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泥搅拌桩的软土路基加固技术

    李国生柴冠宇
    50-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填土高度的水泥搅拌桩模型,进行了详尽的有限元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因素对软基沉降规律的具体影响,并识别出控制沉降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软基的沉降量与桩长和桩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桩间距则呈现正相关的趋势,这些关系的线性特征均较为显著.(2)软基沉降量对桩长和桩间距的敏感度较高.结果表明,当桩长每增加2m时,软基沉降量减少约12%;而桩间距每增大0.5 m,地基沉降量则会显著增大约20%.相比之下,桩径对软基沉降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主要影响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然而,当桩径超过0.8m后,软基的工后沉降量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骤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软基的施工沉降量会有显著的增长.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成本效益,建议桩径保持在0.5m左右较为适宜.(3)水泥搅拌桩桩间距主要影响软基总沉降和工后沉降.仿真过程中不断增加桩间距,路基工后沉降量的增长幅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4)路基填土高度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地基上部荷载的增大,从而促使软土地基的沉降量相应增加.

    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数值分析加固技术

    交通荷载对不同湿度黄土路基承载力及变形特性的影响

    刘通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交通荷载对不同湿度状况黄土路基承载力及沉降变形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不同含水率下黄土路基的承载及变形特性,分析了不同交通荷载,以及黄土路基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黄土路基的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含水率为6.5%的路基表层承载力较含水率为2.5%时降低46.93%.(2)重载交通路基表层承载力较中等交通和轻交通增加18.31%和40.72%,重载交通下,黄土路基的竖向沉降变形较大,路基内部竖向沉降变形较中等交通和轻交通时分别增加21.21%和75.32%.(3)随着路基内部与道路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增加,路基横向变形逐渐减小,含水率为4.5%、6.5%的黄土路基中心点处竖向沉降变形较含水率为2.5%时,分别增加27.25%和113.4%.

    交通荷载含水率路基承载力沉降变形黄土路基

    冻融循环条件下PET塑料垃圾对路基土加固作用的性能分析

    张立志
    59-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作为路基材料的膨胀土的岩土性能和稳定性,采用塑料垃圾作为土体加固单元,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对膨胀黏土的加固特性.通过三轴重复荷载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力学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添加不同含量的PET塑料(干土质量比0%、1%、2%和 3%)在多次(0、3、6 和 9 次)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在膨胀土中加入PET塑料可降低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2)与不含PET的试样相比,掺入 1%PET塑料可以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强度和刚度,且有助于减小膨胀土破坏时裂纹的尺寸和深度;(3)与不含PET的试样相比,掺入PET塑料的试样在抵抗冻融循环的负面影响上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路基填料PET塑料膨胀黏土岩土性能冻融循环

    考虑排水性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面施工工艺

    王兴政赵松松范晓华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实际工程,通过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得到如下结论:(1)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检测结果和经济性可知,对于SBS改性沥青而言,高黏剂(HVA)的最佳掺量为 9%;(2)对于HVA掺量为9%、聚酯纤维掺量为 0.1%的高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最佳矿料级配为:m(矿粉)∶m(0~3 mm)∶m(5~10 mm)∶m(10~15 mm)=3.5%∶9%∶42%∶45.5%,最佳油石比为4.8%;(3)排水沥青混合料由于其粗集料占比大、粒径大,故需在施工中避免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的发生,严格控制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过程的质量.

    排水沥青路面高黏剂配合比施工工艺

    关于高速公路中分带障碍物护栏等级的分析

    侯萌
    69-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高速公路发生了多起大型货车冲破中分带护栏的事故,导致被撞击的桥墩、门架发生垮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中分带障碍物处的护栏进行提升,避免车辆撞击到障碍物,起到双重保障.通过论述车辆撞击中分带障碍物后造成事故的严重性,对高速公路中分带内障碍物、防护对象、障碍物空间分布等进行分类,结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护栏防护规定、国内高速公路各类车型的自然数比例、各类车型在不同碰撞时速下的防护等级需求、历史交通事故以及护栏主要代表形式的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研究确定中分带不同类别障碍物的防护等级及护栏形式,并根据高速公路实际实施情况给出推荐的护栏防护方案,达到降低中分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目标.

    中分带护栏障碍物分类护栏等级

    高黏沥青超薄罩面技术的工程应用

    席凯博孙亮李宏亮胡瑞...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薄罩面技术主要用于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以及修复路面病害,提升道路的抗滑性能,与此同时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了研究高黏沥青技术性能,结合博乐四台至赛里木湖段所在地温度、气候、交通状况及工程材料特点,从原材料出发,对高黏沥青的关键指标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所有指标都满足高黏沥青的技术规格;通过对混合料的运输、粘层油的喷洒、混合料的摊铺以及碾压对薄层罩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平整度、抗滑强度以及构造深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薄层罩面可以有效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平整度以及构造深度,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

    沥青路面超薄罩面施工工艺抗滑性能

    斜拉桥分肢柱式桥塔结构性能分析

    徐亮周旋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例,对该桥的桥塔设计进行了阐述.针对该桥的分肢柱式桥塔造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实体分析.详细分析了桥塔塔柱、齿板锚固索节段、索塔分肢节段、下横梁节段和底座节段的受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桥塔塔柱应力水平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安全储备良好,分肢柱式桥塔的截面尺寸较为合理.但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索塔分肢底面、两塔肢之间的横梁和底座顶面均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需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可考虑增加横向预应力钢束,对局部拉应力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最后对类似桥塔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了合理建议.

    斜拉桥分肢柱桥塔结构性能有限元分析

    基于控制变量法的钢混凝土组合桥结构参数分析

    项荣军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桥结构参数对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节段有限元模型,基于控制变量法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参数性研究分析,分别研究钢面板厚度、混凝土面板厚度以及剪力钉间距对钢面板跨中应力和支点应力、混凝土面板跨中应力和支点应力以及跨中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面板厚度和钢面板厚度的增加,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剪力钉间距的增加,结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也增加,三个参数影响程度最大的为混凝土面板厚度,最大影响程度分别为钢面板和剪力钉间距的 38.01%和35.50%,因此在类似结构设计时可以着重关注混凝土板厚度参数的改变,确保结构受力性能良好.

    钢混组合梁组合桥面板参数分析控制变量法

    跨既有铁路的墩中转体连续刚构桥静风响应分析

    王祥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路网的建设、完善和铺展,新旧线路的开通和更替,当新建桥梁遇到已有的交通线路时,转体施工法可满足相互兼容的要求.然而,跨既有线路桥梁的大跨度、高墩、大吨位等特点使得其对风的作用也越来越敏感.针对转体梁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抗风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和计算流体力学等数值模拟手段,建立其转体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转体梁段静力三分力系数,通过模拟其在复杂静风荷载和动力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明确最不利静风荷载布载方式;根据转体前后两个状态的前10 阶模态特性,确定转体梁段的最不利受力施工阶段,研究成果可为转体梁桥提供抗风设计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桥梁转体施工静风响应跨既有铁路连续刚构桥

    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跨龙岗河桥梁方案比选

    王欣欣
    97-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周边环境、地面交通、防洪排涝、线路等建设条件,基于功能完善、景观优美、施工便利、造价经济的基本原则,针对深圳市轨道交通3 号四期工程上跨龙岗河桥梁开展V型刚构桥、连续梁拱桥、双塔斜拉桥及独塔斜拉桥等多种方案进行比较.综合比选,推荐采用V型刚构桥方案.

    轨道交通V型刚构桥连续梁拱桥斜拉桥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