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田秀萍

季刊

1674-943X

tsgzyxb@163.com tsgzyxb@126.com

0315-3103768,3271129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缸窑路29号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Journal Ceramic Research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陶瓷工业领域科研、生产、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及先进经验,为从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提供理论阵地,选登具有前沿性、焦点性和创见性的论文并刊载有关经验性文章,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固碳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王巍杰田亚红尹守亮张小乐...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促使各国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固碳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的生物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导致非生物技术背景的学生难以接触和掌握这类前沿技术.从"双碳"背景出发,探讨"生物固碳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构建多模块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双碳背景生物固碳技术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马其坤李步先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载体和基本教学工具,在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在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内容、框架结构、呈现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面临的困境.结合多年高职化工专业教学经验提出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强调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要紧贴产业发展动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全面育人功能和适应职业教育需求.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

    培养计算思维:职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

    李红博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以其抽象和自动化的核心特质,成为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通过将计算思维与体验式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计算思维培养的三维框架与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三维目标融合的办法,设计计算思维培养"五步"教学法.以信息技术课程"人脸情绪识别"人工智能项目为例,让学生亲历计算思维"判、思、建、做、创"全过程,将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落到实处,提升其核心素养.为职业院校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计算思维体验式学习人工智能职业教育

    基于模糊理论和AHP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吕桂林陈博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价具有影响因素多和影响指标评价主观的特点,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使用基于模糊理论和AHP的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创建了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指标兼顾了学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需求,使用AHP理论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理论构建出了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价模型.以某校企合作BIM技能培训项目为对象,采用该评价方法对项目的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培训效果为"良好"的结论.该评价模型对于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模糊理论AHP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效果

    "1+N"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营路径探析——以唐山市为例

    张蕾晁帅章小丹李红艳...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服务社会公益,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力量.研究了国内外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唐山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特色为例,提出创建"1+N"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思路、管理模式及运营路径;总结了在运营模式上实行"实训业务多样化""运营管理多模式"的运营思路;同时提出了在管理模式上引入绩效考核制的建议.

    1+N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运营

    基于"思政+混合教学"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王文豪陈晓兵仇冬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混合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师思政素养提升、课程评价等几方面探讨了该门课程的改革举措,旨在加强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建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思政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

    课程思政混合教学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三线精神"融入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张晓刚赵彦军
    86-8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财富.针对"三线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时在育人资源挖掘、教师思政育人能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要抓好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两个教学平台,构建并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进而将课程思政建设中形成的创新理念逐步落实为具有实际内容支撑的可推广的课程建设标准.

    "三线精神"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

    非遗项目有效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养成体系建设与实践——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为例

    刘月芳赵仁璧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深厚的精神价值,对构建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与传承价值,进而充分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德育要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德育养成体系的实践路径,总结非遗项目有效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养成体系建设的支撑与效果,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相融合.

    德育学前教育非遗文化文化传承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探索——以粤东地区为例

    马佳琳张涵郑创兴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与"大思政课"在育人目标和育人内容上高度契合.地方红色文化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载体,但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课"的建设过程中尚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效果一般.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要在政治性、主体性、协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多重措施并举、多样课堂联动,锻造一支能将地方红色文化讲透的教师队伍,在理论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中有机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加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厚植"三全育人"的思政根基.

    地方红色文化大思政课高职院校逻辑理路实践路径

    工作内容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激励因素的中介作用

    周仕隆李全胜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激励机制以及职业倦怠的程度进行了评估,旨在探讨工作内容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以及激励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激励机制均显著负向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激励机制在工作内容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存在显著差异;物质激励带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精神激励;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部分影响是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共同作用的.

    职业院校工作内容职业倦怠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