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教育
广西教育

月刊

0450-9889

gxiya@126.com

0771-5322109 5322039

530021

广西南宁市竹溪路69号

广西教育/Journal Guangxi Education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坚持为教育行政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报道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优秀典型,反映广西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经验、新风貌、新成果,指导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引导。读者对象:a版为小学生版、b版为中学生版、c版为职业与高等教育版;读者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科研机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设区市及县(市、区)教研机构标准化设置与评估方案》解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1页

    "三三式"精准帮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实践

    彭品嫣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职业规划意识不强等现实问题,南宁市构建"三三式"精准帮扶培训模式,聚焦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校本研修常态机制建设,深入乡村学校开展"三类"调研、找准需求,对乡村学校学科教师开展"三类"送教专场培训活动,并以"三类"跟踪强化培训指导、促进学员专业技能的内化与迁移,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从而切实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三式"精准帮扶乡村教师培训核心问题操作流程考核评价

    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内涵、现状及培养路径

    覃洁莹李坤兰
    7-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是指担任班主任岗位的教师开展家校共育所应具备的特质和能力,用于判断班主任能否胜任家校共育工作.在探讨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内涵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水平的现状,建议将家校共育知识融入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并在学校教师职后培训中为年轻班主任提供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经验传承和教研活动,从而促进其家校共育胜任力的整体提升.

    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养

    小学国防教育"三度"模式的构建——以贵港桂平市城西小学为例

    岳锋
    11-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培养家国情怀,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基于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贵港桂平市城西小学构建国防教育"三度"模式,包括拓展国防教育的宽度、挖掘国防教育内容的深度、完善国防教育评价体系的"法度",从而提高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效.

    国防教育育人体系教学策略爱国情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李瑶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自卑叛逆、脾气暴躁、性格敏感、价值观不正确、内心空虚等心理问题,提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留守儿童心理调节技术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加强家校联动;联合社会力量,多方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通过上述可行方式,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解决方法

    传统农具的科学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基于广西馆藏农具的调研与思考

    李春霞黄妙鲜黄海燕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农具是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生产生活工具,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耕技术知识体系逐渐失去了传承的条件,关于传统农具的教育价值发掘偏重于器物层面的观赏和体验,忽视其背后的科学素养价值.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农具中所蕴含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科学教育价值,通过探究多样化的科学教育路径,实现传统农具在科学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科学教育传统农具科学素养

    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南宁市明天学校为例

    李彦萍黄常慧
    22-2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部分学校劳动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师生劳动实践不足等问题,南宁市明天学校通过"三园两馆一基地"建设,深挖劳动教育基地文化,开发项目式基地实践课程,构建科学的劳动管理体系,优化劳动教育增值评价,从而形成以劳润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尚美、以劳力行,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管理

    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

    劳颖明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进入新时代,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在开发与实施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明确课程设计理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课程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课程理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德育策略探究——以玉林北流市西埌镇第二初级中学为例

    郑生
    31-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关键举措,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学校要更新观念,织牢"教育效能网";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德育课堂";要以人为本,强化德育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乡村振兴德育管理德育实践以人为本

    义务教育学校纸笔考试等第化评价的缘由、技术与意义

    王旭东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分数评价误差较大,并被广泛用于排名排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顺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要求,在全面实施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应努力破除传统的考试分数评价,对总分实施等第化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学业与身心健康协同发展.等第划分必须科学合规、合情合理,可通过吸纳Angoff法和Bookmark法的优点,改良传统的固定分数法和百分位分数法,应用比较科学、可操作的简约型等第划分技术,提高等第化评价的准确性.

    学校考试等第评价等第划分Angoff法Bookmark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