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体育科技
湖北体育科技

胡德春

月刊

1003-983X

tykj1981@126.com

027-87937516

430205

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科研楼

湖北体育科技/Journal Hubei Sports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注册登记,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为奥运争光”,为“全民健身服务”。主要内容有:刊登国内外最新体育科研成果、科研动态、科研方法;介绍体育运动项目的新技术。新的训练方法、动态、发展趋势;介绍各基础学科的理论,技术在体育中的运用,交流体育教学的经验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体育与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研究——基于文化共生的视角

    朱玲玲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共生的角度立论,基于文化共生理论的具体内涵,以促进区域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寻求民俗体育推动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的着力点.依据共同的认知体验、共认的价值信念、能动的行为意愿三维向度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意识涵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文化共同体的构建逻辑.根据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共同体的内在"文化共生"向度,提出可通过挖掘共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增进共同体价值认同;丰富民俗体育展演的仪式场景,激活共同体情感认同;构建民俗体育文化交流体系,促进共同体行为认同可以成为推进区域文化共同体构建的具体路径.

    民俗体育共同体文化共生

    论"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溯源、域外经验及实践路径

    陈奕哲常娟杨明
    6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共同体,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实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机制有效的网络化、现代化治理格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其演进溯源经验与相关政策要旨,锚定国外发达国家协同治理经验:以法律为治理基石,强调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以政策为推进动力,注重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以社区为着力基点,引导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基本,构建全方位的体育促进健康机制.提出实践路径:治理框架铺设,发挥"有为政府"的责任担当与主导核心作用;育人实践协同,推进"家校社"体育的协同赋能与合作共治;外延拓展赋能,实现社会与市场多元主体的精准发力;监督评价保障,健全跨域沟通的长效协调机制,强化内外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

    "家校社"体育协同治理青少年健康机制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经验与启示——以上海徐汇区和杨浦区为例

    周嘉祺任波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徐汇区和杨浦区为例,分析其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举措,梳理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其他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启发.上海市徐汇区和杨浦区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工作经验: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健全体育消费政策创新,探索"体育+"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消费产品创新.对其他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启示:优化体育消费空间的布局,丰富体育消费业态的种类,加强体育消费环境的塑造,拓展体育消费数字化的空间,强化体育消费政策的引导.

    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明志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体育赛事的开展是坚持合作共赢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力组成部分.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数字技术赋能的视角出发,以杭州亚运会体育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数字体育建设的现状、挑战以及优化路径展开分析.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体育赛事发展的应用体现在办赛、参赛、观赛3个方面,其面临技术性辅助争议、全球数据隐私与安全以及传播生态不成熟等挑战.为此,未来赛事发展应全面优化数据、算力、算法;融合匿名化、权限控制与区块链技术;多维度全方位传播赛事.

    国际体育赛事数字技术体育强国数据隐私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研究

    王志锋王冬梅王逢云蒋兵...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育运动、压力知觉、焦虑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体育运动的抗焦虑作用机制,为体育运动介入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 64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为测评工具对其进行测试.结果 1)体育运动与焦虑和压力知觉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关系;2)压力知觉在体育运动与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调节了体育运动与焦虑、体育运动与压力知觉,以及压力知觉与焦虑的关系;4)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越低,体育运动对其产生的抗焦虑和缓解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结论 体育运动可以作为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对抗焦虑心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个体作用更加明显.

