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杨留栓

双月刊

1674-7046

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0375-2089362

467036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是1992年创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城建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建类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自创刊至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城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黄博聪吴能森李佳佳徐青...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日益重视,植物纤维和石膏作为绿色低碳环保型的建材原料,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关注.首先对石膏、植物纤维进行概述,特别是对掺入植物纤维后的石膏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及其机理进行凝练性总结;其次对竹纤维、菌草纤维在石膏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产业化与工程应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以产业化为目标导向的结论与建议,指出产业化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性能竹纤维菌草纤维产业化

    基于正交试验的石墨-铁尾砂复合回填材料性能研究

    王浩伟杜晓丽李艳艳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灰砂质量比、石墨质量分数以及铁尾砂质量分数对石墨-铁尾砂复合回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回填材料流动度、导热系数及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确定最优配比.结果表明:铁尾砂部分代替天然河砂对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灰砂质量比是影响回填材料流动度和28 d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石墨质量分数是影响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当灰砂质量比为1∶2、石墨质量分数为6%、铁尾砂质量分数为40%时,回填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回填材料铁尾砂石墨正交试验回归分析

    装配式组合梁新型剪力键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张庭杰尹云厅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装配式组合梁剪力键存在的问题,通过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中预埋栓钉和钢板,再与钢梁翼缘焊接的方式改进剪力键的设计,并对新型栓钉剪力键试件进行推出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荷载-滑移曲线、抗剪刚度等.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时栓钉均被剪断,表现出延性破坏;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可以划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3个阶段;在相对滑移量约为2 mm时,试件达到极限承载力,随着栓钉数目的增加,栓钉的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均减小.通过计算可知,该新型栓钉剪力键的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栓钉剪力键装配式组合梁推出试验荷载-滑移曲线受力性能

    降雨作用下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稳定分析

    张春丽程庆孙卓君李杰...
    23-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ABAQUS建立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坡底水平位移突变情况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断标准,分别比较了不同工况下护坡安全系数随降雨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降雨作用下抗滑桩桩位、桩长对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并与未考虑降雨时的影响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降雨时长对三维土工网垫植草工况的边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抗滑桩桩长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桩长宜取8 m;无降雨作用下将桩位置于坡中时边坡整体获得最大安全系数,降雨作用下将抗滑桩置于相对位置(L0.4=4.8 m)时能够起到更好的抗滑效果;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在降雨作用时加固护坡的效果比无降雨时更好,且优于原边坡.

    抗滑桩三维土工网垫植草边坡稳定性降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基于可解释随机森林的场地放大系数估算方法研究

    王郭艳林建平王阳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地放大系数(Fpga)是反映地震动峰值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也是评估地震动影响范围的关键参数.Fpga的估算采用单一参数,靠经验选取,估算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为此,选取KiK-net台网40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一种综合多参数的Fpga估算方法,且可解释各参数对Fpga估算的影响.所提估算方法以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距、覆盖层厚度h、场地周期T、等效剪切波速(VSE、VS30、VS20、VS10)作为输入,Fpga为输出.结果表明:预测Fpga的相关系数为0.84,误差均值为0.01;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距对Fpga估算呈正相关,震级、h、T、VSE、VS30、VS20、VS10对Fpga估算呈负相关,其中T和h对模型的影响最大.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场地放大效应.

    估算方法场地放大系数随机森林可解释性

    水泥固化淤泥质锌离子污染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伍坤毛国辉李洁
    37-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制备的淤泥质锌离子(Zn2+)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锌离子浓度、水泥掺量及养护温度下的水泥固化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固化土强度变化预测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Zn2+污染会导致土体强度发生劣化,当Zn2+浓度小于0.2%时,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下降,当Zn2+浓度大于0.2%时,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不明显;采用水泥固化锌离子污染土可有效提高土体强度,固化土强度变化规律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养护温度对固化土强度变化规律单独发挥作用,锌离子浓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小.

    污染土锌离子水泥固化无侧限抗压强度

    粉质黏土回弹变形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段思聪李世昌甘鹏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粉质黏土在不同初始固结压力下的卸载回弹特性,设计并实施了压缩回弹试验.采用平均压缩模量、平均回弹模量及回弹率等指标,分析土样的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的回弹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平均回弹模量随初始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卸载后上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为准确描述这一关系,采用含3个参数的幂次函数进行拟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结果为深入理解土体的卸载回弹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工程实践中土体的回弹预测和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粉质黏土回弹模量数学模型卸载试验

    基于隔震技术的地铁车辆段跨缝技术应用研究

    张健琦徐继东崔家春顾伟华...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隔震技术的地铁车辆段跨缝设计方案,通过隔震转换的方式实现地铁车辆段盖上结构的开发,有效避免了盖下结构缝对盖上结构造成的限制.在车辆段的顶部设置隔震转换层,并调整隔震支座的布置和参数使盖上结构在跨越盖下结构缝时能够满足温度、地震引起的变形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以上海某车辆段工程为依托,对所提跨缝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转换的方式可以实现盖上结构的跨缝布置,使盖上建筑的布局更加灵活,有利于地铁车辆段盖上建筑的高质量开发.

    跨缝技术地铁车辆段隔震支座结构缝温度应力隔震转换抗震性能

    合肥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

    吴玲祝磊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居住建筑节能性能,对合肥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状进行调研,选取某一典型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DeST软件建立建筑模型,选取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南向窗墙比、北向窗墙比等6项因素进行能耗模拟,研究各因素对建筑冷热负荷的影响,通过能耗模拟结果进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各因素的建筑冷热负荷敏感性差异显著,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总负荷敏感性最高,其次分别为北向窗墙比、外窗传热系数、南向窗墙比、屋面传热系数、外窗太阳得热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居住建筑建筑能耗围护结构敏感性分析合肥地区

    基于GIS的合肥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

    谢鹏黄云峰于鹏诚
    65-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医疗设施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多种出行模式下的改进潜能模型法,结合基尼系数和四象限筛选等方法,对不同时间阈值下的城市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及均衡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优化合肥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空间的建议.结果显示:合肥市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中心紧密、四周松散的空间特征;通过识别分析可达性较低的区域,建议改善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后可达性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医疗设施GIS改进潜能模型空间可达性优化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