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氧化三甲胺及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令狐兰游明瑶
    697-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三甲胺(TMAO)及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首次发生AIS并最终诊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163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82例为对照组,空腹甘油三酯与空腹血糖计算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根据TyG将病例组分为低TyG(L-TyG)组、中TyG(M-TyG)组和高TyG(H-TyG)组;采集所有入选者的血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浆TMAO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MAO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AIS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升高,且TMAO水平H-TyG组>M-TyG组>L-Ty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MAO水平与TyG指数(r=0.522,P<0.001)、TG(r=0.362,P<0.001)呈正相关;病例组TyG指数与血TMAO的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MAO水平变化受性别(B=-4.871,P<0.05),糖尿病(B=5.466,P<0.05),TyG 指数(B=10.816,P<0.05)的影响,TyG指数对AIS患者血浆TMAO水平的影响更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TyG指数、TMAO是发生A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TMAO水平升高、TyG指数增大,TyG指数是AIS患者血浆TMAO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水平血TMAO和TyG指数是AIS的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氧化三甲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

    CAR与FAR联合检测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吴梅廖婷婷罗璐灵陈宇佳...
    703-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比值(FAR)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ECOPD住院患者26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基础病、是否并发肺心病等一般资料,抽取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ALB、CRP、FIB及血沉(ESR),并计算CAR和FAR;抽取患者入院时(未吸氧状态下)股动脉或桡动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酸碱度(pH);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支气管扩张后肺功能检查,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采用二元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4UC)评定CAR联合FAR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AECOPD患者WBC、N%、ESR、CRP、FIB、CAR、FAR、PaCO2高于预后良好组,BMI、ALB、FEV1/FVC、FEV1%pred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N%、ESR、CAR、FAR、PaCO2、BMI、FEV1/FVC、FEV1%pred均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WBC、CAR、FAR、PaCO2及FEV1%pred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R、FAR单项及联合应用预测AECOPD预后不良的AUC 分别为 0.811、797、0.820,敏感度分别为 0.742、0.675、0.550,特异度分别为 0.771、0.829、0.950.结论CAR与FAR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单项指标,可作为临床评估AE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危险因素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不良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低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1月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检测

    黄睿金银铃郑金华
    710-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低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1 d、1周及1月时点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纳入初次验配OK镜的低中度近视青少年79例124眼,按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屈光度组(SE为-0.75~3.00 D)40例57眼和中屈光度组(SE为-3.00~-6.00 D)39例67眼,于戴镜前及戴镜1 d、1周及1月时,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率(A1V),峰值距离(PD)、最大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时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间(HCT),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率(A2V),中央角膜厚度(CCT)及眼压(IOP)].结果 戴镜1 d时,低屈光度组IOP较戴镜前降低(P<0.05);戴镜1周与戴镜前及戴镜1 d时比较,低、中屈光度组A1T均缩短(P<0.05),PD、HCDA、A2T均增长(P<0.05),IOP均降低(P<0.05);低屈光度组较戴镜1 d时A1V增快、CCT变薄(P<0.05);中屈光度组CCT较戴镜前及戴镜1 d时均变薄(P<0.05),且△PD、△A2T小于低屈光度组(P<0.05),△CCT大于低屈光度组(P<0.05);戴镜1月时,两组A1T、PD、HCDA、A2T较戴镜前分别缩短、增大、增加、延长(P<0.05),A2V、IOP较戴镜1周时分别减慢、升高(P<0.05),CCT较戴镜1周时趋于稳定;低屈光度组HCR较戴镜1 d时减小(P<0.05),中屈光度组A1V较戴镜1周时减慢(P<0.05).结论 戴OK镜1周时,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最大,戴镜1月时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且中屈光度组变化更小、稳定更快.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角膜生物力学角膜塑形镜近视青少年

    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陈茜邹敏丁毅
    716-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老年男性慢性病住院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风)和用药种类,收集患者入院后血液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评估营养状况,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抑郁状态;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AWGS)共识,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评估四肢骨骼肌量(ASM)及脂肪量(FM)、电子握力器评估握力、6 m日常步速评估躯体功能,按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5例和非肌少症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比较,年龄、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FM、营养评分、抑郁评分、ALB、PAB、Hb、HDL-C及TG/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HDL-C比值、FM、ALB及BMI与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HDL-C比值升高、脂肪量高、白蛋白降低及低BMI与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肌少症的发生.

    慢性病肌少症老年TG/HDL-C比值影响因素

    红细胞输注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蔡姣赵珣李君陈茂琼...
    72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红细胞输注(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单/多胎,Apgar评分)、住院情况(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相关情况(RBCT前Hb值,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量,累计RBCT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RBCT治疗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5.29%(108/306);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次数及累计RBCT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及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住院期间RBCT治疗常见并发症,出生后第1周时的医源性失血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新生儿贫血红细胞输注并发症危险因素

