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i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陈文烈寿金杰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构"发展效能—本体潜能—政治势能"的分析框架,发现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外部乡村发展蓝图与内部变迁冲动、重大战略设计与公共政策联动不断加速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民族地区全面乡村振兴之间的正向联结和深度耦合.实践中,农业新质生产力往往通过驱动乡村产业链现代化与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促进乡村居民多元化增收、促使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数智化等途径赋能民族地区全面乡村振兴.民族地区需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要素流动与技术落地中赋能产业振兴,在参与赋权与内源增能中赋能人才振兴,在深化改革与数智建设中赋能组织振兴,在深度挖掘与系统开发中赋能文化振兴、在绿色转型与价值转化中赋能生态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赋能民族地区

    中央一号文件视角下新时代农业科技政策的价值取向

    叶良均陶新珍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取向是农业科技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它驱动着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通过对201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科技政策进行梳理,凝炼了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所秉持的农业现代化目标导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人民至上"等内在价值取向,为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落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一号文件科技政策价值取向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的农村环境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李桂英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范本.在社会经济变革和农村改革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环境纠纷人民调解制度面临调解主体专业素养与环境纠纷调解需求不匹配、生态习惯规范的解纷效能式微、调解协议执行难的实践困境.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于农村环境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是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也是完善基层环境治理制度供给、构建环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治理需求,二者在基本理念上的内在耦合性为人民调解制度革新提供了借鉴.聚焦于农村环境纠纷领域,通过检视人民调解在该领域的实践困境和二者的内在联系,以创新性融合视角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融贯于农村环境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路径,通过加强调解主体专业性建设、贯彻生态优先的环境治理理念、健全调解保障机制实现自我革新和重塑,以期探索突破当前农村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建构困境的可能路径.

    新时代"枫桥经验"农村环境纠纷人民调解三治融合基层治理

    数字经济驱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许敏兰胡彦梦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不断深入各领域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特色农业是农村的富民产业,已成为各省域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健全特色农业大数据平台并引入数字技术,转变特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依靠财力、智力作为支撑,驱动特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各省域数字经济与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区域非均衡状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及数字化环境3个维度能够显著驱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驱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效果较其他3个地区显著.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在特色农业领域的应用,科学合理规划不同地区数字经济驱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数字经济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熵值法

    新农人采纳电商的影响因素与经营绩效

    刘永凯吴连翠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全国6省553位新农人的调研数据,借助Logit模型、Ols模型、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新农人采纳电商的因素,并考察采纳电商是否能提高经营绩效.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市场特征和社会保障等都显著影响着新农人是否采纳电商经营的决策,其中市场特征类变量影响最为显著;新农人采纳电商后显著提高产业经营绩效,且地区间差异较为明显.据此,建议做好电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新农人采纳电商经营的意识,同时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新农人与电商深度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以期提高新农人的电商采纳率,提升经营绩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贡献.

    新农人农产品新质生产力电商经营绩效

    土地流转、农社关系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ESR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润泽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的重要前提.首先构建一个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微观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净转入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户利用合作社服务,但对农户加入合作社及入股合作社并无影响;农社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并非总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社员利用合作社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仅加入合作社无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入股合作社则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小农户而言,入股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较为明显,但仍有增长空间.

    土地流转农社关系农业生产效率ESR模型

    RCEP国家食用菌出口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锐凯白丽刘晓东张润清...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国家是全球食用菌的主要生产地区和出口地区,也是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传统市场.选取RCEP成员国2012-2023年的食用菌出口相关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食用菌出口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运用QAP回归法分析影响网络演化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RCEP国家食用菌贸易网络联系日渐紧密,规模日渐扩大,在食用菌贸易方面的依赖程度和互补性不断提高;食用菌贸易网络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核心国家数量不断提高,边缘和弱边缘国家过于集中,食用菌贸易网络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结构特征;经济差距、人口因素、地理边界和物流绩效水平对食用菌贸易网络影响显著.RCEP食用菌贸易核心国应发挥关键作用,繁荣贸易网络,推进贸易协定的实施,提升贸易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物流绩效水平,推进贸易便利化.

    食用菌贸易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分析

    宅基地资格权的政策意蕴、实践探索与法律构造

    杨青贵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从"两权分置"向"三权分置"发展,衍生出宅基地资格权并将其作为宅基地权利构造之关键.宅基地资格权作为"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这一改革要求的权利载体,是"两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中身份性权利的权利载体,也是"三权分置"下实现农民"户有所居"的关键抓手.农户作为保障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指向,通过设置宅基地资格权以实现在住的方面的基本保障功能.相关实践探索彰显出宅基地资格权的典型特征并可从中归纳出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权利内容.面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所面临的易引发农户基本住房需求保障风险、实质弱化宅基地权利中身份性内容的风险以及将保障功能极端化的风险,需要重新厘定宅基地资格权的内涵,在立法上独立设置宅基地资格权,建立宅基地资格权认定规则,强化宅基地资格权内容设计,实现宅基地资格权制度的系统构造.

    三权分置宅基地资格权户有所居制度实践法律构造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中的行为决策——以阜平县为例

    张贵军周智张蓬涛张路路...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用地经营权有效流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调查阜平县农用地利用和流转经营情况,提出了农用地经营权统一流转模式,构建了农用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为决策模型,利用典型村入户调查获取的观测变量数据,对该流转模式的支持意愿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用地经营权统一流转模式在3个村的支持率分别为78.45%(白家峪)、75.60%(北栗园铺)、70.89%(黑崖沟);模型中各个潜变量直接(或直接并间接)影响农户的行为意愿;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风险态度和农用地流转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较高,而农用地流转绩效、农业经营参与程度、行为态度、风险感知、感知行为控制和风险态度的总影响效应较高;个人客观属性和主观规范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较低.调查分析结果证明了构建的农用地统一流转模式接受程度较高,通过规范农用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和保障其流转安全,可提高流转绩效并降低农户的风险感知,进而扭转其风险态度并提升流转意愿;多方主体协作共建农用地流转交易平台是保障与优质下乡资本及合作主体对接的合理选择.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决策计划行为理论SEM模型

    世界各国农业就业转型的时空分析

    А.А.波塔波娃А.С.纳乌莫夫苏宁赵万鑫...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就业转型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就业人数减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由于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一进程在不同时间并不均衡,进度各异.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就业转型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已基本完成转型,拉丁美洲和北非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也步入转型期,而许多亚洲国家目前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由于技术进步和全球分工的深化,农业就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基于162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农业在经济和就业中的地位,考察1991年至2019年整体经济结构变化背景下的农业就业转型.研究发现,农业就业转型的时空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各国实现转型的路径各异.

    农业就业就业转型变化趋势劳动生产率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