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蒋炳武

双月刊

2095-2694

jnccmc@sina.com.cn,xb5938@126.com

0315-3725938

063000

中国唐山建设南路57号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高级医学学术期刊,以报道医学各学科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医学教育、卫生管理等人文科学。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综述、临床经验、中医中药、技术方法、临床护理、研究简报、教育教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内容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和医学教育、医院(卫生管理)诸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模块分析桂枝汤防治冻伤作用机制

    李旋蒋重宁刘春艳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模块分析理论探究桂枝汤防治冻伤的关键靶点及关键模块,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满足条件(O B≥30%和DL≥0.18)的桂枝汤中药材活性化合物,通过BATMAN数据库预测所得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CTD、GeneCards、OMIM三大疾病数据库查找冻伤相关基因,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St ring数据库对桂枝汤与冻伤的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3.7.0软件对桂枝汤"药材-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进行加权网络构建,获取关键靶点.再运用层次聚类凝聚算法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模块化分析,结合关键靶点筛选关键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在五味中药里共筛选出146种符合要求的化合物,预测得到602个桂枝汤成分的药物靶点、744个冻伤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45个靶点.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加权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15个,主要包括TNF、PTGS2、IL1B等,得到关键蛋白模块一、二、三和四.其中,聚类模块一主要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花生四烯酸的新陈代谢有关,此类通路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聚类模块二主要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凝血系统的调节有关;聚类模块三主要与氧化代谢反应及产热有关;聚类模块四主要与外界因子的刺激调节有关.结论 桂枝汤可以通过干预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凝血与血栓的形成、氧化代谢反应及产热等相关的生物过程发挥防治冻伤的作用.

    桂枝汤冻伤网络药理学蛋白模块分析层次聚类凝聚算法

    紫丁香苷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侯颖征陈静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紫丁香苷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预测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1)应用GDSC数据库,从三种不同类型的胰腺癌细胞中,筛选出对吉西他滨耐药性最强的细胞.(2)MTT方法检测紫丁香苷、吉西他滨以及两者联用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存活率的影响,并得出紫丁香苷、吉西他滨作用于AsPC-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3)台盼蓝实验进一步验证联合用药对AsPC-1细胞的影响.(4)通过CTD数据库寻找与紫丁香苷和吉西他滨有关的基因,并绘制韦恩图,得出共同基因.(5)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共同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得到与紫丁香苷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的作用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 (1)三种胰腺癌细胞中耐药性最强的细胞为AsPC-1细胞.(2)吉西他滨、紫丁香苷以及两者联用均可抑制AsPC-1细胞的存活率:紫丁香苷的IC5.值为(41.76±0.37)mmol/L,吉西他滨的IC50值为(0.01±0.07)mmol/L.(3)与紫丁香苷和吉西他滨有关的基因包括TNF、MPO、NFKBIA、IFNG、IL-4、IL-13、RELA和IL-6.(4)与联合用药作用有关的基因包括TNF、IL-13和IFNG.结论 紫丁香苷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可能通过TNF、IL-13和IFNG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紫丁香苷吉西他滨胰腺癌联合用药

    能谱CT参数联合肿瘤标记物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杜昀何雪倩程明慧陈研...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肿瘤标记物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70例胃腺癌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中高分化胃癌2 9例,低分化胃癌41例.测量并记录病灶动、静脉期的水基值(WC)、碘基值(IC)、标准化碘基值(nIC)、能谱曲线斜率(λ)以及肿瘤标记物数值.采用t检验分析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胃癌能谱参数及肿瘤标记物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得出各参数及联合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及联合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分化组胃癌患者静脉期能谱参数IC、nIC、λ、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CA-199)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01).其余参数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绘制病灶静脉期IC、nIC、λ、CA-199及其联合参数的ROC曲线,得出联合参数静脉期nIC+静脉期λ+CA-199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42,灵敏度80.50%、特异度96.60%,约登指数0.771.结论 能谱CT参数联合肿瘤标记物对于胃癌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能谱CT胃肿瘤分化程度