    泛免疫炎症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关系

    张英李青任珊刘华长...
    728-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泛免疫炎症值(PIIV)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住院期间接受PCI的AMI患者150例为AMI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15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实验室检查数据[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血糖和血脂],AMI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出院后第6个月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根据PIIV值的中位数(681.32),将AMI组患者分为低PIIV组(≤681.32)和高PIIV组(>681.32);于出院12个月内对AMI患者进行随访,以6个月内LVESV增加>15%为发生左室重构,收集患者12个月内再发AMI、心源性再住院和全因死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IIV与LVEDV、LVESV和LVEF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PIIV评估AMI患者左室重构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PIIV值升高(P<0.05);与低PIIV组比较,高PI-IV 组AM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LVESV、LVEDV和LVEF更高,而淋巴细胞计数更低(P<0.05);与低PIIV组比较,高PIIV组AMI患者的左室重构、再发AMI和心源性再住院升高(P<0.05);PIIV与LVESV和LVEDV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PIIV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AUC为0.868(95%CI为0.821~0.915,P<0.05),其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6.7%.结论PIIV在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左室重构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泛免疫炎症值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

    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时QCT或MSCT检测对猪椎体骨密度值的影响

    李彦焦俊黄震朱丽...
    735-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条件下,定量计算机投照技术(QCT)和多层螺旋CT(MSCT)对猪脊柱椎体骨密度(BMD)值的影响.方法 自制离体成年猪脊柱(L1~L3)标本模型1个,在管电压80、100、120及140 kV时,分别对应逐渐增加管电流20、40、60~260 mA·s,采用MSCT和QCT对家猪椎体体模进行扫描,获取BM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管电流逐步增大管电压扫描,MSCT在L1~L3检测时获得的BM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QCT检测获得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电压80 kV比较,100、120及140 kV条件下,MSCT检测获得的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QCT检测获得的B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管电压、逐步增大管电流扫描,MSCT和QCT各组间BMD均较为恒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扫描条件下,MSCT测量值低于Q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变管电压,QCT测得BMD值无显著变化,BMD测量结果相对稳定,而MSCT测得BMD值变化显著.

    多层螺旋CT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猪体模骨密度低剂量

    miR-21及FOXM1在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郭小明孙莉莉宁书芬
    740-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及叉头框蛋白M1(FOXM1)在妊娠期高血压(GHT)与子痫前期(PE)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150例,其中GHT患者112例作为GHT组、PE患者38例作为PE组,选择年龄及孕周匹配同期产检正常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于入组当天采集晨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miR-21及FOXM1水平;分析GHT组及PE组患者血清miR-21与FOXM1 mRN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E的影响因素;分析miR-21及FOXM1 mRNA对PE的预测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PE组、GHT组血清miR-21及FOXM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E组低于GHT组(P<0.05);PE组、GHT组miR-21与FOXM1 mRNA均呈正相关(P<0.05);miR-21及FOXM1 mRNA是PE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miR-21及FOXM1 mRNA构建的风险模型评估PE的AUC值为0.841,高于miR-21及FOXM1 mRNA单独评估的AUC值(P<0.05);PE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GHT组(x2=4.053,P=0.044),不良妊娠结局患者血清miR-21及FOXM1 mRNA水平低于正常妊娠者(P<0.05).结论 miR-21表达降低可能会靶向下调FOXM1 mRNA表达,促进GHT与PE的发生、发展,且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微小RNA-21叉头框蛋白M1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结局血压

    大剂量雌激素预防短期内两次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

    章茹吴琼向航
    746-750,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剂量经皮雌二醇凝胶预防短期内两次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半年内两次人工流产术后的患者87例,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术后使用5.0 g/d雌二醇凝胶为观察组,2.5 g/d雌二醇凝胶为对照组;术后1月时门诊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B超下测定的子宫内膜厚度,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及尿素氮上升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情况及阴道超声下宫腔黏连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生产次数、停经天数(45~6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及月经异常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子宫内膜增厚较显著,观察组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和月经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ST、ALT、肌酐、尿素氮、APTT及PT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短期内两次人工流产术后的患者,大剂量经皮雌二醇凝胶有助于修复子宫内膜,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雌二醇凝胶剂量人工流产宫腔粘连预防治疗

    部分炎症反应指标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早期评估中的评估价值

    杜杰静张秀华岳云飞周秀敏...
    75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炎症指数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早期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 000例纳入研究,根据患儿严重程度分为常规MPP组(MPP组)762例和RMPP组(RMPP组)238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第1天时的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D-二聚体(D-D)、铁蛋白]根据治疗效果;再将RMPP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疗效RMPP患者治疗前后(入院后第1天、治疗1周后)的炎症反应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与疗效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炎症反应指标诊断RMPP的价值.结果 与MPP组相比,RMPP组CRP、中性粒细胞、PCT、SAA、ESR、ALT、LDH、HB-DH、D-D及铁蛋白均更高(P<0.05);RMPP组患儿治疗后显效48例,有效152例,总有效200例,占比84.03%,无效38例、占比15.97%;与治疗前比较,RMPP组患儿治疗后CRP、中性粒细胞、PCT、SAA、ESR、ALT、LDH、HB-DH、D-D及铁蛋白均降低(P<0.05),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CRP、中性粒细胞、PCT、SAA、ESR、ALT、LDH、HBDH、D-D、铁蛋白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指标对诊断RMPP均具有一定价值.结论 基于炎症反应指标的炎症指数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儿童RMPP具有较好价值,且与临床治疗疗效相关密切.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儿童早期评估炎症反应指标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