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生产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生产与技术
化工生产与技术

张成德

双月刊

1006-6829

bjb@juhua.com.cn; hgscyjs@163.com

0570-3096241

324004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集团公司

化工生产与技术/Journal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大化工方向。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及时报道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国内外科技成就、发展动态,提供新产品、新技术信息,推广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改、革新经验,是化工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广大员工、高等院校师生的得力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外涂层耐盐水腐蚀性能的评测与分析

    史英俊邵春明王海连高艳林...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为黏结剂,并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铜粉颜料,制得低红外发射率的红外涂层,对红外涂层在盐水腐蚀的失效机制、电化学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涂层因腐蚀而失效主要是由于铜粉因腐蚀生成了氯化亚铜(CuCl)造成其红外发射率升高引起的.EPDM经接枝改性后,增强了黏结剂与金属颜料间的相容性,降低了涂层的孔隙率,可以增强红外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红外发射率黏结剂颜料耐腐蚀性能涂层

    再生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BMC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陈洁钦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再生纤维对不饱和聚酯BMC的增强作用,通过在不饱和聚酯BMC中添加再生纤维,研究了再生纤维质量(FW)和纤维长度(FL)对BMC复合物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 mm FL对树脂成分的粘附性很差,12 mm FL对纤维/树脂的附着力有显著的改善,与3mm纤维相比,12 mm纤维的取向更为特殊和规则.通过将FL增加到12 mm,抗弯强度相比3mmFL复合物提高了70%,拉伸强度提高了57%;另外,随着FL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不断提高,与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FW的BMC复合物相比,在添加20%FW的BMC复合物中可以看到有纤维聚集,表明纤维分布不均匀.随着FW添加量的增加,样品的抗弯强度和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5%FW处达到最大.本文通过优化FW和FL,使不饱和聚酯BMC的力学性能最大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再生纤维不饱和聚酯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吲达帕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俞军李庆张清玉汪宏冠...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吲达帕胺合成步骤繁琐及收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以2-甲基吲哚啉和对氯苯甲酸为主要原料,依次经过Zn/AcOH催化加氢、亲核缩合反应、成盐与离子交换及精制等方法,研究了合成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缚酸剂及溶剂对吲达帕胺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吲达帕胺粗品合成时,当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在-5~0℃,三乙胺作为缚酸剂时,收率可达88.2%;吲达帕胺粗品提纯阶段利用异丙醇与水体积比为3∶2混合溶剂,可得到收率92.8%、纯度99.5%的吲达帕胺产品.该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条件温和、成本较低的优点,适宜工业化生产.

    吲达帕胺2-甲基吲哚啉对氯苯甲酸

    流动化学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金映照赵旭阳余志群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近年来连续流技术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依据氧化剂的种类对氧化反应进行分类,并总结了连续流技术在不同氧化反应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氧化反应作为18种危险化工工艺之一,存在放热剧烈,燃爆风险高等安全性风险.传统的批次反应方式在处理这些反应的时,常常面临热量积累和返混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操作风险.连续流反应技术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持液量小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氧化反应中,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而且使反应过程变的更加安全可控,规避氧化反应中的安全风险.

    流动化学氧化反应氧化剂

    共结晶技术拆分对映异构体实例

    应会荣蒋成君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外消旋体拆分是制备单一对映体的最高效、便捷的途径,而结晶拆分是实现手性单一对映体分离最为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技术.综述了对映体选择性共晶拆分拉米夫定、巴氯芬、乙拉西坦和布洛芬的实例,这种选择性是共晶体中氢键的高度定向性质导致的,是成盐结晶拆分的有益补充.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设计共晶的手性拆分工艺仍具有不少挑战.

    对映体选择性共晶拆分

    石化工业区企业排水水质指标调研及纳管限值研究

    莫凤梅
    23-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化工业区企业排水限值不统一的问题,对工业区企业排水的BOD5、COD、NH3-N、TN、TP等指标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预处理后BOD5、COD浓度值显著降低,而NH3-N、TN、TP处理效果相对较差,导致末端废水处理厂B/C值降低,影响了废水可生化性,增加了后期废水处理的成本和难度.针对该情况,提出了工业区企业常规指标的纳管限值,将有效节省企业水处理成本,并提高废水的集中处理能力.

    石化工业区水质指标纳管限值

    某污水处理厂水质指标的监测与处理效果分析及评价

    朱锦芬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污水处理厂肩负着该市工业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的重任,对某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某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后,pH为7.18~7.62;COD为10~27 mg/L,出口COD去除率为88%~95%;BOD5为1~7.5 mg/L,BOD5去除率为90%~97%;氨氮浓度为0.7~2.5 mg/L,NH3-N去除率为90%~97%;TN浓度范围10~13 mg/L,TN去除率为75%~80%;TP浓度为0.2~0.4 mg/L,TP去除率为83%~88%.通过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值比较,该污水处理厂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标准要求,且处理效果比较稳定.

    污水处理厂水质指标监测效果分析

    电解法在高浓度重金属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卓彪
    30-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浓度重金属电镀废水处理的问题,采用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高浓度重金属离子,考察电流密度、氧化剂浓度和酸碱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电流密度为10 A/cm2时,重金属离子去除率随外加氧化剂浓度增大不断提高;pH<7时,重金属离子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降低,PH>7时,重金属离子随pH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当电流密度50 A/cm2、pH=7时,电解法去除重金属效果较佳,氧化剂与电解法在去除重金属方面存在协同促进作用.该方法具有简便且处理效率高的特点.

    电解法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

    江门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刘凌燕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水污染成为了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挑战.以江门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为准确掌握该厂污水水质,对污水的悬浮物(SS)、重铬酸盐指数(CODCr)、总氮(TN)、总磷(TP)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进行了监测,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江门市某污水处理厂SS、CODCr、TN、TP、BOD5的去除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出水的各指标均小于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SS、TN、TP呈现明显的季节特性,进水各指标均夏季远低于冬季;CODCr去除率夏季高于冬季,TP的去除率夏季低于冬季.该水质监测分析为当地实际污水处理和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污染程度

    氧瓶燃烧-ICP-OES测定某有机含碘废液中总碘的研究

    陈程吴晓阳张单燕张静雯...
    37-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氧瓶燃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某有机含碘废液中总碘含量的方法.讨论了碘形态对ICP-OES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10 mL质量分数为0.5%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0.5 mL有效氯为3%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作为氧瓶燃烧的混合吸收液,利用ICP-OES,碘的分析波长为178.215 nm,等离子体流量为12 L/min,雾化气流量为0.5 L/min,等离子体功率为1 300 W,样品流量为1.5 mL/min.结果表明,碘的线性相关系数高,样品回收率为98.57%~101.56%,相对标准偏差为0.68%,说明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有机含碘废液ICP-OES总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