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农业科学

王慧军

月刊

1088-1631

hbnykx@yahoo.com.cn;805348190@qq.com

0311-87652163

05005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河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河北农业科学》期刊始创于1992年,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统一刊号CN 13-1197/S,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1631。本刊立足于农业,及时宣传报道农业科学研究成果,传递农业科学前沿信息,促进农业学术繁荣和成果转化,为广大农业战线的干部、技术人员以及技术型农民提供有效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对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河北农业科学》重点刊载农业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农业宏观战略、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设有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耕作栽培与生理、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三农”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科学等14个专栏,并根据当前国内外的农业热点问题,随时开设新的专栏,丰富其内容,保证其阅读性。刊物由省内各相关领域的45位权威专家担任编委,保证了刊物的发刊质量。适合于农业科研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生产技术干部及农业技术型农民阅读。鉴于刊物的权威性、学术性与影响力,吸引了全国各地农业战线的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发布最新的农业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更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了解国内外农业最新动态和更新自身知识的平台,成为彼此交流经验并获得农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河北农业科学》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曾获“中国农业优秀期刊”、“北方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期刊”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棉花种质立枯病抗性室内鉴定

    郭宝生李丹赵存鹏潘转霞...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育抗立枯病棉花新品种,对350份棉花种质进行室内接种立枯丝核菌鉴定,调查立枯病的发病情况,筛选高抗立枯病的种质。鉴定结果表明:350份种质平均病情指数最大值为63。00、最小值为7。91,种质间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为36。29%,不同种质的立枯病抗性差异较大。参试种质中,没有对立枯病表现免疫的种质;有抗病种质86份,占鉴定种质总数的24。6%,其中高抗种质6份。筛选的抗立枯病种质为棉花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种质信息。

    棉花立枯病抗病鉴定

    河北省枣树枣疯病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王希候如月霍立勇孟晓鑫...
    55-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枣疯病是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后常常导致树体死亡,对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河北省枣疯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本研究采用重点调查与田间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枣主要产区的枣树枣疯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到7个市21个县(市),枣树种植面积占河北省枣树种植总面积的81。60%;9个枣树品种;2种地形,分别是平原区和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结果显示,调查的21个县(市)枣树枣疯病发病面积比例平均为2。13%,其中唐县枣树发病最重(发病面积比例最高,为12。32%),黄骅市发病最轻(发病株仅有1株);枣树品种和地形对枣疯病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其中,婆枣发病最重(发病面积比例最高,为4。87%)、冬枣未见发病树体,山区种植的枣树发病程度(发病面积比例为3。64%,发病株率为96。88%)重于平原区种植的枣树(发病面积比例为0。17%,发病株率为3。12%)。为了探索枣疯病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叶面喷施和树干注射2种方式施用小分子诱导剂进行枣疯病树体的治疗康复试验,结果显示,叶面喷施和树干注射小分子诱导剂均对枣疯病树体具有康复效果,树体康复有效率为50%~70%。河北省枣疯病发病情况较为普遍,发病程度与地形和枣树品种有关,小分子诱导剂有望成为治疗枣疯病的较为有效方法。

    枣疯病小分子诱导剂

    河北省不同地理区域的棉铃虫种群分布

    李耀发安静杰窦亚楠张尚卿...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 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棉铃虫种群发生数量大,并在多种寄主作物田中广泛分布,其中冀南地区棉田棉铃虫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诱捕虫量均达到100头/个(诱捕器)以上,最高达到了 272。67头/个(诱捕器);(2)棉铃虫种群数量从南到北呈逐步递减趋势,南部、中部、北部的最高诱捕虫量分别为272。67、118。00和94。50头/个(诱捕器);(3)除棉田外,花生和玉米等作物田以及葡萄等果园的棉铃虫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河北省新的种植结构布局下不同地理区域内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动态,可为华北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下棉铃虫的区域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棉铃虫作物布局种群动态黄河流域棉花

