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心理、生理情况的影响

    郜小燕管艳艳秦小艳
    55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CSP)患者联合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清宫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CS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清宫术治疗,研究组(43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42,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4,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及月经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2、11.959、8.620、5.944、8.320,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08,P<0.05).结论:联合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清宫术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加快其术后恢复.

    清宫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生理情况心理状态

    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素丽
    557-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放化疗指征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放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根据其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A组(发生肺部感染)和B组(未发生肺部感染),同时分析可能会影响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有21例(21.00%)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1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病原菌分布最多的为葡萄球菌属,占42.86%;肺炎克雷伯菌占28.57%;假单胞菌属占19.05%;真菌占9.52%.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1.584,P>0.05);A组患者在年龄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5,P<0.05);A组患者在放化疗时间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4,P<0.05);A组患者在化疗药物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5,P<0.05);A组患者在白蛋白含量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1,P<0.05);A组患者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4,P<0.05).影响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5岁、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化疗药物、白蛋白含量≤30 g/L及KPS评分≤80分.结论:肺癌患者放化疗治疗结束后,存在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影响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5岁、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化疗药物、白蛋白含量≤30 g/L及KPS评分≤80分,临床需要根据其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肺部感染防治效果.

    肺癌放化疗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病原菌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研究

    黄文玉李军
    560-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级、2级例数均多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3、4、5级例数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95、0.496、0.698、0.988、1.0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O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9、3.390、5.366、7.634、2.616、6.371、0.902、3.224、5.999、3.304,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吞咽功能,预后价值良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梗死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非运动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

    王宗立聂言臣朱丽娜
    56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和非运动症状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Q-39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及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DQ-39、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8、3.284,P<0.05),但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6、5.517、3.264、2.524,P<0.05),而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21,P>0.05).两组患者失眠、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2,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PD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排尿障碍、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普拉克索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卫应霞翟春桃张莹莹
    566-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儿予以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胃泌素(GAS)、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CT、GAS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儿血清PCT、GAS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1、10.296,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头晕、恶心各1例,常规组头晕、恶心各2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7,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PCT、GAS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小儿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磷酸铝凝胶降钙素原胃泌素

    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功能的影响研究

    曾瑜曾菊丽朱秋根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4.437、12.1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SI)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5、3.846、2.3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3.448、4.734,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5,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8,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治疗T2DM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功能,控制其血糖水平及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其血糖合格率.

    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诺和灵r血糖胰岛素功能

    螺旋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王亚楠宋丹
    57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与CT薄层扫描检查,根据患者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65例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将4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比较胃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肿块直径、病灶边缘状态、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特征.以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X线钡餐、CT、X线钡餐+CT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恶性组肿块直径≥5 cm、病灶边缘欠清、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74、15.851、19.755、15.306、7.949,P<0.05).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钡餐、CT薄层扫描单一诊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73、13.529、8.159、10.332、11.248,P<0.05);X线钡餐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685,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762,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98.结论:CT薄层扫描能够为胃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操作简单且敏感性好.

    胃部肿瘤肿瘤性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鉴别诊断薄层扫描

    彩超联合超声E成像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肖佳
    57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彩超联合超声E成像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收治的138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和超声E成像检查.经手术病理学确诊,比较彩超检查、彩超联合超声E成像鉴别患者良恶性的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13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检测出146枚肿瘤,其中良性126枚(86.30%),恶性20枚(13.70%).经彩超诊断,146枚肿瘤中良性肿瘤104枚(71.23%),恶性肿瘤42枚(28.77%),鉴别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6.98%、65.00%、93.27%、30.95%、75.34%;彩超联合超声E成像诊断146枚肿瘤中,良性肿瘤123枚(84.25%),恶性肿瘤23枚(15.75%),鉴别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1.27%、60.00%、93.50%、52.17%、86.99%;彩超联合超声E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8、6.474,P<0.05);两种方法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0.005、2.828,P>0.05).结论:彩超联合E成像在乳腺肿瘤患者肿瘤良恶性诊断中效能较高,二者联合有一定互补作用,能及时判断患者病情.

    乳腺肿瘤彩超超声E成像诊断效能

    齐齐哈尔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的相关性调查

    秦小非罗庆东
    580-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齐齐哈尔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其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影响,为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齐齐哈尔社区703例6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进行调查测定,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该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率为22.90%,肥胖率为23.47%,其中,女性超重率为23.42%,男性超重率达为22.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4,P>0.05);女性肥胖率为25.53%,男性肥胖率为21.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0,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46、11.537,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0、14.286,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胆固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98、18.705,P<0.01).结论:减少超重、肥胖情况的发生能够对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病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产生危害的认识,逐渐形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持运动和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超重或肥胖及早干预,减少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

    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胆固醇

    宁德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张高敏尤夏琳
    583-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宁德市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2020年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宁德市2018-2020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患者9 706例,男、女比例为0.94∶1.00,25~34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占18.39%),发病高峰期为12月份(占20.10%),患者以农民为主(占34.30%),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98.19%),暴露食品种类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为主(占31.08%),宁德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露场所最多的是家庭(占63.48%).结论:根据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渠道,并结合现场宣传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健康宣传,进一步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哨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