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方罗来

双月刊

1008-3634

xbsk@hfut.edu.cn

0551-2901307;2901302

230009

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及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辩证法、法学、经济学、企业管理、高教研究等及其他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劳动过程、运行机制及治理路向探赜

    咸怡帆王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劳动的新形态.从劳动过程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特征,既是数字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数字资本不断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以平台组织和跻身其中的数字劳动形态为例,数字劳动的运行机制表现为平台多元主体间的不对等机制、劳动者形式自由与实际受控机制,以及零工劳动在算法支配下的计件工资机制等.基于此,文章提出数字劳动的治理路向及实践进路: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构设以人为本的数字劳动关系;加强平台监管,构建公平公正的数字劳动环境;加快数据治理,构筑清晰可靠的数据治理机制.

    数字劳动数字劳动过程数字劳动运行机制数字劳动治理路向

    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时间剥削

    方芷琪白新欢
    8-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没有改变过去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时间剥削,反而使得劳动者为资本服务的劳动时间占据了劳动者有限的生命时间中的更大部分.资本主义通过数字信息技术重构劳动时间、科技推动社会加速、网络联通平台无限扩大空间场域、数据商品扭曲正确价值判断实现了其独特的自由时间剥削形式等,导致了自由时间在资本化数字平台中被过度消耗、人的自由个性在虚假需要中被物欲吞噬、劳动时间被知识经济时代复杂的劳动强制延长和数字鸿沟的排斥效应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结合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文章提出把稳数字经济的公有制发展的基本方向、契合时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虚实和谐"的社会、重拾自由时间的实现路径等,以解决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时间剥削问题.

    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自由时间

    基于数字平台的数字拜物教生成机理探赜

    张超群张春霞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平台逐步成为资本积累的新场域,这一新的生产组织形态将资本主义带入平台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平台作为数字崇拜的现实场域,借助海量数据聚合与提取、数据商品化等功能逐步推动数字拜物教的形成,这其中算法技术和机器自我学习是数据商品化的关键.基于算法和机器深度学习而形成的数字平台的精准化推送与智能化服务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家与用户对数字的崇拜.数字拜物教表面上是对数字技术与数据商品的崇拜,但其本质是对隐藏在"物"的经济价值背后的资本权利的崇拜.廓清数字平台下数字拜物教的生成机理,不仅彰显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时代价值,同时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隐蔽剥削逻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字拜物教数据商品数字平台数字技术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汝绪华刘圣娟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已然成为驱动乡村振兴与构筑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核心驱动力.创新驱动的质变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即生产力提升与人力资本高级化之间的正向耦合机制.然而,当前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一系列堵点和难点,如制度架构的滞后、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和品质的优化及其内在动力激发等问题,亟待深入探讨与科学解析.文章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现状与制约因素,进一步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路径,破解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结构性难题,以期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土实际又引领未来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机理实现路径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子代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士海丁玮峻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创业是实现农户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家庭中的农户子代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数字乡村背景下研究农户子代创业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推进农民家庭持续增收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文章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子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户子代的创业行为;在作用机制上,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高农户子代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数字化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子代做出创业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户子代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数字乡村建设对低学历、低存款、家庭人数多的男性农户子代的创业行为影响更加明显.

    数字乡村建设农户创业农户子代乡村振兴

    数字化能否改善企业的代理行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赵庆钟亚飞
    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发的代理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200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代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代理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在数字化转型初期,企业代理行为加剧,但随着数字化程度提升、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使企业信息更透明,有效抑制了代理行为.研究还发现,政府数字关注显著强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代理行为的抑制效果,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利影响的恢复.此外,"倒U型"关系在小企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更为明显.研究丰富了代理行为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代理行为的内在联系,为企业优化代理行为提供了有益见解,为政府制定数字化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代理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数字关注度

    认知科学视域下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辨析

    张硕董军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是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关键.认知科学的建立使我们有可能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心智和人工智能.人类心智和认知分为神经、心理、语言、思维、文化五个层级,其中语言、思维和文化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特有的心智和认知能力.文章基于认知科学视角,在探究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的研究进路,分析人工智能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不具有道德主体地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道德挑战,要厘清人工智能道德责任归属,推动科学技术向善,以问题为中心,把握好伦理"方向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研发理念,才能保证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人类心智道德主体认知科学

    算法决策分类分级治理研究

    卢育兰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已经深度嵌入商业与公共决策之中,而算法自动化决策主体虚实共存、算法技术更新迭代、因果关系隐秘复杂的属性和运行特征致使传统决策治理架构频繁失效.当前以个体赋权与正当程序控制为主要范式的算法决策治理存在算法决策应用缺乏边界、监管不完备、公开规定不明、责任认定困难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基于算法决策分类分级治理在灵活监管、风险识别、差异化处理等方面的优越性,提出在综合考虑算法决策的应用场景和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构建算法决策分类分级模型,将算法决策划分为四种风险类型,并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在准入门槛、监管细则、公开层次、责任范围等层面精准设定宽严相济的治理措施,打造场景化和精细化的算法决策治理机制,以回应算法决策架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多元性需求.

    算法决策个体赋权程序控制分类分级治理

    经济制度质量与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邢孝兵陈璐微
    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经济制度质量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作用机制,并根据2007-2021年10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制度质量的改善对国家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经济制度质量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降低制造业贸易成本和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来推动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在不同的制度质量稳定水平下,经济制度质量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存在非线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贸易自由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经济制度质量对制造业贸易网络的促进作用更大.

    经济制度质量制造业贸易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网络中心度

    中国试点碳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及驱动路径

    梁中叶秋蓉刘桓君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价是碳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厘清碳市场交易价格机制的内在逻辑,是推动形成有效价格信号,充分发挥碳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前提和关键.文章基于中国八个碳交易试点市场的样本数据,重点从需求侧出发,借助"规模-结构-技术"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试点碳市场价格的影响机制进行综合研判.研究发现: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资本投入引致的技术效应可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碳排放,进而影响碳价;在排除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碳回弹效应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引致碳低价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与其他条件共同作用可以引致低水平碳价.

    碳交易价格试点碳市场组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