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邓周平

季刊

1673-0453

yushihua@vip.sohu.com

0511-84407610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展,促进与繁荣本院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推动本院教学科研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系统观念出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六对重要关系探究

    栗晓宏张健李侠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先进生产力基础.生产力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和核心内容,是理解社会系统的出发点.生产力的变动和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科技机制、政府管理、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变化.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政府与市场六对重要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系统观念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与解决策略——以韶关市、营口市为例

    郭浩哲张思军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更具融合性、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并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农村产业引向绿色发展道路.韶关市、营口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能盘活乡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但目前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仍阻滞农村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要统筹人才培育,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创新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政策扶持.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三三制"民主协商政治的实践与启示

    安晓丽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三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创立的一种新的民主理念,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伟大创举."三三制"是一种民主协商的议事制度,对民主票决下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以及民主监督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充分实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三三制"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展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治理效能,对广泛凝聚人心、推进科学决策和创新治理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三三制"民主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

    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主要路径

    万泳忻吴翠丽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至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工作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进行文本分析,藉此明晰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主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前提,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传承思想文化,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二是赓续中华文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三是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主要路径

    新县制推行中"庙产兴学"的再起与纷争——以溧水县简易师范学校为例

    李彪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作为新县制制度设计的重要一环,在新县制推行中备受重视.这导致了"庙产兴学"的再次兴起.同时,新县制"管、教、养、卫"的制度设计、地方自治的核心内容等因素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庙产兴学"及围绕庙产提拔所产生纷争的形态,使之与过去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县级地方政府和保甲等地方自治机关成为提拔庙产创办学校的主体,宪政中对僧众合法权益及信教自由等基本人权的保障、发展教育在"抗战建国"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双方纷争的核心议题,县级参议会在庙产提拔和调节而产生的纷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县制庙产兴学佛教会县参议会

    理论和生活:钱大昕与焦循"七出"问题论争的两面性

    戚林聪赵厚均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大昕支持"七出"出妻原则,认为不必拘于从一而终的贞节观;焦循则在《翼钱》上篇借用《周易》的思想反对钱大昕.从理论上看,钱大昕本于礼学而焦循本于易学,钱大昕更加通达而焦循显得迂腐;但从两人的情感生活方面考察,则能发现焦循的观念亦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作支撑,而非固守教条.因此兼顾理论和生活两个角度,方能完整看待这一争论.

    焦循钱大昕"七出"《翼钱》《答问》

    "医学宗师"王肯堂研究述评

    潘志刚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历来将王肯堂的医学贡献作为关注的重点,从医学文献整理、医理思想阐释、医治例证研究、医学成就评价等四个方面不断挖掘王肯堂的现代价值.前人从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视野作出的探讨是王肯堂相关研究的重要突破,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对王肯堂的认识,奠定了王肯堂"医学宗师"的地位.21世纪以来,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使得王肯堂相关研究形成了以医学研究为主、其他学科视野探讨为辅的多点发展态势.相关成果将给当下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现代启示.

    王肯堂医学贡献医学宗师学科视野多点发展

    先秦典籍《道德经》空间关系构式意义建构及体认机制研究

    徐佳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作为人类体认世界的重要范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空间关系构式是一类特殊构式,其借助构式中的空间词建构起特定空间关系.在先秦古籍《道德经》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空间关系构式,借助BFSU PowerConc 1.0语料库软件,能定量甄别出空间关系构式的类型和分布状况,并揭示出不同类型空间关系构式的建构特征及其体认机制.研究发现,在先秦古籍《道德经》中主要分布五类单一型空间关系构式和复合型空间关系,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合成.基于"现实-体认者-语言"原则,借助存在隐喻链和事件结构隐喻系统,进一步阐释不同类型空间关系构式建构背后的体认动因,以期为先秦古籍《道德经》的进一步传播提供认知理据.

    空间关系构式空间意义建构体认机制《道德经》

    袁宏道"性灵说"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

    李亚林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袁宏道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领袖人物,其提出的"性灵说"是明代最为重要的美学理论之一.袁宏道"性灵说"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注重人的本真,特点有三:"真、趣、淡",即诗文创作要抒写真情、追求趣味、崇尚淡雅,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京派作家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深受袁宏道"性灵说"的影响,他对"性灵说"的继承发展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其小说富有晚明小品文的清新之气.汪曾祺将"真、趣、淡"的性灵特点与小说创作相融合,主张回归本真的人道主义,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贵真率、重趣味、尚淡雅,并个性化地创造出"悲欣交集"的美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宏道汪曾祺性灵说人道主义

    《大地》与《地之子》对"乡土中国"的差异书写

    张媛陈铃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典型的乡土性.赛珍珠的《大地》和台静农的《地之子》都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农村,从民俗风情、农民形象以及社会情态三个方面生动再现了 20世纪初的"乡土中国".《大地》描绘出了原生态村落的生机与活力,《地之子》勾勒的乡村世界却处处透着哀婉与凄凉.文化身份的不同造就了两位作者对"乡土中国"的书写差异,从而在创作视角、对农民的情感态度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折射出迥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大地》《地之子》乡土中国情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