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药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药物
世界临床药物

月刊

1672-9188

wcd@pharmadl.com

021-62894305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世界临床药物/Journal World Clinical Drug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前身是《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是由国家经贸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创刊于1980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报道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制药技术,为推动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内首批批准刊登处方药广告的专业媒体,入选全国学术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杨璐邹清梅
    449-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被广泛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同时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抑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高血糖(hyperglycemia)、高血压(hypertension)、精神认知问题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和症状,动态调整用药剂量;合理饮食管理、骨密度监测、血压监控亦是预防不良反应的关键部分;替代治疗可降低患者对GC的依赖;基因分析、个体化治疗有望进一步优化GC疗效.现综述GC临床常见不良反应,通过深入了解其机制,探讨预防策略,最大程度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糖皮质激素在妊娠期的应用

    刘媛
    45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其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妊娠状态和胎儿发育,故在避免胎儿接受不必要激素暴露同时获得最佳疗效尤为关键.现就近年来GC在妊娠期中的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糖皮质激素妊娠期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向少能
    459-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常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亦可引发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严重炎症导致细胞因子风暴,与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相关,故控制高炎症反应对于治疗COVID-19至关重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控制高炎症反应的重要药物之一,现就近年来GC在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糖皮质激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炎有效性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罗文陈静
    46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被广泛用于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但长期、高剂量使用可引发多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包括GC诱发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GC过量可对骨细胞产生有害影响,导致骨形成和骨吸收受损,故所有长期使用GC者需定期接受骨折风险评估.现总结GIO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骨折风险和治疗策略,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软肝逐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价

    王佳丹郑叶彭秀华张健...
    470-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软肝逐瘀方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疗效并评价抗炎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水飞蓟宾组、软肝逐瘀方低、中及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7只.用高脂饲料喂养14周诱导小鼠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软肝逐瘀方各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每日每只小鼠1 ml药液灌胃给药13周,记录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停止给药2周后处死,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 及 α干扰素(interferon α,IFN-α)水平.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油红0脂肪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脂滴堆积及肝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软肝逐瘀方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软肝逐瘀方高剂量组血清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软肝逐瘀方中、高剂量组血清ALT水平显著下降(P<0.05),IL-4、IL-6、IL-10、IFN-a水平显著下降(P<0.05),软肝逐瘀方组的HA水平显著下降(P<0.05).HE、油红0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软肝逐瘀方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显著减轻.结论 软肝逐瘀方能够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质量,并且改善小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软肝逐瘀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功能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

    徐珊段蓓王敏宋丽华...
    478-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ICP患者,根据简单排序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及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瘙痒程度、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ICP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PLT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分别为10.91%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患者的效果更佳,能降低患者的瘙痒程度及血清PLTP的表达水平,并能改善凝血功能及新生儿结局.

    肝内胆汁淤积症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茵栀黄口服液磷脂转运蛋白

    火针联合活血化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及血清vWF水平的影响

    安骏腾赵娜王艳心
    484-489,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组、汤药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火针组患者采用火针点刺靶皮损区、膈俞穴、肝俞穴及肾俞穴进行治疗,汤药组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汤进行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比较3组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及血清vWF、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 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火针组和汤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PASI)、袢管形态、流态、袢周状态评分、血清PAI-1、vWF水平较低(P<0.05),血清AT-Ⅲ A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第8及12周,联合组PASI改善75%达标率均高于火针组和汤药组(P<0.05);结论 采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皮肤损伤,改善甲皱襞微循环形态变化和血液高凝状态.

    火针活血化瘀汤银屑病疗效甲皱襞微循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升血小板胶囊对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赵娟芝刘春华李景梁嘉碧...
    490-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升血小板胶囊用于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人群特征及临床疗效,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临床上联合用药合理性及不同联合用药间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医院2 812例使用升血小板胶囊的肿瘤CIT患者信息,根据联合用药分4组,A治疗组1 522例(单用升血小板胶囊),B治疗组719例(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C治疗组786例(联合白介素11)以及D治疗组9例(联合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CIT分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B、C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治疗分期中,四组的CIT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升血小板胶囊能显著改善肿瘤CIT血小板水平,尤其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白介素-11效果明显,总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升血小板胶囊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疗效联合用药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大品规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经济学评价

    彭宇欣朱致旭肖敦明魏艳...
    497-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CT室大品规对比剂开展经济性评价,探索大包装剂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基于课题组现场调研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构建的数据库中的1 169例患者的对比剂使用情况及医保报销情况,运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决策树模型分析不同品规对比剂对医院扫描人次的影响,并使用最小成本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同时,通过定性访谈探究大品规对比剂在技术层面的优势及安全性.结果 按样本医院的均值即年增强扫描49 807人次计算,与100ml(400 mg/ml)的品规相比,500 ml(400 mg/ml)品规对比剂平均每位患者检查时间节省29.60 s,年增加扫描患者人次为3 890人次,可额外给医院年增收约300.68万元,平均每年为每家医院节省医保费用1 205.58~1 279.25万元(降幅为52.19%~55.38%),平均能减少医疗废弃物3 832 kg,节省废弃物处理费用1.35万元.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大品规对比剂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医院资源,并且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能够保证安全性.结论 随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的不断推进,大品规对比剂具有较低的成本,并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省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的经济负担,提升医保费用支付及医院运行的效率.

    大品规对比剂对比增强CT扫描最小成本法真实世界数据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利奈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莫庆明朱日婷韩翠芳
    5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在真实世界中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估利奈唑胺的用药安全性,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自发呈报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的数据对利奈唑胺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挖掘,为临床药物治疗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数据库中筛选2018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共23个季度的利奈唑胺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完成数据清洗后使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综合法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以ROR值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衡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获得以利奈唑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6 075例次,挖掘出不良事件信号619个.利奈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涉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检查.结果发现,信号较强的不良事件为最低抑菌浓度[ROR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下限=598.04,PRR=1904.92]、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ROR 95%CI下限=515.20,PRR=1108.32)及纵隔积液(ROR 95%CI 下限=369.74,PRR=1904.92),同时也挖掘出毛舌(ROR95%CI 下限=97.39,PRR=144.43)、脉络膜炎(ROR 95%CI下限=200.02,PRR=306.90)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OR 95%CI下限=180.90,PRR=507.98)等在说明书中未提到的不良事件信号.结论 利奈唑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不佳、血液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反应,本研究结果亦提醒医务人员在药物治疗监测过程中应关注信号值较强的不良事件新信号,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利奈唑胺FAERS数据库不良事件/反应不良反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