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江桂斌

月刊

0254-6108

hjhx@rcees.ac.cn

010-62923569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环境化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环境化学》主要刊登报道我国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以及国外环境化学研究趋势。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与健康等各个层面,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药菌的环境分布、传播及新型抗菌技术研究进展

    欧阳富成曹慧明陈博磊李准洁...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菌群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中耐药菌(ARB)及耐药基因(ARGs)的存在给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带来了巨大挑战。有关医院中常见耐药致病菌的研究已有很多,尚缺乏环境中耐药菌的分布、传播及新型耐药菌抗菌技术等的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耐药菌的环境分布特征及其传播机制,概述了新型抗菌技术及其应用,最后展望了有关环境耐药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耐药菌环境分布传播抗菌技术展望

    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宫兆波郭瑛瑛张燕萍杨永霞...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GEMs)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和定向进化等手段改造微生物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和调控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用于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监测。本文概述了石油污染物降解基因工程菌的主要构建策略,包括选择和改造宿主菌、改造与优化石油污染物关键酶和代谢通路、开发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和构建基因工程菌的自毁程序。此外,基因工程菌也可用于石油污染的酶修复、微生物菌群修复和细菌-植物联合修复。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在降解微生物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展现出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石油污染物基因工程菌微生物修复合成生物学降解

    脑部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的识别与追踪

    李翔宇黄俞铭李林谦陆达伟...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长期暴露与脑血管、行为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部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脑部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的认识仍近乎"黑箱"状态,这已成为准确认识环境污染对脑部健康风险研究的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当前脑部外源性污染物,特别是颗粒态污染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基于非靶向分析技术、同位素追踪技术等建立脑部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识别、表征和溯源的系统研究方法,解析入脑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信息,追踪典型污染物入脑的暴露途径、跨生物屏障转运、代谢归趋及生命周期。为进一步阐明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对脑部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过程的扰动机制提供方法学支撑和科学支持。

    外源性污染物识别追踪

    常见环境污染物致斑马鱼机体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郭子毓徐玉艳代恒美王敏...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氧化应激是机体促氧化物产生和清除之间出现失衡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影响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重金属、农药和新兴污染物等常见环境污染物对斑马鱼所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污染物损伤生物体的监控预警及疾病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环境污染物斑马鱼氧化应激

    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王俊刘力徐颖君刘俊杰...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化学品毒性测试中重要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在斑马鱼高通量分析中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斑马鱼高通量毒性测试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为研究人员高效利用斑马鱼胚胎开展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高通量毒性筛查风险评估斑马鱼化学品

    苯并[a]芘和慢性压力应激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的影响

    于景娜谢丽陈志宇钟慧芳...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污染和慢性压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两大类常见风险因子,本研究通过表征苯[a]并芘(benzo[a]pyrene,B[a]P)与慢性压力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ation,CUMS 刺激)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同时暴露时两大风险因子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两个剂量B[a]P(2。0 mg·kg-1·d-1和20。0 mg·kg-1·d-1)与CUMS刺激单独或联合暴露21 d后,雄性C57BL/6J小鼠肝脏中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和胆汁酸代谢的变化。研究发现,2。0 mg·kg-1·d-1 B[a]P可使小鼠肝脏中精氨琥珀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显著升高,谷氨酰胺显著降低;20。0 mg·kg 1·d-1 B[a]P则主要导致丙氨酸显著上升,谷氨酰胺下降。慢性压力应激使小鼠肝脏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B[a]P与慢性压力应激同时暴露时,小鼠肝脏氨基酸和胆汁酸代谢会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采用代谢扰乱度(metabolic effect level index,MELI)评估了两个风险因子的联合作用效果,发现2。0 mg·kg 1·d-1 B[a]P和慢性压力应激同时暴露对小鼠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分别为拮抗、协同和加和作用;而20 mg·kg 1·d-1 B[a]P和慢性压力应激同时暴露的小鼠氨基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均为加和作用,TCA循环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B[a]P和CUMS暴露造成小鼠肝脏氨基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紊乱,差异的代谢物与两者单独暴露时明显不同,且代谢的变化与B[a]P暴露剂量密切相关。

    苯并[a]芘慢性压力应激暴露组学小鼠肝脏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在化合物属性预测中的应用

    王紫维韩民金彪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合物的属性预测是药物研发、毒理学研究、环境行为预测等工作的核心任务。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层出不穷,相关的实验研究数据在持续扩充,但实验研究数据远无法赶超新型化学物质的研发速度。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及模型在化合物属性预测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尤其在实验数据匮乏的情况下,提供了可靠的模型预测数据。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应用于化合物属性预测的主要流程步骤和相应的模块的内容,涵盖数据集、分子描述方法、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同时,本文系统总结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预测、生物活性预测和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实例,并从数据集、分子特征化、模型解释等方面分析并讨论了相关研究工作现存问题与未来挑战。

    机器学习化合物属性分子结构模型预测

    基于Gaussian、ECOSAR模型的紫外/次氯酸体系降解含卤阻燃剂的产物预测与毒性评估

    卢志磊范勇杰陈洁洁杨婧...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难降解且具有生物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部分含卤阻燃剂会残留在水体并排放到水环境造成累积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亟需探寻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本研究通过Gaussian与ECOSAR模型预测了四氯双酚A(TCBPA)、四溴双酚A(TBBPA)、十溴二苯乙烷(DBDPE)等3种典型含卤阻燃剂在紫外/次氯酸(UV/C1)体系中的光催氧化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结果表明,UV/C1体系中的含氯自由基(RCS)与羟基自由基(·OH)易攻击阻燃剂分子结构上键能较低、Fukui指数较高的位点,促使C—C1键、C—Br键、C—C键等因为受到攻击而断裂,进而降解阻燃剂。同时,利用ECOSAR模型评估发现降解产物的急性毒性LC50-96 h均低于100 mg·L-1,佐证了UV/C1体系对含卤阻燃剂降解的有效性,并降低其环境危害。因此,采用Gaussian计算、ECOSAR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便捷地预测阻燃剂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特征,为深入揭示UV/C1体系光催氧化降解含卤阻燃剂机理提供新思路。

    GaussianFukui指数ECOSAR模型含卤阻燃剂紫外/次氯酸生物毒性

    中低温NH3-SCR催化剂抗中毒与再生研究进展

    冯斌邹伟欣赵勇刚董林...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NO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非电行业。不同工况下,硫、酸、碱金属、飞灰等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因此,如何制备抗中毒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并且有效再生失活SCR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综述针对不同中低温SCR的工况,对比总结脱硝催化剂的应用、抗中毒机制与再生方法,最后对中低温SCR脱硝催化技术进行展望。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抗中毒再生

    废弃生物质水热炭化衍生碳基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缪巍陈则良刘振刚罗磊...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热炭化是一种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废弃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废弃生物质通过水热炭化制备碳基光催化材料,不仅可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利用,而且可通过光催化材料的的应用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本综述将水热炭化制备的废弃生物质碳基光催化材料分成水热炭、碳点和碳基复合材料三类,并系统总结其制备、光催化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归纳了3种光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形成机理和物化结构;然后分别阐述了各类催化剂的光催化过程和光催化性能提高途径,以及从有机污染物降解、重金属去除、消毒、产氢和CO2还原等领域介绍了光催化应用;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废弃生物质水热炭化水热炭碳点碳基光催化剂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