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方佩华

双月刊

1673-4157

nfmfc@126.com

022-83336731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1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由我国著名的医学内分泌学先驱——朱宪彝教授创办。以印刷版及电子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为及时、准确、全面地介绍内分泌学领域的国际新动态、新技术、新药物及新进展。栏目设有“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热点话题”、“综述”、“论著”、“会议精粹”、“大型学术会议专栏”、“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快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治难点及临床应对

    常宝成
    145-149页

    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纤维化及Notch/Snail 1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清叶晓萍胥勋梅张栋珉...
    150-15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纤维化及Notch/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Snail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0只建立糖尿病肾脏病大鼠模型,共有29只大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二甲双胍组10只、紫苏叶提取物组10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紫苏叶提取物组给予紫苏叶提取物,空白组、模型组不做处理,干预14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尿素氮(BUN)、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上升(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BUN、SCr、ALT、AST、Ⅳ-C、PCⅢ、HA、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下降(P均<0.05);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BUN、SCr、ALT、AST、Ⅳ-C、PCⅢ、HA、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水平对比差异较小(P均>0.05).结论 糖尿病肾脏病大鼠经紫苏叶提取物干预后肾纤维化减轻,Notch/Snail1信号通路受抑.

    紫苏叶提取物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肾脏病肾纤维化Notch/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

    基于生信分析及实验验证探讨中医药抗糖尿病肾脏病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

    范巧明罗冬强蔡惠连刘曼婷...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药抗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 收集中医药抗DKD的文献报道,提取方药信息,筛选高置信度和支持度药物组合作为新方,并获取新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获取DKD相关的数据集GSE30122和GSE30529,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和机器学习鉴定新方抗DKD的关键基因(hub genes),并验证hub genes的表达差异.结果 药物组合"黄芪-丹参-山茱萸"作为新方,涉及靶点1 378个,基于GSE30122和GSE529,进一步获得新方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19个,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等;最终筛选出2个hub genes:EDNRA和HDAC9.与对照组相比,hub genes在模型组具有更高的表达,且肾组织损伤更甚;经新方干预,治疗组有效降低了 hub genes的表达量,且肾组织较模型组改善.结论 "黄芪-丹参-山茱萸"作为新方,可能通过EDNRA和HDAC9,调节Hippo、cGMP-PKG等信号通路抑制肾损伤,进而发挥DKD的治疗作用,为后续治疗DKD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糖尿病肾脏病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动物实验

    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赵妍郭佳欣程健祁伟...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将肾活检确诊为DKD的患者分为4组:(1)一阳(IgA+IgM-IgG-/IgA-IgM+IgG-/IgA-IgM-IgG+).(2)二阳(IgA+IgM+IgG-/IgA+IgM-IgG+/IgA-IgM+IgG+).(3)全阳(IgA+IgM+IgG+).(4)全阴(IgA-IgM-IgG-).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与DKD的临床相关性,通过DKD的肾脏终点事件评估其对肾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阳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全阳组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免疫球蛋白沉积对肾脏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脏多种免疫球蛋白沉积增加了 DKD尿蛋白的漏出,但与肾脏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糖尿病肾脏病肾脏沉积免疫球蛋白肾脏终点事件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对参考文献格式的有关要求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166页

    血尿酸/肌酐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张倩倩陈丽王国娟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酸/肌酐比值(SUA/C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开发一种新的评估量表,用于临床快速评估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5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检验等指标,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特征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262例)和易损斑块组(256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易损斑块组的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数目和颈动脉斑块回声评分,分析SUA/C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将所有独立危险因素按照OR值来评分,建立评价量表.结果 易损斑块组的SUA/Cr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不稳定的风险随SUA/Cr的增加而增加(OR=3.121,95%CI 2.376~4.099,P<0.01).ROC曲线示SUA/Cr临界值为4.899,AUC为0.783.所有数据经评价量表检验,≥6分为最佳截断值.结论 在T2DM患者中,SUA/Cr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SUA/Cr可用于指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风险.新的评分量表是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可靠指标.

    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尿酸/肌酐比值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与子代出生时及6周体重的相关性

    忻荣荣李冬梅武晓玲王立志...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晚期平均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子代出生时及6周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556例GDM孕妇资料及子代6周的体重,GDM孕妇每4~6周化验HbA1c至分娩前,以孕中晚期平均HbA1c反映全孕期的血糖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bA1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A1c预测GDM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价值;依据不同指南HbA1c控制目标将孕中晚期平均HbA1c分为3个亚组,A组:HbA1c<5.5%、B组:5.5%≤HbA1c<6%、C组:6%≤HbA1c<6.5%.比较3个亚组子代出生时体重、6周体重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1)孕中晚期平均HbA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相关(P<0.05).(2)HbA1c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0.608~0.753,P<0.001.当HbA1c为5.89%时,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1.5%及80.5%.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OR=2.307,95%CI:1.215~4.38,P=0.011.(3)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P<0.05),6周内每日体重增长量慢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孕中晚期平均HbA1c与GDM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及6周内日均体重增长量密切相关,HbA1c水平对巨大儿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且应控制在6%以内.

    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体重生长速度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OP的关系

    齐晨蕊杨乐马彦谢立凯...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9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33)、减少组(n=37)、OP组(n=39).对比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瘦素、骨代谢标志物与OP的相关性.结果 OP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占比、促甲状腺激素(TSH)、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瘦素、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CTX)高于正常组与减少组,胰岛素治疗占比、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INP)低于正常组与减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患者、血清瘦素、β-CTX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骨钙素、TPINP与OP呈正相关(P<0.05);血清瘦素、β-CTX与OP呈负相关(P<0.05).结论 瘦素与骨代谢标志物可反映绝经后T2DM患者早期骨代谢情况,预测OP发生风险;合并甲亢患者、瘦素、β-CTX水平升高、用胰岛素治疗、25(OH)D、骨钙素、TPINP水平降低,可能共同参与绝经后T2DM患者OP发生发展.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瘦素骨代谢标志物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182页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Ts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赵金牛晨晓覃文萱向光大...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初诊断T2DM患者107例为病例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T2DM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A组)和T2DM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B组),和同期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糖耐量正常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NET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组(P<0.05);在T2DM组中,NETs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呈负相关,在校正了相关混杂因素后,NETs为影响E/A值的独立危险因素.NETs诊断T2DM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最佳切点值为NETs=34.11 ng/ml,其诊断灵敏度为0.59,特异度为0.58.结论 T2DM患者NETs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呈负相关,是T2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血清NETs水平2型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