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L1水平在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中疗效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林云义林雨虹林琴周晓燕...
    2435-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水平在PD-1/PD-L1抑制剂[PD-(L)1]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系统检索了 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28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6.0和Rev 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PD-L1阳性和阴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在PD-(L)1抑制剂的治疗总生存期(OS)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常规药物治疗中二者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药物相比,PD-(L)1抑制剂显著延长PD-L1表达阳性患者和PD-L1阴性患者的OS;基于药物靶点、疾病、免疫组化评分类型和中位随访时间等方面亚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以上结果.结论:PD-L1的表达状态(以1%为临界值)不足以作为预测使用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的OS;PD-L1阳性及阴性晚期肿瘤患者均可从抑制剂及常规药物治疗中获益;无论PD-L1的表达状态如何,与常规药物相比,PD-(L)1抑制剂都显著延长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O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化疗

    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琳娜
    2439-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将45例合并FGR的患者列为病例组,将80例未合并FGR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归纳可导致FGR的危险因素.结果:脐动脉舒张峰值流速比值(S/D)≥3、胎盘体积≤600 m3、胎盘重量≤500 g、胎盘系数≥2.0、游离脂肪酸(FFA)≥600 mmol/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00μg/L、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55 μg/mL、血清瘦素(LP)≥15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0 μg/mL、内皮素-1(ET-1)≥ 60 ng/L 为 FGR 的危险因素(OR=5.281、5.339、5.772、6.033、6.255、6.441、5.258、6.414、5.779、5.161).结论:低龄、BMI过低且合并宫内感染、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异常的子痫前期患者易发生FGR.

    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危险因素胎盘功能相关性分析

    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指导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魏玉霞苑娟刘丽
    2442-2444,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指导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行CRRT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56).对照组予以CRR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机器报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情况、上机花费时间、CRRT治疗时间,评估护理满意度(患者、专科护士、协助护士).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报警次数、压力报警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3、4.090,P<0.05);观察组患者未及时处理报警、未按时观察压力指标、未按时检测生命体征、CRRT观察表格记录缺陷及总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0、4.547、4.172、4.030、23.027,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0,P=0.134);观察组患者上机花费时间小于对照组,CRRT治疗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6、2.401,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5,P<0.05);两组患者专科护士、协助护士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89、1.678,P>0.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指标在CRRT液体管理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对促进CRRT顺利进行有益.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液体管理个案管理个性化指导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D-二聚体、CD4+/CD8+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徐苛钟思鹏张国胜
    2445-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D-二聚体(D-D)、CD4+/CD8+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11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疾病活动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72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4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轻症组43例和重症组29例.比较不同疾病活动性、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外周血IFN-γ、D-D、CD4+/CD8+水平,分析入院时外周血IFN-γ、D-D、CD4+/CD8+水平与肺结核、疾病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院时外周血IFN-γ、D-D、CD4+/CD8+水平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研究组患者外周血IFN-γ、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73、34.110、23.504,P<0.05).入院时,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IFN-γ、D-D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CD4+/CD8+水平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62、12.572、42.224,P<0.05).入院时,重症组患者外周血IFN-γ、D-D水平均高于轻症组患者,重症组患者CD4+/CD8+水平低于轻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7、11.421、7.311,P<0.05).入院时,外周血IFN-γ、D-D水平与肺结核、疾病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外周血CD4+/CD8+水平与肺结核、疾病活动性、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入院时,外周血IFN-γ、D-D、CD4+/CD8+水平联合诊断重症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单独指标诊断.结论:外周血IFN-γ、D-D、CD4+/CD8+水平与肺结核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肺结核,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肺结核病情干扰素-γD-二聚体CD4+/CD8+

    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疗效分析

    苏华新唐森周蝶
    2449-2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4.320,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9、535.80,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6、17.33、23.32、15.24、143.00、102.90、65.81、187.30,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1、15.06,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肱骨外上髁炎体外冲击波揿针疼痛程度炎症指标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孙瑞坤高百成
    2452-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6月招远市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60例.RP组采用瑞马唑仑5 mg+丙泊酚0.5 mg/kg,P组采用丙泊酚1.0 mg/kg进行麻醉.监测记录用药前5 min(T0)、用药后进镜前(T1)、进镜过肝区时(T2)、清醒时(T3)4个不同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检结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及患者体动、注射痛、呼吸抑制、呃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检查,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T0时点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MAP均较T0时点明显降低,其中RP组的降低幅度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两组患者的MAP均恢复至T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注射痛、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呃逆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

    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老年患者无痛肠镜

    产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管理策略探讨

    张展胡卫丽
    2455-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具体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3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名待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恢复情况,将40例产后发热患者列为病例组,55名正常分娩的产妇列为对照组.收集、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导致产后发热的危险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临床管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妊娠期合并症、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以及机体营养指标、血液指标、分娩情况、胎儿乳喂养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408、12.349、38.051、6.970、7.141、6.612、33.025、26.329、24.179、29.216、28.747、36.358、29.677、28.948、17.2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经产妇、有妊娠期合并症、剖宫产、红蛋白(Hb)<100 g/L、血清白蛋白(ALB)<35 g/L、白细胞计数(WBC)≥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70%、淋巴细胞百分比(LMY)≥40%、胎膜早破、胎盘残留、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为产后发热的危险因素,产后纯母乳喂养为其保护因素(OR=5.325、5.244、5.229、6.325、5.314、5.336、5.281、5.339、5.772、6.033、6.255、6.274、5.258、6.125).结论:产后发热与产妇肥胖、多次分娩、伴妊娠期合并症、剖宫产分娩、机体营养不良、伴感染症状、不良分娩结局以及非母乳喂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对产妇的围产期管理,优化分娩环境,提升医护人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是降低产后发热风险的重要举措.

    产后发热危险因素管理策略

    行微创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研究

    岳朝富王晓波
    2459-2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微创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和楚雄州人民医院肝胆外一科收治的282例行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8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共52例(74例次),发生率为18.44%;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划分,Ⅰ级、Ⅱ级及Ⅳ级分别为30例次、42例次、2例次;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8 kg/m2及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100 g/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8 kg/m2及术前Hb水平≥100 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8、11.943、25.102,P<0.05).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和体质量指数≥28 kg/m2是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CME术后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7.94、5.15,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CME术后并发症多为Ⅰ~Ⅱ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独立相关,其中老年和肥胖人群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

    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并发症危险因素

    脊髓融合术理念在脊髓损伤的诊疗方面的专家共识

    任晓平刘勇张卫华申婷婷...
    2463-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外仍未就脊髓融合术(Spinal Cord Fusion,SCF)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中的应用达成专家共识.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修复重建显微外科分会专家组牵头制定了 SCF应用于SCI修复的专家共识,旨在为SCI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提供指导.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试验和多轮会议讨论,首次系统阐述了 SCF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术后康复治疗,以实现该技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促进了 SCF技术的临床实践推广和应用.

    脊髓融合术脊髓损伤诊断手术专家共识

    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病中的应用观察

    任会杰
    2467-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干预在糖尿病心肌病(DC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52例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76,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76,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干预+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早期、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值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0、2.815、3.14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况4个维度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2.648、2.873、2.025,P<0.05).结论:对DCM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干预在血糖、血脂水平的降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

    目标策略糖尿病心肌病血糖血脂心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