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增温可能在某个时间点突破临界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碳排放大国的碳排放状况对"双碳"目标的达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依托国际权威机构数据,梳理了碳排放大国能源利用和工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为实现全球"碳达峰"提供实证性依据.研究表明:1)1850-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1 690.445 Gt,其中,近 30 年的排放量为 860.116 6 Gt,超过了之前 140 年(1850-1989 年)的排放量.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2-2019 年,同比增长率为-0.355%~1.839%,相对于 2019 年,2022 年碳排放量增长了 1.939%.2)从历史角度看,1850 年以来,累计排放量超过 30 Gt的国家有10 个,占全球排放量的70.18%.美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26%,几乎是中国的 2 倍,而且,其 72.63%的碳排放量集中于 2000 年之前,而中国 68.80%的碳排放量集中在近 20 年.1960 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量全球最高,分别为 15.99~24.16 t、10.50~18.44 t,是全球平均的 3.41~5.31、3.15~4.58 倍.2004 年之前,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始终低于全球平均碳排放量.3)从现阶段看,2019 年,碳排放量前十的经济体占全球份额的69.28%,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等虽然已经碳达峰,并且碳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但是碳排放量绝对值仍然很大,碳排放量仍然占全球的 21.39%.4)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欧盟,碳强度大约是新兴经济体东盟的一半.最后,提出了降低碳强度、减少碳排量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