    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王丹丹张庆银李燕田东良...
    66-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可降低致病菌的抗药性,且对果品安全健康,对环境无污染。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二者不同用量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均对灰葡萄孢菌菌丝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达到80。95%,5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仅为28。57%。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用量为1 125 g/hm2、哈茨木霉用量为18 000g/hm2时防效最好,对叶片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4。91%和85。85%,对果实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00%和96。00%。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番茄灰霉病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拮抗作用防治效果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银木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余劲夫康凯丽涂继红王朴...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市绿地盐碱化问题持续加重,南方常见绿化树种樟树多出现长势衰弱和叶片黄化现象。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樟科植物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Mazz)相对于樟科其他植物具有长势良好、耐盐碱、树形挺拔等诸多优势,是优秀的园林行道绿化树种。为了进一步对这一优良绿化树种展开研究,探究其茎和叶片内生细菌的种类、功能以及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栽种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1 a生盆栽银木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微生物群落鉴定。结果表明:银木茎、叶片中内生菌有效序列分别为89 434和95 218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均为406 bp,银木茎内生细菌的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叶片。银木茎和叶片内生菌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银木叶片与茎内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尽管不同植物内生菌菌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内生菌的功能基因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对银木内生菌功能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银木茎与叶片内生菌在功能基因的表达上具有显著差异,猜测这与银木茎木质化程度较叶片高,内生细菌定植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银木内生菌优势菌群群落结构功能预测

    1986-2022年河南省夏棉品种遗传改良成效

    李武薄晓培赵付安吕淑平...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目的是为河南省夏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1986-2022年河南省审定的43个夏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早熟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改良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夏棉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显著。其中,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每个时期分别以142。110、70。119和70。121 kg/hm2的速度递增,同时生育期缩短4~15d,现有品种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铃数和衣分来实现的;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每个时期分别以0。083 mm和0。407 cN/tex的平均速度递增,遗传改良效果显著;但马克隆值逐渐变大,纤维变粗趋势明显。枯萎病、黄萎病指数每个时期分别以1。015和2。233的平均速度递增,需进一步加强枯、黄萎病的抗性育种。

    夏棉品种遗传改良产量品质抗病性

    黄淮麦区180个小麦品种的6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田顺顺王冲郭凤芝林坤...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类、筛选农艺性状优异品种,可为拓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及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基础材料。以黄淮麦区已审定的18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群体,对其6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株高的变异系数(CV)最小(5。76%),说明参试品种株高差异较小,株高改良到了瓶颈期,已经没有多少下降的空间;不育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41。58%),改良空间较大,改良后可有效改善结实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穗长与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6和0。323),每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8),小麦株高与不育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213),每穗小穗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r=-0。242),不育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361),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3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0份试材分为五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57个品种,其平均穗长和穗粒数最高,6个农艺性状CV的平均值为15。5%;第二类群包括25个品种,其平均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单株有效分蘖均最低,6个农艺性状CV的平均值为12。87%;第三类群包括54个品种,其平均株高最大、穗粒数最低,6个农艺性状CV的平均值为12。66%;第四类群包括34个品种,其平均单株有效分蘖数最高,6个农艺性状CV的平均值为10。39%;第五类群包括10个品种,其平均每穗小穗数和不育小穗数最高,6个农艺性状CV的平均值为15。51%。180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第一类群有57个小麦品种,其农艺性状最优良,在小麦育种中结合育种目标可以作为骨干亲本材料;其他4个类群共123个小麦品种,个别农艺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改良另一育种材料某个欠优性状的供体亲本材料。

    小麦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系统聚类分析

    电子束辐照对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降解率以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影响

    庞艳苹孙鸣陈萌王雪妹...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有效降解薏苡仁中的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4种:AFB1、AFB2、AFG1和AFG2;玉米赤霉烯酮(ZE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剂量[0(未辐照)、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以及适宜剂量电子束辐照结合不同的水分、pH值、双氧水(H202)处理后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降解率以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薏苡仁中5种毒素的降解率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其中8 kGy剂量处理的5种毒素降解率与10 kGy剂量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确定电子束辐照降解薏苡仁中5种毒素的适宜剂量为8 kGy。8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时,控制薏苡仁水分含量为10%~12%,pH值为8~9,添加1。0%浓度的H202,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的降解率高,且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仍能达到《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电子束辐照降解薏苡仁中5种毒素提供技术支持。

    薏苡仁电子束辐照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甘油三油酸酯

    土耳其樱桃出口到中国的优劣势及合作潜力分析

    刘洪霞张学彪曲春红谢琳...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耳其樱桃种质资源丰富,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从土耳其樱桃生产概况、进出口贸易、出口到我国的优劣势、合作潜等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进一步制定和调整与土耳其樱桃产业相关的合作模式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土耳其樱桃出口优势与劣势合作潜力

    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开发研究

    侯亮孙海芳齐浩李偲...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当前小麦育种多采用传统方式,对育种经验和人工的依赖度较高,限制了育种效率的提高。研究运用软件工程技术,开发了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实现了育种流程的数字化,具有育种管理、材料管理、试验管理、田间数据采集、材料决选、打印管理和邮件管理等功能,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育种家提供辅助决策。

    作物育种数字化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