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刘济远

双月刊

1674-831X

yishixuebao@126.com

0731-88228163

410205

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师范性为办刊宗旨,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探微——基于三个经典文本的考察

    李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文性地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三个文本,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他对于唯物史观的应用逐渐趋于成熟.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运用唯物史观对农民文化问题的分析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文化问题的初步尝试;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的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则表明他的传统文化观趋于成熟;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表明他的传统文化观达到了全新的理论自觉高度.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传统文化观历史演进

    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研究综述

    宦丽祝娅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与学术界的关注重点.近半个世纪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关于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体育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体育之研究》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新时代拓展和深化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研究可以从三个维度推进:从文献学维度强化"碎片化"或"个体化"研究;从实践论维度进一步以时代语境的视角拓展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的实践研究;从认识论维度深化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与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关系的认识.

    毛泽东体育辩证法思想文献学实践论认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意蕴的三重向度

    张鹏虎赵平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之维历史之维实践之维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新中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崔发展唐欢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十年是新中国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个阶段,开启了新中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以新时代十年对比新中国史上建国兴国、改革富国、复兴强国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探索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三方面对新中国史的里程碑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新中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引作用.

    新时代十年变革新中国史里程碑意义

    让评价得到应有重视:论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

    杨琦蕙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评价环节不受重视的问题,原因既包括学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导致的评价意识不强,也包括客观实践资源有限导致的评价目标模糊,另外还有评价支持系统的缺失,这都要求整体构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不同于信息化的单向融入,数字化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为应对育人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社会实践个性化目标制定,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和实践过程管理,实现社会实践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长期的关联性评价.在数字化背景下,需要使评价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对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

    数字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评价

    数字化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

    范婷婷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特征.在信息时代,数字素养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成为时代的课题.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数字素养的主阵地,而国家目前强调要打造数字化社会实践大课堂,积极探索数字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也是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数字化社会实践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它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随时随地、跨学科、跨领域地开展,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彰显.数字化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更高的效益促进青少年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今后我们推行数字化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社会实践数字素养青少年学生

    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价值意蕴、问题审视与路径对策

    丁玲牛玉萍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宏观上看,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子工程"和"支撑点",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以及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当前的乡村教育在价值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塑造尊师重教良好家风,提高乡村受教育水平;积极树立爱农强农观念,追求乡村振兴大目标;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向耦合、相得益彰.

    乡村教育振兴尊师重教爱农强农教育一体化

    五四时期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及建党活动——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赴法学生为考察主体

    曾长秋阮东彪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时期,以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立三、罗学瓒、张昆弟、李富春、蔡畅、萧三为代表的湖南青年,怀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引导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发展.其中,蔡和森是最早提议建党并取名"中国共产党"的人,并建议新民学会在法国的分支"工学世界社"更名"少年共产党".正因为有蔡和森等湖南青年在海外从事建党实践,毛泽东评价他们与国内建党的创始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海外的创始人.

    湖南青年学子赴法勤工俭学海外建党五四时期

    "建党先声"的培基与创生:湖南一师的早期课程考察

    杨翼丞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从清末到民初的课程转型开启了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主义思想推进的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宗旨,体现民主思想倾向的课程内容,具有现代特征的课程教学,深入社会实践的课程活动,师生积极互动的课程引领,为一师培养了一批柱天之才,完成了"建党先声"的人才培基;一师爱国民主、奋发图强、敢于斗争的课程文化氛围以及秉承"知耻"校训的课程育人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也为新民学会从最初的学术组织蜕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信仰的政治社团,实现"建党先声"的组织创生营造了有利氛围.一师自身也成为了红色文化的摇篮.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早期课程建党先声新民学会

    清议视野下晚清报刊论政观念的本土化建构

    李滨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时期,在清议观念影响下,报刊论政观念也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与西方现代言论观念产生重要区别.中国传统清议相关思想资源被应用于阐述报刊论政问题,以强化办报论政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现代报刊论政活动被类比为传统清议行为,在此视野下,报刊论政不再被强调为一种监督政治的现代民主实践,而被描述为契合中国文化语境和政治现实的传播行为.现代报刊言论观念因此被改变了其原质,由此阻滞了国人对现代报刊设施及其运行机理的准确理解.

    清议报刊论政观念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