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WRF和随机森林的臭氧短期预报模型研究——以青岛为例

    卢维肖周易杨元建孙爱青...
    84-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青岛市为例,基于WRF模式预报与随机森林方法,利用 2022 年 9 月 9 个站点的预报与实况数据进行了气象要素预报的订正,回代气象要素订正数据并加入静态数据建立了O3 浓度的短期预报模型,实现了每个站点预报时效为 7d、时间分辨率为 1h的预报,对气象要素订正与O3 预报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要素 2m气温、地面气压、2m相对湿度、10 m风速均有不同程度的订正,尤其是地面气压与10m风速订正效果明显;O3 浓度预报模型有良好的预报效果,RMSE较WRF预报减少了 22.1%,站点预报误差均有改善且大部分效果明显.

    臭氧随机森林预报订正青岛市

    西藏旁多水库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李梁婷尼玛卓嘎旦增罗布尹正宇...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旁多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库区和周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也为高原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统计收集了旁多水库 2018-2022 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最大风速等基础数据资料,运用气候学统计中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水库建成运行后近 5 年来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旁多水库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上升趋势,年升温幅度为0.13℃.近库区和远库区的年平均气温差值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周边局地气温具有增温效果;旁多水库年降水量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减少幅度为 47.5 mm.近库区和远库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值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周边局地降水具有减少趋势;旁多水库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减少趋势,年减少幅度为 0.9%.近库区和远库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比值表现为增加趋势,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周边局地平均相对湿度具有增湿趋势;旁多水库年平均最大风速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年增大幅度为 0.3 m/s.研究结论为旁多水库建成运行后呈现周边局地气温上升、降水和相对湿度减少的现象,可以初步判定旁多水库气候呈暖干趋势.

    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旁多水库

    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夏季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吕家铭杨桂军邵克强高光...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夏季水质时空变化,于 2022 年 6-9 月,在芦苇湿地时空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典型湖滨带芦苇湿地表层水体样品,测定pH、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水质理化指标,并对湿地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和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 7 片芦苇湿地中pH、溶解氧(DO)、电导率(EC)、水温(WT)月间变化差异均极显著(p<0.01),CODMn月间差异显著(p<0.05),但 TN、TP、NH+4-N和Chl-a月间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水质理化指标在竺山湾、月亮湾、梅梁湾和贡湖湾芦苇湿地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湿地夏季水体基本呈中度或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时间上 8 月水质最差,地理位置上月亮湾最差.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水体属于磷限制型,限制磷元素的输入可有效控制湖滨带苇区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太湖芦苇湿地水质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标法时空变化

    龙羊峡水库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层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都慧芳陶馨张艺斐李积萍...
    107-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SCM)层分布特征不仅反映了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垂向分布特征,也反映了水体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状况.通过测定不同水层叶绿素a(Chl-a)指标,探讨龙羊峡水库SCM层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与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龙羊峡水库SCM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hl-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表现出表层含量高于底层,且随着季节变化,SCM层的垂直分布范围逐渐变宽.2)龙羊峡水库SCM层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Chl-a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SCM层的垂向分布特征对认识龙羊峡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有重要意义.

    龙羊峡水库SCM层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调查

    张洪亮范雅倩张经纬谷佳俊...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 2015 年调整了功能区范围,为了解蝴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完善物种名录,研究采用样线网捕法,于 2019 年 4-8月对松山保护区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结果共记录 5 科 61 属 82 种蝶类,其中 8 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结合以往资料,整理得到松山自然保护区 132 种蝴蝶,发现不同时期的蝶类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有一定联系.区系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 年间记录的132 种蝴蝶以广布种为主,有67 种,占50.8%,其次为古北种,占47.7%,东洋种则占比很小,说明松山的蝶类区系具有广布种与古北种混杂的特征.本次调查为松山保护区变更功能区后提供了蝴蝶种类本底资料,有助于后期开展动态监测.

    蝴蝶种类多样性动态区系构成动态监测

    新污染物二氯甲烷污染场地的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

    周礼洋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环境因子、污染物含量水平与微生物群落之间关系对于二氯甲烷(DCM)污染场地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某受DCM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深度(5.5~13.5 m)地下水样品,测定其理化特性和DCM浓度,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受污染地下水中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和物种结构.结果表明:1)地下水处于弱氧化还原环境,总有机碳(TOC)浓度偏高,与DCM浓度高有关,SO2-4 和Cl-含量偏高,总氮(TN)、总磷(TP)和NO-3 的浓度范围分别为 5.7~18.2、0.6~2.5、2.7~17.2 mg/L;2)地下水中DCM污染在垂向分布上具有连续性,污染羽主要集中在地块西南部,污染地下水体积为 38 241.83 m3,DCM污染浓度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最大超标深度为 13.5 m,最大污染深度位于淤泥质黏土层;3)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DCM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DCM污染总体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TOC、TN和TP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TOC、TN和TP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种类丰富度;4)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是地下水中的优势菌群,主要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生丝微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中TN和TP与甲基杆菌属呈显著正相关,DCM和Cl-浓度与甲基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DCM浓度与假单胞菌属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DCM污染地块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二氯甲烷污染特征环境因子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相关性分析

