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方佩华

双月刊

1673-4157

nfmfc@126.com

022-83336731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1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由我国著名的医学内分泌学先驱——朱宪彝教授创办。以印刷版及电子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为及时、准确、全面地介绍内分泌学领域的国际新动态、新技术、新药物及新进展。栏目设有“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热点话题”、“综述”、“论著”、“会议精粹”、“大型学术会议专栏”、“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快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期高血糖的多维度精细化管理

    唐蕾李玲
    371-374页

    SLC16A11基因多态性与孕前BMI交互作用对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贾爱风刘洪娟于绪金张广菊...
    37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11(SLC16A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易感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SLC16A11与孕前体重指数(BMI)交互作用对GDM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参加产前检查的1 289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6A11基因rs13342232位点基因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SLC16A11基因多态性与GDM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孕前BMI联合作用对GDM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1 289名孕妇中有260人被诊断为GDM,其余1 029人为非GDM孕妇.rs 13342232位点多态性在共显性模型(AG 比 AA,OR=1.51,95%CI:1.10~2.06,P=0.010)、显性模型(OR=1.48,95%CI:1.09~2.02,P=0.013)、超显性模型(OR=1.51,95%CI:1.10~1.85,P=0.011)和加性模型(OR=1.40,95%CI:1.05-1.86,P=0.021)中均与 GDM 的患病风险显著相关.rs13342232 基因型与孕前BMI存在相加交互作用(AP 0.40,95%CI:0.05~0.74),AG/GG基因且孕前BMI大于24 kg/m2 的孕妇罹患 GDM 的风险更高(OR=2.27,95%CI:1.44-3.54,P<0.001).结论 SLC16A11基因rs 133422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DM遗传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rs13342232基因型与孕前BMI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AG/GG基因型且孕前超重的孕妇罹患GDM的风险更高.

    妊娠糖尿病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11单核苷酸多态性孕前体重指数交互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致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相关因素分析

    赵妍郭佳欣赵晶晶谭艳...
    380-384,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致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IAD)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将受试者分为ICIs-IAD组(14例)和对照组(垂体功能正常,178例),评估ICIs-IAD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Is-IA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ICIs-IAD的发生率为3.28%(14/427).与对照组相比,ICIs-IAD组患者年龄更小,中性粒细胞水平更高(P均<0.05).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OR=0.912,95%CI:0.845-0.976,P=0.012)和高中性粒细胞水平(OR=1.438,95%CI:1.045-1.977,P=0.020)是发生ICIs-IAD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小、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可能是ICIs-IAD发生的相关因素.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晚期泌尿系统肿瘤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研究

    刘炎马宁谢长顺陆强...
    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微量白蛋白尿(MAU)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39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AFLD分为MAFLD组(n=297)和未合并MAFLD(non-MAFLD)组(n=142),同时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MAU组(n=62)和非MAU组(n=377).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MAFLD的影响因素及分析T2DM患者合并MAFLD发生MAU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on-MAFLD组相比,T2DM合并MFLAD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腹内脂肪面积(VFA)、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及TG/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T2DM合并MAFLD 组发生 MAU 的比例明显高于 non-MAFLD 组(17.85%比 6.34%,x2=10.488,P=0.001).T2DM合并MAU组的病程、体重、VFA、HOMA-I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高于非MAU组(P均<0.05),MAU 组发生 MAFLD 比例亦高于非 MAU 组(85.5%比 64.7%,x2=10.488,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OMA-IR及eGFR是T2DM合并MAFLD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1.187、1.012,95%CI:1.001~1.007、1.082~1.303、1.004~1.019,P 均<0.05).结论 T2DM患者合并MAFLD会增加发生MAU的风险.

