组,血清IP-10、STAT1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血清IP-10、STAT1二者联合诊断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特异度为89.0%,灵敏度为72.2%,均显著高于血清IP-10、STAT1单独诊断(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10、STAT1是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IP-10、STAT1检测水平可作为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肾结石干扰素诱导蛋白-10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1尿路感染

    排石汤对草酸钙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液成分的影响

    张海旺张洪海田泽阳张立...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排石汤对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草酸钙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骨桥蛋白(OPN)、尿钙、尿草酸钙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草酸钙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服用排石汤,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同等量安慰剂(5%排石汤及食用色素组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14、21、28天的尿OPN、尿钙、尿草酸钙含量.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第7、14、21、28天两组的尿OP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尿钙、尿草酸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两组的尿OPN、尿钙、尿草酸钙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第7、14、21、28天,观察组的尿OP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尿钙、尿草酸钙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草酸钙泌尿系结石患者URL术后应用排石汤,对提高尿OPN含量及降低尿钙、尿草酸钙含量有明显帮助.

    草酸钙泌尿系结石排石汤尿液

    无锡地区2 529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张艳周德琪华剑红卫冰冰...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无锡地区2 529例泌尿系结石标本的结石成分,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江苏无锡地区收集的2 529例泌尿系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19种结石成分,其中单一成分结石9种,共990例;混合成分结石10种,共1 539例.单一成分结石以草酸钙为主,共840例;混合成分结石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为主,共1 335例.草酸钙类和尿酸类结石中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而在感染性结石中,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均P<0.05).36~60年龄段的结石发病人数最多.在各个年龄段中,发生率最高的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类.尿酸类结石在61~86年龄段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个不同部位,发生率最高的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类.尿酸类结石在膀胱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个不同年龄段中,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在61~86年龄段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锡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主要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草酸钙类结石在不同性别、年龄和部位分布存在差异,对于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草酸钙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分析无锡

    小儿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微生物学分析

    麦伍拉尼·马木提阿孜古力·克热木艾克拜尔·吾曼尔周萍...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儿的尿病原微生物及药敏试验,探讨小儿尿路结石发病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100例正常小儿(<14岁)的尿液样本为对照组,选取泌尿中心住院治疗的100例尿路结石患儿的尿液样本为病例组,均行尿液常规检查及其耐药情况检测,分析患儿尿液中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的男性所占比例、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血常规血清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o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常规、细菌培养、血清白细胞、CRP等感染指标均与尿路结石有关(均P<0.05),且感染是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OR>1).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性别、血清白细胞阳性、CRP阳性、尿常规阳性为患尿路结石的有效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29~0.928),cut off值为26.61%.在病例组中,尿路感染61例,共检测出20例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株(35%),革兰阴性菌为13株(65%);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结论 尿路结石患儿合并尿路感染率较正常儿童高,大肠埃希菌感染是导致本院尿路结石患儿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

    尿路结石儿童尿路感染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FIB、IL-6表达及其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黄晓科胡宇张丽娟汤庆峰...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尿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BP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国际控尿协会(ICS)建议的Schafer分级将BPH患者分为无梗阻组(25例)、可疑梗阻组(32例)与梗阻组(63例);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梗阻程度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IB、IL-6在B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急性尿潴留占比、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残余尿量(PVR)、FIB、IL-6均高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Qmax)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梗阻组患者的急性尿潴留占比最高,其次为可疑梗阻组,无梗阻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血压战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组患者的Pdetmax、PVR及血清FIB、IL-6最高,其次为可疑梗阻组,无梗阻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梗阻组患者的Qmax最低,其次为可疑梗阻组,无梗阻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FIB、IL-6表达分别与BPH患者Pdetmax、PVR呈正相关(r>0,均P<0.05),与BPH患者Qmax呈负相关(r<O,P<0.05);以净收益率为纵坐标,高风险阈值为横坐标,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IB、IL-6联合评估BPH患者膀胱出口可疑梗阻、梗阻的净收益率优于二者单独的净收益率;且在高风险阈值0~1.0范围内,血清FIB、IL-6单独及联合评估BPH患者膀胱出口可疑梗阻、梗阻的净收益率均始终>0,有临床意义.经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IB、IL-6高表达是影响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危险因素(OR>1,均P<0.05).结论 BPH患者血清FIB、IL-6呈异常表达,且二者与患者尿动力学参数有关.

