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陈年友

双月刊

1672-1047

hgjxb190@163.com xb@hgpu.edu.cn

0713-8345190

438002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桃园街109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门学士张耒黄州时期诗歌创作的统计分析

    郑栋辉杨槿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耒一生三次居于黄州,前后历时八年有余,他在黄州创作了 473 首诗歌,占其存世诗歌 2247 首的 21.05%.其黄州诗歌创作遍及乐府歌词、五七言古诗、五六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等八大类诗歌体式.此文从张耒黄州诗歌创作分期、诗歌体式等角度,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其黄州诗歌进行系统地考察,对认识张耒的黄州诗歌创作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张耒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启发人们从更多角度研究张耒的文学创作,从而更合理充分地评价张耒的文学史地位.

    苏门学士张耒诗歌创作统计分析黄州时期

    东坡文化进小学校园的现状、问题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黄冈市为例

    叶咏梅张煜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坡文化进小学校园,不仅是文化的接力,更是心灵的滋养,有助于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新时代少年.本文以黄冈市为例,研究东坡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创新之道.东坡文化目前已已一定程度上融入黄冈市东坡小学、黄冈市实验小学等校园,然其璀璨光芒尚待充分绽放.究其原因为认知局限、课程单调、方法不足等瓶颈亟待突破.为此,提出东坡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创新路径:强化师资培训,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活动形式,营造文化氛围,以现代教育技术赋能等.黄冈市的实践探索,为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借鉴.

    东坡文化情境教育创新路径小学校园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审视与思考

    夏庆利蔡科欣沈胜林王雪...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号互动论视域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符号互动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社会参与育人活动比较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协同育人的共识和能力,协同育人政策的配套支持不足.符号互动论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优化对策在于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强化协同育人中的社会参与,提高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协同育人政策的配套支持.

    符号互动论家校社协同育人协同教育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路径优化

    夏继军李杏元王华丽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有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针对校企合作不深、岗位对接不准、"三教"改革不足和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提出通过"以岗定课""以赛促教""以证代课""赛证融合"等方式和措施优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路径.利用数字化手段,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长远发展.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产教融合优化路径

    数智化融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刘波刘东山孟宪玲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财务会计数智化发展,要求财务会计人才既具备财会能力又具备数智化能力,因此,数智化必然要融入作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本文通过调查数智化时代企业行业对财会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情况,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转型升级,融入人工智能、流程设计、可视化分析等数智化技术,达到数智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课程体系数智化人才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胡捷崔现强吴冬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受到价值多元和信息泛滥的冲击,逐渐出现理想信念淡薄、心理情绪波动显著、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的冲突等倾向,而家长对学生在校表现了解不全面、学校对学生家庭也了解不透彻,导致解决实际问题没有针对性.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在观念、制度、内容、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学校、家庭、学生、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探讨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的对策和措施,从体制机制、内容方法、评价保障等方面解决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问题,创新多角度新思路,完善全链条新机制,打造全方位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协同育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职教中心的角色定位与发展对策

    黄忠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关键角色,在培养高素质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极其重要.根据县域职教中心作为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心、技术传播与应用推广中心、县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中心等的角色定位,提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优化县域职业教育整体布局;满足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臵;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汇聚多元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等发展对策,以发挥县域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县域职教中心角色定位发展对策

    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职学校始业教育研究

    沈玲玲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从学习者到实践者,从现代学徒到社会职业人角色转变的重要契机.就个人成长阶段而言,学生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由学习成长阶段,向承担社会责任阶段发展.在教育上,学生的学习环境、方式发生转变,在专业技能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选择.在此阶段形成对大学生活的整体认知,能够为高职阶段学习生涯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成长导向.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角度,关注学生从中学到高职的转换期,即新生始业教育阶段,从角色相关理论分析新生在该期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形成教育管理指向和措施.

    新生始业教育社会角色人才培养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黄牡丹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在线下课堂中运用教学平台的随机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功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丰富性;为增强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可运用教学平台的问卷调查、主题讨论、选人回答等功能,做好学生状况的精准调研,做好课程内容的精确准备,做好课后内容的查漏补缺.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应注意准确把握混合模式中线下课堂为主、线上课程为辅的关系,始终谨守教学平台作为工具的辅助性;建设线上课程应注意线上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对线下课堂的补充性与针对性.如此,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才能得到有效运用.

    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

    高职英语多模态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余琳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课程为例,实证研究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多模态混合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协调多种模态,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创设多模态环境和多模态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英语多模态混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