    西北退化防护林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潘剑刘思远王毅肖璐...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退化防护林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从当地对生物质资源的实际需求和防护林退化残次林特点出发,分别提出了残次灌木林和乔木林利用技术方案,这 2 种方案能为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牧草饲料、中草药等提供高品质原料,具有因地制宜、产品多样和循环利用的优势,能带来显著的林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效果,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府初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我国西北及其他地区退化防护林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模式.

    防护林残次林利用生物质能牧草中草药

    废白土炭对印染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研究

    卢俊杰张仁果潘烁伊王阳阳...
    133-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油脂精炼行业副产物废白土(SBE)为原料,通过缺氧高温热解法制备废白土炭(SBE@C),用以吸附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甲基橙.研究结果显示,1、2、3 g/L的 SBE@C对甲基橙的吸附容量在 180 min 时分别为 12.53、7.14、5.12 mg/g,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进一步研究SBE@C对于复合染料(甲基橙-曙红Y-茜素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及共存阴离子对SBE@C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存Cl-对SBE@C吸附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O2-3、Cl-、PO3-4 和SO2-4 4 种共存离子对SBE@C吸附染料均存在抑制作用.

    废白土炭印染废水吸附甲基橙

    "碳达峰"视角下的碳排放大国的历史排放量及碳强度研究

    汤宏波赵素婷李富山吕新华...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增温可能在某个时间点突破临界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碳排放大国的碳排放状况对"双碳"目标的达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依托国际权威机构数据,梳理了碳排放大国能源利用和工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为实现全球"碳达峰"提供实证性依据.研究表明:1)1850-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1 690.445 Gt,其中,近 30 年的排放量为 860.116 6 Gt,超过了之前 140 年(1850-1989 年)的排放量.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2-2019 年,同比增长率为-0.355%~1.839%,相对于 2019 年,2022 年碳排放量增长了 1.939%.2)从历史角度看,1850 年以来,累计排放量超过 30 Gt的国家有10 个,占全球排放量的70.18%.美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26%,几乎是中国的 2 倍,而且,其 72.63%的碳排放量集中于 2000 年之前,而中国 68.80%的碳排放量集中在近 20 年.1960 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量全球最高,分别为 15.99~24.16 t、10.50~18.44 t,是全球平均的 3.41~5.31、3.15~4.58 倍.2004 年之前,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始终低于全球平均碳排放量.3)从现阶段看,2019 年,碳排放量前十的经济体占全球份额的69.28%,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等虽然已经碳达峰,并且碳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但是碳排放量绝对值仍然很大,碳排放量仍然占全球的 21.39%.4)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欧盟,碳强度大约是新兴经济体东盟的一半.最后,提出了降低碳强度、减少碳排量的相关建议.

    气候变暖碳达峰碳排放大国碳减排

    珠江源曲靖南盘江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措施

    杨智陈欣秦银徽左建国...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盘江是珠江源头、云南曲靖人民的母亲河,其综合系统治理关系到曲靖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精准掌握南盘江流域水污染问题,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水质时空变化,降雨时城区管网溢流情况,沿岸排污口分布及污染物排放、合流制截污管网覆盖及漏损情况,南盘江干流闸坝运行调度情况.结果表明:南盘江流域水质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旱季劣于雨季,支流劣于干流,下游劣于上游,主要超标因子为NH3-N和TP;当城区降雨量高于约 10 mm时,部分支流白石江等雨水口大量生活污水溢流,雨污合流制难以应对降雨天气;干支流共有排口225 个,抽检50 个排口水质达标率约24%,超标排放情况普遍;曲靖城区城市建设落后,建成区约30 km2 采用雨污合流制,仍有约40%区域未覆盖截污管网;城区人均水资源量 760 m3,仅为云南人均的 15.6%,全国的 36%,沿岸闸坝蓄水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闸坝运行调度混乱,河道生态流量无法保障.建议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工业及城镇生活点源污染治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推进河道综合治理、理顺管理机制体制,构建快处高效的治理执行体系,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南盘江治理局面,方能促进南盘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惠及民生,还河于民.

    珠江源南盘江污染特征降雨量排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