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萧伯符

双月刊

1673-2391

027-83421366 83421235

430034

汉口解放大道86号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查看更多>>《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系湖北省公安厅主管、湖北警官学院主办的公安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人类基因专利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肖鹏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保护对于人类基因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人类基因专利申请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现有专利分析存在数据过时、检索策略不精确和数据未降噪等问题,阻碍了对人类基因专利现状的理解及相关政策和产业战略的制定.通过优化检索策略,对合享数据库中2010年至2022年间人类基因专利申请数据进行检索、降噪和分析,发现申请数量迅速增长,主要申请者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技术领域集中,专利权利要求范围较窄,专利价值普遍不高,转让活动较少.为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人类基因产业发展,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研发,促进资源共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升创新意识,加强技术交流;培养基因科学与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提高公众认识.

    人类基因专利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专利申请专利转让专利审查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疑难问题探究

    田园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影响受试者的身体健康,威胁人类遗传的安全,践踏底线生命伦理,因而我国立法者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犯罪化.探究设立该罪保护的法益,不能停留于生命健康、公共卫生等传统法益层面,而要上升到人类遗传安全和生命伦理层面.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是否值得刑罚处罚,应当从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现代风险、底线伦理四个方面考量.认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实行行为,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展开.在形式方面,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应排除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四种行为;在实质方面,基于法益保护原则,应排除对人类传统安全、生命伦理没有危险性的基础实验、临床前实验.另外,不能将胚胎、受试者误解为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犯罪对象.

    基因编辑克隆胚胎遗传安全生命伦理

    指定侦查管辖的程序偏差与纠偏路径

    洪刚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定侦查管辖是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管辖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刑事诉讼能够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司法实践来看,指定侦查管辖具有适用标准的模糊性、适用动机的功利性、适用过程的职权性以及指定行为的预决性等特征.指定侦查管辖在刑事诉讼法中缺乏明确依据,强化"侦查中心主义"地位,存在启动与协商机制不够规范,适用过程中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同步异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司法人员对指定侦查管辖价值认识不足,立法理念与司法体制下的指定侦查管辖制度存在冲突.完善指定侦查管辖制度的路径是,在立法层面明确指定侦查管辖的功能定位,细化相关规定;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原则,贯彻程序公正;发挥法律监督刚性,强化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制约监督.

    指定侦查管辖侦查中心主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以审判为中心法律监督

    质证权语境下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研究

    付琳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证人证言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经过证据准入和评估两个阶段,主要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审查展开.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质证存在证人不出庭、质证能力低、质证运行差、质证后不评价和忽略非语言行为等问题,导致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不足,庭审质证虚化,案件事实认定不准确.应从"证言三角形理论"分析证人证言的形成机制,明确证人证言可信性的内核,进而确立证人证言审查重点,即证人证言的法律可信性、逻辑可信性和补足可信性,并设置"三步走"可信性审查模式,以弥补现有证言可信性审查的不足,提升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率,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

    证言三角形理论证人证言可信性庭审质证

    网络刑事司法数据监管机制的内在机理与建构路径

    田圣斌李世军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司法数字化带来数据安全保护问题.数据监管作为网络刑事司法数据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行《数据安全法》坚持以"保障数据安全""维护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合法利益"为宗旨,并在第四章专章规定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就网络刑事司法领域的数据监管而言,现行制度规定略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在检视现行司法信息化活动中数据应用及数据安全风险的基础之上,明确网络刑事司法数据监管的基本思路.在规避数据风险、保障数据应用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刑事司法中数据安全保护的监管机制.

    网络刑事司法数据数据安全数据监管

    "成本—收益"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研究

    秦坤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仅依靠既有的常规研究方法,容易陷入"除完善自身逻辑体系外再难有实质创新"的僵局.引入犯罪经济学中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础成本、机会成本、犯罪惩罚成本、犯罪收益等相关因素,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收益和惩罚成本高、犯罪基础成本和机会成本低等特点.应展开多元主体治理,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产业链,改变成本收益比失衡现状,增加犯罪成本,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从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成本—收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

    自力救济视角下的治安信任探究

    张敬田甜甜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非正式控制力的减弱和社会成员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社会安全隐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员对治安保障的需求和期待,自力救济就会成为其解决纠纷的首选项.以自力救济现象为切入点,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阐释分析治安与信任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自力救济者与治安信任的动态转变影响着社会成员能否克服社会文化属性的焦虑并参与到社会治安的正向循环中来,进而协助政府排除社会治安风险,实现由和谐治安秩序的维护到治安信任的转变.对此,可从营造邻里文化氛围,夯实治安信任基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警民和谐信任关系;整合社会治安信任资源,深化政务制度信任等方面探究符合我国治安现状的信任机制和对策.

    自力救济治安信任规制平衡治安治理

    夜间经济背景下警务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

    黄宇凌姜峰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夜间经济方兴未艾,发展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之产生的夜间治安问题也日益凸显,相关场所案件频发,安全风险骤增,治安难度加大,给社会治安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警务工作在夜间治安实践中面临警力资源严重不足、应急警务运行不力、警务协作机制不畅和警察执法保障不够等现实困境.公安机关应从构建夜间警务运行体系、加强夜间警务协作、构筑夜间群防群治防线、提升警察夜间执法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改进之策.

    夜间经济警务工作执法对策治安治理

    协同化与规范化:行政许可数字化审查的实践进路

    王文丽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地域分割与功能裂解之不足,近年来行政许可机关在层级化行政计划的指引下,围绕"转变审查程序设计理念、适时更新审查方式、确保审查结果趋近客观真实"的目标,推动行政许可审查模式逐步转向数字化协同审查.该项探索仍处于初创阶段,面临规范支撑不足、政务数据共享受阻与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运转不畅、协同审查许可事项范围有限及业务规则不统一等障碍.为推动行政许可数字化协同审查的纵深拓展,宜适时调整《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程序条款,利用区域协同立法增强行政许可数字化协同审查的法治保障,同时加强政务数据供需对接与政务服务平台运作保障,拓宽数字化协同审查模式的适用范围,提升业务规则的统一性.

    行政许可数字治理协同审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合规的刑事政策起源论之否定——以中美刑事政策差异为切入

    刘子良
    10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规学者绕开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借助灵活的刑事政策搭建合规的理论基底,将宽严相济解读为轻轻重重,并将轻轻重重解读为合规的前提,主张刑事政策是合规的泉源.这不仅是对中美刑事政策的误解,也是对合规起源的误读.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美国的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在社会背景和内在逻辑上差异显著,轻轻重重刑事政策也并非是合规的理论起点,故采用曲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重刑主义的路径并不能论证起源论的合理性,合规并不起源于刑事政策.

    合规刑事合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