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元宇宙的瓯塑非遗数字化设计与传播

    成超匡甜甜王禧燕范霖...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瓯塑是温州艺术文化中的璀璨瑰宝.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温州瓯塑面临着传承人才流失、市场需求疲弱、受众人群单一、传播内容模式枯燥等问题.研究结合瓯塑非遗与新兴元宇宙技术,基于温州本土现状,利用数字化设计、虚拟沉浸化展示及融媒体平台建设,实现记录瓯塑传统技艺、多元化手艺传承方式、增加瓯塑销量、加强品牌建设、拓展传播受众人群等功能,探索出数字设计时代下瓯塑传播、发展、传承的新路径.

    瓯塑元宇宙数字化设计传播

    湘西土家族吉祥纹样在当代视觉语言下的传播与应用

    龙美玲赵忠鼎
    137-13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西土家族的吉祥纹样不仅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象征.通过视觉语言的视角,并结合当代数字化技术与设计理念,探讨如何将湘西土家族的吉祥纹样有效融入当代传播和应用中.旨在为这一杰出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新路径,同时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新的灵感与创意.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也努力确保其传统精髓得以保存,进而促进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发展.

    湘西土家族吉祥纹样视觉语言传播应用

    人口老龄化现状下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研究

    文瑾萱邹轶卿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新媒体艺术是时代的产物,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全新的设计理念、多样的传播方式为人口老龄化群体的生活提供便利.文章从新媒体艺术融入老龄化人群的交互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老龄化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人口老龄化的产品设计提供实践的思路和建议,协助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激发老龄群体参与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

    人口老龄化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

    文化认知视角下侗绣数字化及传播研究

    黄晶陈炜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数字手段不断介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中,数字技术为艺术赋能,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侗绣是一种极具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发展,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新形态,体现出广泛、持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才能拥有持久生命力,实现侗绣世世代代的传承.基于此,从文化认知视角出发,分析侗绣传播困境和关系模型,探讨侗绣数字化实践逻辑与传播路径,旨在拓宽侗绣传播渠道,提高侗绣的社会知名度和大众认同感,为传统侗绣的传播与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认知侗绣数字化传播传承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河源地区历史文化游径服务系统设计

    宋洁翟橙鄢莉
    146-14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价值共创的视角,探索河源地区历史文化游径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通过访谈分析历史文化游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互动机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设计个性化定制旅游模块、塑造主题游线,提升用户体验感,从而达到服务价值共创.构建"文化+娱乐+系统"的服务模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价值共创的服务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体验感以及感知价值,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相对均匀,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并且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了历史文化游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价值共创游径服务系统用户体验

    都江堰古迹图案分析与创新设计

    郑笑仁党玲玉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地考察和分析都江堰景区非遗古迹图案的形式法则和构成手法,并阐述其中的涵义.首先设计创作卧铁景观圆形适合纹样,随后针对李冰父子雕像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伏龙观、南桥等古迹景点,创作、设计符合当代设计审美需要的插画,传承创新都江堰非遗图案图形设计,提升都江堰的文化影响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新活力.

    古迹图案创新设计插画传承创新非遗

    客家婚俗六礼文化因子提取及应用

    曹小琴欧诗茵林欣怡魏晓...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致力于探索将独特的客家婚俗六礼文化与现代家具设计相融合,以客家婚俗六礼仪式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与田野调查法,对相关历史资料与现存实践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剖析.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仪式进行形状文法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客家婚俗六礼的文化基因图谱,通过色彩因子、纹样因子、语言因子等7类因子深入挖掘其潜在的设计元素.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科学的筛选与权重分析,设计出独具客家婚俗文化的雁型扶手椅,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与策略支持,也推动了客家婚俗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客家婚俗六礼仪式因子提取层次分析法家具设计

    文旅融合的新疆非遗龟兹壁画交互绘本转化研究

    邹易徐永顺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交互绘本的视觉互动特性、沉浸式体验以及互联网传播特性,探究新疆龟兹壁画与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在数字化交互绘本中的创新性融合策略.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对新疆龟兹石窟壁画覆盖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整理,构建了一种既能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提供数字交互体验的新型文化展示形式.进而以《壁上丹青》绘本设计为实践案例,展示了这一新型文化展示形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设计实践表明,龟兹壁画交互绘本能在视觉、听觉、互动传播以及周边衍生品几个方面与地方文旅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为推进新疆地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丰富地域文化旅游内涵、扩大地域文旅资源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龟兹壁画交互绘本数字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山傩面具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设计策略

    谢科迪邢江浩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梅山傩文化的记忆符号与物质载体,梅山傩面具反映了梅山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以及审美观念等.文章旨在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借助文化结构层次理论,探究梅山傩面具的传承思路,从外部表象形式、中间层社会生产生活、内在意识形态3个方面构建梅山傩面具文化基因图谱,并根据图谱提出梅山傩面具文化创新设计策略.在构建梅山傩面具文化基因图谱过程中,不仅对梅山傩面具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框架,同时这一研究对构建其他地域文化基因图谱起到了借鉴作用.

    梅山傩面具基因谱系文化结构层次设计策略

    多感官体验下的青少年红色研学产品设计

    刘洋王子松姜夏旺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研学作为当前思政教育时兴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教学性与体验度有待提升.文章旨在提出以多感官设计理念融入红色研学产品开发并应用于青少年红色研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青少年认知思维特征,确定研学需求基础指标.建立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多感官红色研学情感体验流程,围绕研学产品感性——个性——共性的设计机会点,提出从内容——形式——载体——测评的多感官研学产品设计模型及设计流程与应用方法.并以"半条被子"红色研学活动开展产品设计实践,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自主教学、文化引导、交流体验上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该研学产品设计方法可满足青少年以教育为主、体验为辅的个性化感官体验学习需求.

    青少年红色研学产品设计多感官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