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后脑心交互作用及器官保护的研究进展

    吴露玲王蓉王婷婷
    1190-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引发的心血管系统紊乱对于阐述脑-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具有至关重要的科研与临床价值.广泛的临床数据支持脑卒中可诱发多样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心律不齐、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等,这些并发症与患者病死率的增加密切相关.所谓脑-心轴,指的是心脏与大脑间所构成的复杂双向功能网络.文章旨在综合近年来的体外实验研究成果,阐述脑卒中后大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并就脑卒中后心脑器官的保护策略提出建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脑-心轴脑卒中心血管功能障碍器官保护

    鞘氨醇1-磷酸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米日阿耶·塞丁陈春玲
    1195-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疾病是影响数百万人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来患病率迅速上升.目前对肾脏的各种保护措施的疗效或可用性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更多肾脏保护措施.鞘脂和鞘脂代谢物因其在肾脏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受到关注.其中鞘氨醇1-磷酸(S1P)作为一种强生物活性鞘脂,参与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肾移植物功能的恢复、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病与进展.文章综述了S1P在肾脏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和意义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对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病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鞘氨醇1-磷酸肾脏损伤肾脏保护

    参考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

    1199页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的特色诊疗

    张雨佳张加强
    120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主要收治术前存在多种合并症及术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麻醉医师通过床旁即时超声、神经阻滞术等AICU的特色诊疗技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连续治疗的同时改善其预后.文章综述了 AICU的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床旁即时超声的应用、最低有效剂量个体化镇静、多模式镇痛、气道管理、容量管理及监测管理策略,体现AICU的特色诊疗及管理优势.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特色诊疗技术监测管理康复

    心搏骤停复苏后脑神经元死亡机制研究进展

    徐若彤高昌俊
    1205-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神经元的大量死亡是造成复苏后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传统研究表明,坏死和凋亡是复苏后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的推进,人们发现复苏后的神经元还可能通过铁死亡、焦亡、坏死性凋亡、泛凋亡及自噬等形式死亡.文章综述了心搏骤停及复苏后可能存在的神经元死亡途径,对神经元死亡途径的充分理解将有助于在一定的级联反应中针对不同的步骤加以干预,从而延缓细胞死亡或挽救功能失调的神经元,对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各种神经元死亡方式相关抑制药物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复苏后脑保护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细胞铁死亡细胞焦亡细胞坏死性凋亡自噬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图拉妮萨·喀迪尔罗杰廖师师景祎馨...
    121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由手术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可导致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线粒体质量控制(MQC)作为一种适应性反应,在IRI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通过调节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关键作用.MQC包括线粒体分裂、融合和自噬等过程,其动态平衡对于维持细胞稳态至关重要.文章综述MQC在IRI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通过调控MQC改善IRI的潜在治疗策略,旨在为IRI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依赖性细胞死亡

    外源性线粒体移植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胡娟李乔杨岚蒋世秋...
    1217-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肺损伤(ALI)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线粒体功能障碍在ALI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或其外泌体来源的线粒体移植对ALI具有治疗作用,但外源性线粒体来源及其治疗ALI的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既往关于外源性线粒体来源、线粒体内化方式及线粒体移植对ALI的治疗机制,概括了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治疗ALI的可行性、潜在价值及其面对的挑战,以期为急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急性肺损伤线粒体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移植

    肺泡巨噬细胞死亡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研究进展

    冷雪芊卢文斌杨金慧林省伟...
    12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急性炎性肺损伤,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肺泡巨噬细胞(AM)的死亡在ARDS炎症反应中扮演了关键的调控角色.这些细胞的死亡可以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群,调控炎症进程,并在细胞死亡和肺损伤之间形成增强的正反馈机制.文章综述了包括焦亡、凋亡、自噬及铁死亡在内的AM不同死亡方式的分子机制,以及在ARDS炎症进程中产生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近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对未来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细胞死亡

    血红素加氧酶-1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天伟李海波周琪
    1227-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临床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作为血红素降解的关键限速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凋亡及促进血管内皮生长的功能,可参与调控多种分子机制,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文章着重介绍关于HO-1对心、肝、肾、肺、脑等器官脓毒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归纳、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涉及的保护机制,进一步了解HO-1的分子机制,探讨HO-1在器官脓毒症损伤中的治疗潜力,有助于探索临床脓毒症器官损伤新的防治策略.

    血红素加氧酶-1脓毒症器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