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李芳

月刊

1002-4107

hljjy-gj@126.com

0451-8660826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老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刘冬梅张丛军魏欣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及一流专业建设对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制定课程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前沿和农林特色、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校地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五个方面阐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并总结实施成效。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具身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李畅宇张威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知识与身体、知识与行动、知识与情境三个维度关系的理论基础,教师通过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习体验来增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身认知有效教学大学英语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混合式"金课"实践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刘红丽张丽丹王书蕊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混合式"金课"实践共同体模型的构建是以"金课"教育目标为指导,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实践共同体理论及产出导向法为依据,并从实证的角度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实践中构建语言知识的能力。

    实践共同体混合式"金课"大学英语实证研究

    TBL模式在"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徐天宇于奎王正君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课程与课题的紧密度,促进研究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文章以黑龙江大学"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课程为例,基于TBL教学模式分析该模式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效果,并讨论其适用性。

    TBL模式流体力学数值计算研究生教学教学改革

    食品专业硕士工程化能力教育研究与思考

    韩雪杨林卢卫红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工程化能力是人才的创新能力体系支柱。进入新世纪,各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渐从研究式理论培养转向工程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立足工程化教学方式的改革,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文章以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例,系统阐述了工程化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加速工程化人才建设,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奠定理论基础。

    工程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食品科学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李伯华罗文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引领"双一流"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保障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构建了自身增能、外部赋能、多元参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5S"建设体系框架,为地方高校实现高质化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新思路。

    "双一流"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地方高校

    破"唯"环境下研究生毕业达标要求:现状、问题与建议

    张悦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破"唯"相关系列政策的出台,破"唯"环境逐渐形成,但当前破"唯"环境下研究生毕业达标要求仍存在部分硬性要求与矛盾化要求等宏观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毕业达标要求的破"唯"环境有效、合理化,了解研究生眼中的多元毕业达标要求是必要的。文章通过调查发现:在研究生的观点中毕业达标要求应更偏向于研究本身,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考核,强调研究生研究思维、方法及深度、质量的成长与水平变化。

    破"唯"环境研究生毕业达标要求过程性考核

    推动积极情绪体验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

    须卫王志辉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积极情绪相关研究成果,推动积极情绪体验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是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现实要求,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为推动积极情绪体验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高校思政课积极情绪培育

    "机械制造基础"中"课程思政"挖掘与融合的教学探索

    李杰黄雅婷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期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现实手段,其地位十分突出。文章通过探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思政元素与授课环节的融合实施方式,创造性提出"三育四式"实践模式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授课的同步进行,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投身行业建设,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机械制造基础挖掘融合三育四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课堂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视角

    侯月娟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学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来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以培养具有健全新闻人格的专业人才。文章从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入手,针对目前马克思新闻观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强化政治意识、树立历史观念、坚定职业操守、创新教学思路四个方面,尝试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