    2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慢性肾脏病

    人体成分测量指导透析方案对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张彤吴云琪董志萍于珮...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测量指导的透析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根据人体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透析方案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2例),收集其基线时临床资料,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血管源性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肝、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铁蛋白、血氯、血磷、血清铁和CO2结合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生物电阻抗检测结果制定透析方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OR=5.188,95%CI:1.148~23.457,P=0.032)、心血管源性死亡(OR=15.618,95%CI:1.858~131.299,P=0.011)和心血管事件(OR=19.772,95%CI:3.096~126.284,P=0.002)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是发生心血管源性死亡(OR=1.072,95%CI:1.001~1.148,P=0.047)和心血管事件(OR=1.111,95%CI:1.022~1.207,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容量异常均是发生全因死亡(OR=7.979,95%CI:1.162~54.784,P=0.035)及心血管事件(OR=73.059,95%CI:1.955~2 730.652,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制定透析方案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情况,对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具有独立保护作用,其中过多水负荷值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因子.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体成分分析容量负荷心血管事件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黄佳琪王子健李莹庞志欣...
    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以及其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能力.方法 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中筛选7 408名基线血糖水平正常者,随访7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TyG-BMI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净重新分类指数评价TyG-BMI的预测能力.结果 研究人群中共新发糖尿病949例,发病率为12.81%.按照基线TyG-BMI四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4组,其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8.32%、9.48%、12.22%、21.22%,呈上升趋势(Pe势<0.001).TyG-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95.6%(95%CI:50.6%~154.1%).65岁以下人群中高TyG-BMI更容易发生糖尿病(P交互=0.046).TyG-BMI预测糖尿病的最佳截断值为198.90.在临床预测模型中增加TyG-BMI可改善模型预测能力.结论 TyG-BMI指数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尤其是在65岁以下人群中.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糖尿病临床预测模型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对氧磷酶1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交互作用与甲功正常患者辅助生殖流产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张瑞刘东方周厚地杨宇萱...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辅助生殖患者发生流产的影响因素,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 1)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交互作用与辅助生殖流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165例行辅助生殖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流产分为两组,其中流产组27例,未流产组13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病史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ON1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流产的交互作用.结果 在调整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抗苗勒管激素、获卵数、受精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后,PON1及甲状腺抗体与流产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β=1.669,95%CI:1.044~2.668,P=0.032;β=3.834,95%CI:1.085~13.546,P=0.037).PON1 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交互<0.046).PON1与甲状腺抗体亚组分析显示,高水平PON1及甲状腺抗体阳性组是低水平PON1及甲状腺抗体阴性组流产发生风险的15.375倍.结论 高水平PON1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对辅助生殖流产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同时存在更高水平的PON1可能与辅助生殖流产的风险增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甲状腺自身抗体对氧磷酶1辅助生殖妊娠结局流产

    血糖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王丹丹郑超杨婕
    410-41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糖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体检的4 360名受检者,根据受检者2010年和2014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划分为4组:正常-正常组a,正常-异常组a,异常-正常组a,异常-异常组a;根据受检者2010年和2014年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2 h水平划分为4组:正常-正常组b,正常-异常组b,异常-正常组b,异常-异常组b.在2014年评估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 在所有参与者中,1 505名参与者在2014年新诊断为NAFL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划分的正常-正常组a、正常-异常组a、异常-正常组a、异常-异常组a分别有31.0%、40.9%、32.3%、44.5%的参与者新诊断为NAFLD.根据糖负荷2 h后血糖水平划分的正常-正常组b、正常-异常组b、异常-正常组b、异常-异常组b分别有28.3%、30.8%、40.0%和45.2%的参与者新诊断为NAFLD.空腹血糖由正常转化为异常与患NAFLD有显著关系(P<0.000 1),而糖负荷2 h后血糖由正常转化为异常与患NAFLD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P=0.255).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发现,与正常-正常组a相比,空腹血糖正常-异常组a的OR(95%CI)为 1.484(1.190-1.850),空腹血糖异常-异常组a 的 OR(95%CI)为 1.600(1.335-1.918).结论 通过大量数据探讨了血糖升高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发现随访4年空腹血糖升高与发生NAFLD的风险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变化发病风险

    探索PKM2在妊娠糖尿病胎盘异常中的潜在作用

    包圆圆萨日娜薄燕茹贺喜白乙...
    415-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在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它对母亲及胎儿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GDM中胎盘滋养层细胞的适度侵入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在糖酵解过程中,丙酮酸激酶M2(PKM2)是3个主要限速酶之一,它在细胞的能量供应、侵袭性、转移以及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探讨了 GDM患者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性以及PKM2的结构、调节作用和翻译后修饰,但关于GDM患者胎盘中PKM2的具体作用和机制研究尚不足.因此,深入研究GDM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糖尿病胎盘滋养层细胞糖酵解丙酮酸激酶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致认知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吕佳璐肖铁刚朱平生徐俊...
    419-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多种因素彼此影响而导致的多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AFLD可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MAFLD作为认知功能受损的可控危险因素,早期、积极干预有助于减缓认知功能损伤的进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MAFLD在肝脏胰岛素抵抗、神经炎性反应、肠-肝-脑轴破坏、血氨升高和脑血管病变等方面致认知功能受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续寻找相关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认知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肠-肝-脑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