    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疾病复发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陶冶倪成励肖锋赵丽...
    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疾病复发恐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12月确诊为口腔癌的患者200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非口腔癌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口腔癌患者的大五人格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疾病复发恐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QS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癌患者的焦虑、抑郁、PQSI、疾病复发恐惧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与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口腔癌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疾病复发恐惧的风险更高(P<0.0 5);外向性为口腔癌患者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为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的大五人格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以及疾病复发恐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治疗中应对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口腔癌大五人格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疾病复发相关性

    肺炎支原体耐药和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研究

    李洁马洋尹君平张利明...
    279-282,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耐药和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开封市儿童医院治疗的8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患儿肺泡灌洗液的肺炎支原体核酸将其分为耐药组(6 9例)和敏感组(1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反应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并比较其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及支气管镜下特征.结果 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 CD8+T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的热程、住院时间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率、RMPP发生率、黏液栓阻塞发生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耐药并不会对MPP患儿的免疫反应、炎性反应产生明显影响,但会延长热程、住院时间,提高RMPP、黏液栓阻塞发生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率.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耐药

    血清代谢物和三叉神经痛的综合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王清甄法萌李昕陈佳兴...
    283-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血清代谢物和三叉神经痛间可能因果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后续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FINNGEN R10分别获取血清代谢物和三叉神经痛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的总结数据,以48 6种血清代谢物作为暴露因素,以三叉神经痛作为结局,进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血清代谢物与三叉神经痛的因果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作为因果估计方法,并伴随着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此外,使用基于网络的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通路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校正假发现率(FDR)后,MR分析结果显示与7种代谢物存在显着的因果关系,即磷酸盐(OR=0.00,95%CI:0.00~0.05),苯甲酸(OR=4.34,95%CI:1.86~10.11),1-硬脂酰甘油磷酸肌醇(OR=3.18,95%CI:1.93~5.24),棕榈酰肉碱(OR=0.15,95%CI:0.05~0.44),焦谷氨酰甘氨酸(OR=2.13,95%CI:1.39~3.27),10-十七 烯酸酯(OR=4.33,95%CI:2.11~8.88),4-乙烯基苯酚硫酸盐(OR=2.15,95%CI:1.46~3.15).但在进一步敏感性分析后,未发现特定代谢物通过了所有敏感性测试,所有代谢物的Cochran Q检验均发现异质性.7种代谢物通过了两种敏感性测试,即MR-Egger截距测试与留一法分析,因此被认为是稳健的.此外,通过对7种代谢物进行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确定了 44条与三叉神经痛表型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中P<0.01的有三条,分别为:硫胺素代谢,乳糖降解,三酰基甘油生物合成.结论 7种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可能与三叉神经痛存在因果关联,这将有助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血清代谢物孟德尔随机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预后的关系

    李娜娜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预后优劣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资料,并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测量血小板抑制率,经随访1年记录患者新发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28.33%;两组在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酗酒、血脂、血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腔隙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预后

    间歇性空气压力治疗仪辅助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DVT疗效分析

    张洁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辅以间歇性空气压力治疗仪按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伴有DVT高风险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辅以间歇性空气压力治疗仪按压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变化、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时间(K)、Angle角(α)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辅以间歇性空气压力治疗仪按压能够预防DVT形成,改善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低分子肝素下肢静脉血栓

    ATRA+ATO+蒽环类三联疗法治疗非高危成人APL疗效评估

    张楠楠刘晶晶曾先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蒽环类三联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成人非高危APL患者88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ATRA+ATO+蒽环类三联方案,对照组给予ATRA+ATO,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CR)时间快于对照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和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Angle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疲劳得分低于对照组,而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TRA+ATO+蒽环类三联方案治疗成人非高危APL效果好,可改善凝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蒽环类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细胞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冉利娟宋艳君师小艳
    306-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统结石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UIS-A)、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其疾病不确定感、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160例泌尿结石患者的MUIS-A总分为(78.07±9.1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社会特征患者包括独居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家庭月收入、病程、复发次数及医疗付费方式,其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836,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独居、未婚、医疗付费方式为自费、家庭月收入<6000、合并焦虑抑郁、复发次数≥2次及病程≥5年等均为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泌尿结石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其负性情绪正相关,且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需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和负性情绪.

    泌尿系统结石疾病不确定感负性情绪现状调查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