    前列腺增生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尿动力学

    基于CT的可视化三维成像在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邢力永刘志飞蔡启亮朱研峰...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的可视化三维成像在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基于CT的可视化三维模型重建的术前评估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通过三维模型行术前评估,对照组通过强化CT、CT肾动脉血管造影(CTA)行术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转开放手术例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等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患侧比例、肾动静脉变异、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转开放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进行基于CT的可视化三维重建,可明显减少术中副损伤发生,避免中转开放,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

    肾肿瘤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包皮作为移植材料在阴茎硬结症手术中的应用

    王京余文戴玉田徐志鹏...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包皮作为移植材料在阴茎硬结症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24例阴茎硬结症患者,采用阴茎硬结切除术+包皮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问卷评分以及阴茎彩色双功能多普勒检查(CDDU)结果.结果 24例患者的术后阴茎弯曲畸形均得到明显好转,能进行正常性生活,无阴茎勃起疼痛,阴茎长度无缩短,术后1年的ⅡEF-5评分高于术前[(20.96±0.27)分vs.(19.08±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DU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术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速度(EDV)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0、0.830).结论 包皮作为移植材料治疗阴茎硬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单经济的手术方式,但仍需更多病例进行长期、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治疗效果.

    包皮移植阴茎硬结症阴茎勃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涛王蕴若王惠新王涵...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早期失功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VF建立后随访3个月,最终纳入258例患者.根据患者AVF功能分为失功组(100例)和通畅组(15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的影响因素,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早期失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VF吻合口长度、术中血流量、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钙磷乘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OR=2.910)、术中低血流量(OR=1.123)、总胆固醇(OR=1.012)、高血小板计数(OR=1.893)、纤维蛋白原(OR=1.429)、钙磷乘积(OR=2.721)是AVF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AVF失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10~0.973),灵敏度为86.00%,特异度为97.47%.结论 术中血流量、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钙磷乘积是影响AVF失功的影响因子,根据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早期失功的预测.

    列线图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IgA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刘淑芬汪慧邵宁黄浩...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IgA肾病(IgAN)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与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通过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14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IgAN患者的血清TB水平分为低TB组(L-TB组,76例)和高TB组(H-TB组,7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肾脏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IgAN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分析探究血清TB水平与IgAN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L-T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H-TB组,血清TB显著低于H-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TB组患者的IgAN病情进展的风险明显高于H-TB组(v2=5.552,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降低(HR=0.74,95%CI:O.61~0.88,P=0.017)、血肌酐升高(HR=1.30,95%CI:1.21~1.98,P=0.021)、出现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HR=1.48,95%CI:1.22~6.52,P=0.020)为IgAN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水平与IgAN肾脏不良预后相对危险度(RR)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相关关系,即血清TB水平越高,IgAN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相对危险度越低(RR=0.80,95%CI:0.70~0.90,P=0.004).结论 血清TB水平降低与IgAN的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是病情进展独立的危险因素.

    肾小球肾炎,IGA胆红素肾活检脂蛋白类,LDL

    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

    塔来提·塔依尔艾合买提·艾买尔雷鹏靳宏勇...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8例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支架组),1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肾造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15.3±5.5)min vs.(18.3± 6.6)min,(3.8±1.2)d和(4.0±1.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尿管支架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3例为术后发热,4例为轻度肉眼血尿.肾造瘘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血尿6例(其中3例重度血尿),肾周血肿1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在短期内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对于孤立肾患者疗效确切及安全.

    孤立肾急性肾衰竭输尿管支架肾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