    体育运动压力知觉焦虑心理弹性

    足球头顶球落地方式对下肢协调与能量耗散的影响

    焦培豪张苗冯临光李宇航...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足球头顶球落地方式对下肢协调与能量耗散影响.方法 招募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利用动捕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头顶球不同落地方式下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 与双脚落地相比,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减小(p<0.05),vGRF第2峰值时间延长(p<0.05),右脚落地时髋关节能量耗散减少而左脚落地时踝关节能量耗散增加(p<0.05,p<0.05);膝—踝关节耦合中,同相协调模式与单脚落地时髋关节能量耗散正相关(r=0.719,p=0.008);右脚落地时,APSI与髋关节(r=-0.594,p=0.042)能量耗散负相关.左脚落地时,DPSI与髋(r=-0.058,p=0.048)、膝关节(r=-0.622,p=0.031)能量耗散负相关.结论 不同落地方式下膝关节都作为首要缓冲关节,但第2缓冲关节存在差异.单脚落地时,膝—踝关节的同相协调模式对髋关节能量耗散有显著影响.提高非优势腿的DPSI,有助于降低踝关节能量耗散率,减少损伤风险.

    足球头顶球关节耦合能量耗散动态姿势稳定

    运动对代谢性疾病静息代谢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秦煜玲朱琳陈泽恺程国栋...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过去20年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背景下,本综述对代谢性疾病的静息代谢率(RMR)特点进行梳理,并重点论述运动改善RMR的潜在途径,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系统检索并整理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运动、静息代谢率等关键词的研究,总结了上述疾病的RMR特征与运动对RMR的影响及相关途径.结果与结论 RMR在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预测体重变化与代谢水平有一定作用.急性运动可通过提高肌肉修复活动、交感神经兴奋性、运动后过量氧耗途径改变RMR;规律运动可通过改变身体成分、激素水平、骨骼肌代谢等途径影响RMR.对于代谢性疾病,未来需要更加重视时间管理在运动中的作用,例如不同时间段与持续时间运动对RMR的影响,有助于更精准制定运动处方.

    静息代谢率运动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未来取向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链式中介作用

    孙国良石芳丁雨晴饶登...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意向性自我调节、未来取向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学习投入量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对6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体育活动正向预测学习投入、未来取向、意向性自我调节;未来取向正向预测意向性自我调节、学习投入;意向性自我调节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回归分析证实:未来取向与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体育活动与学习投入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未来取向、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体育活动与学习投入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1)体育活动、未来取向、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学习投入两两相关.2)未来取向与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体育活动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3)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未来取向和意向性自我调节这两个因素链式中介作用于大学生学习投入.

    体育活动学习投入意向性自我调节

    短跑运动员单腿跳跃时下肢偏侧性研究

    张星辰高原孙阳焦培豪...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短跑运动员单腿跳跃通过不同高度障碍物时下肢差异.方法 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测力台,同步采集分析20名短跑运动员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跳跃3种高度障碍物落地缓冲阶段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参数.结果 1)触地时刻,下肢两侧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2)落地缓冲阶段,下肢两侧髋关节内/外活动范围、内—外侧、前—后侧位移、踝关节背屈力矩峰值和踝关节功率峰值呈显著性差异(p<0.05);15 cm与45 cm高度相比,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COP前后侧位移、髋关节屈肌力矩峰值和vGR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GRF与平均负载率对称指数大于10%.结论 单腿跳跃时,优势腿采取主动缓冲的落地策略,非优势腿则表现为被动对抗落地冲击;下肢两侧存在偏侧性,建议通过单侧训练,提高非优势腿稳定性和运动表现,减少不对称性的影响.

    短跑运动员单腿落地运动损伤偏侧性

    中国精英羽毛球运动员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魏轶力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着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运动员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仅有较少的研究探讨了我国精英运动员中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精英羽毛球运动员的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及对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流调抑郁自评量表》《运动员应激量表》和《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对105名精英羽毛球运动员(男=65,女=50)进行在线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精英羽毛球运动员群体的抑郁症状率为29%.相对于未受伤的运动员,受伤的运动员的抑郁症状更显著.此外,运动员的抑郁水平与压力水平和消极应对策略均呈显著相关而与积极应对策略未呈相关.结论 精英羽毛球运动员的抑郁症状患病率较高.压力水平和消极应对策略均和抑郁水平显著相关,这可能对有抑郁症状的运动员建立预防和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抑郁症状羽毛球运动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