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邓周平

季刊

1673-0453

yushihua@vip.sohu.com

0511-84407610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展,促进与繁荣本院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推动本院教学科研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时代特质彰显

    潘文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领导力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现实表征,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既在我党百年文化实践中获得了全面印证,也在我党百年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面对百年来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牢牢把握文化奋进发展方向,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切实履行文化繁荣复兴使命,始终践行文化服务人民要求,注重秉持文化交流交融态度,充分孕育并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和包容的文化格局等时代特质.当下,深入探赜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时代特质对于我党不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特质彰显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审思与建构

    吴佳雯李效东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题中要义,是把握好"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参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面临西方话语霸权的窠臼与偏见、话语内容要素的滞后与区隔和话语表达手段的零散与单一的现实困境.因此必须形塑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改善话语环境,聚合话语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话语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五大主要特征探析

    盛宁馨张有奎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结合本国国情及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走出的新型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传统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的单一模式.从主要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特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西方现代化

    列宁关于杜马问题的辩证分析、对召回派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李诗博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低潮时期,列宁改变革命高潮阶段对杜马的抵制策略,将杜马视为合法斗争的重要方式并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选第三届国家杜马.然而党内出现了不顾客观形势变化而盲目抵制杜马的"左"的召回派.他们只看到杜马作为资产阶级机构的反动性,却忽视了无产阶级借助杜马推进革命进程的迫切性.对此,列宁从实际出发辩证分析了抵制杜马的原因,揭示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内在的辩证法",批判了召回派"离开党的政治路线"、僵化教条、"左"的取消主义的错误.列宁的批判还具有对召回主义背后哲学唯心主义元批判的深层次逻辑.列宁对杜马问题的辩证分析及对党内错误思潮的批判,推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也对当前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杜马问题辩证分析召回派辩证唯物主义

    移风易俗中的政府角色:基于"复线历史"叙述框架的思考

    郑聪杰王景玉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风易俗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常因无法回避的复杂性而引发学界关于政府风俗角色的激烈争论.在当前的争辩中,坚持"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两派学者虽表现出针锋相对的言语立场,但在表述方式上都属于"狭义建构的严谨".现有的表达虽然对嘈声交杂的现实生活予以普遍性概括,但也隐匿了大量与自身观点不相适应的历史现实.为挖掘政府风俗角色更加真实的历史限度与演变逻辑,拟采用"复线历史"的叙述结构,结合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和"风俗"概念均含有的双层性特点,从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和区域差异的"乡土视角"两条历史脉络出发,对移风易俗的历史进行更为完整的爬梳.结果表明,在"复线历史"叙述中,政府风俗角色的争辩只存在于"乡土视角";在"国家视角"中,"国家主位"始终是内涵深厚的政治传统;即便是在"乡土视角"中,"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也并非博弈关系,而是有着不同适用范围的共存关系.这反映了风俗治理作为政治精英创造出的"大传统"所具有的趋近于单向度文化调适的特点.

    社会治理风俗治理移风易俗政府角色

    被"框定"的中国国家形象:解构与重构

    邓天奇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西方国家的涉华话语多以"框定"的方式来设置中国国家形象在物质、观念与行为层面的具体议程,将中国国家形象转化为其社会中广泛流通的信息产品与公共知识.面对这种在西方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裹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话语,不仅需要突破过往西方基于想象的非实践过程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展开的不实框定,还要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探寻中国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借助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为全球如何与中国交往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全新的认知框架与话语空间.此外,在更深层次上还需要建构一套完备的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并依据从观照本土实践问题中所得来的思想、知识与理论推动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方位重构.

    国家形象中国形象话语框架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

    阿甘本主权运作模式的内在基质与嬗变逻辑

    刘黎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主权领域中,阿甘本建构了一种弥漫式的无所不在的主权形象和话语逻辑.这既相异于福柯将主权权力视为逐渐隐退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区别于奈格里与哈特描述的那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统治帝国主权.他将赤裸生命的生产视为主权原初政治活动的内在基质,并以禁止、纳入-排除、例外状态机制为构境,阐释生命与主权、政治间的互动关系,以批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阿甘本具有一种激进政治哲学批判立场,其颇具敏锐性、挑衅性的解释框架容易引起共鸣和关注.这一解释框架虽然没有为人获得自由和解放提供合法性依据,但为审视生命政治技术治理模式下人的生存境遇和被宰制局面提供了崭新视角.

    主权禁止纳入-排除例外状态生命-形式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内涵意蕴及实践旨趣

    延明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葛兰西思想中仍待深掘的闪光点.葛兰西通过区分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肯定了后者的关键性作用.对有机知识分子的认识要从语境、角色定位、产生机制及其根本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要从群众、政党和社会统治三个角度认识其功能,明确其实践旨趣在于明晰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开辟知识分子融入群众的新视角以及重新评估知识分子的政治定位.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群众领导权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创新环境及协同意愿的视角

    吴伟杜二明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学研合作体制主导下的协同创新是面对当前复杂环境变化的一种深层创新模式,受到学界、政界及商界等多方关注.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研究对象,探讨技术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协同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五个因子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建立.基于385份有效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五个因子均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技术投入对创新产出影响最大,其次是技术环境,影响最小的是政策环境.因此应当通过加强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完善协同创新的技术环境、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

    协同创新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意愿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众包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孟庆良蒋华明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包创新作为企业突破组织边界、获取和整合外部知识、破解创新难题的新型创新模式,却因组织形式松散、参与主体自由自愿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弊端而使得知识产权风险日趋凸显.从众包创新一般运作流程出发,识别出侵权、流失和归属三类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结合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探索众包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并运用Fuzzy-DEMATEL方法,以一品威客(www.epwk.com)的"智能家居设备外观设计"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众包创新参与主体交流反馈程度的中心度最高,是影响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的关键因素.此外,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用户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信任程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完善程度和用户知识产权意识都是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Fuzzy-DEMATEL社会技术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