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燕萍

双月刊

1006-2920

xbbjb@vip.163.com

0371-6568263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21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之洁的分析

    卜喜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雪芹以玉字来命名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他们身上均有"洁"的体现,这是创作者的故意。但他们的"洁"又有着区别:妙玉为"过洁",她依此来确定人我之别;黛玉为"情洁",她的洁先天生成,是心灵之洁;宝玉是浊与洁的综合体,他在情悟的过程中,去浊就洁。

    贾宝玉林黛玉妙玉

    "女娲补天神话"中的石头绝非作者自指——论第一回的楔子功能之一

    张丰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娲补天神话"中的石头根本不是作者的自指。首先,作者一再强调这块石头是粗蠢的、质蠢的、蠢物、只好踮脚而已。其次,石头下凡的目的只是享受荣华富贵,这与神瑛侍者的下凡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把石头的真实寓意隐藏于通灵宝玉的篆文之中。通灵宝玉是皇权的象征。从神瑛侍者的角度看,宝玉可以被视为作者的化身,在小说中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思想;从石头化身为玉玺的角度看,衔玉而生的宝玉则是皇帝的象征;在具体的小说行文中,宝玉又常常是石头视角下的他者,在小说中具有自身的性格逻辑,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红楼梦》石头通灵宝玉传国玉玺

    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研究

    肖庆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为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文化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文化和科技融合从单点走向复合,从互联网文化新业态走向复合型数字文化新业态,从单纯线上的数字化走向虚拟共生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每个人都是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筑堤人和受益人。文化数字化建设只有和群众关切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网络文化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在互联网空间的独立性、方向性和主导性,对于引导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深入应用,国家文化数字化工作必将以多重维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明交流互鉴水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数字化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浅议开封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张俊鹏陈雪飞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是开封积极利用地方文旅资源满足消费需求升级、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探索。目前,开封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惠民便民服务、文化集聚区建设、数字文旅融合、营销推广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来,开封应针对不足,结合实际,建设新型文旅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文旅惠民便民活动,增强文旅供给能力,促进数字文旅消费,提高新媒体运营能力,从供需两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封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标准文旅供给消费需求数字文旅

    农村电商的参与意愿与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行为理论的考察

    许家伟韩娜黄雅馨李峰...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组基于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 7 村 516 户的调查结果,采用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农业基础、政府政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五个维度对农村电商的农户参与意愿与影响路径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基础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农业基础越好,越能提升农户对电商的参与意愿。(2)政府政策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政府培训、奖励补贴等均可以提升农户对电商的参与意愿。(3)行为态度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户信任与否及其对电商作用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参与电商意愿。(4)主观规范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周边人群对电商越认可,越能够提升农户对电商的参与意愿。(5)知觉控制对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户对农村电商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则越了解,越能够形成参与意愿。(6)五个维度中对农户参与农村电商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行为态度、政府政策、知觉控制、主观规范、农业基础。因此,建议从营造农村电商发展良好环境、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着力培养扶持新型电商人才、充分发挥政府驱动作用等方面着手提升农户对电商的参与意愿。

    数字经济农村电商直播农户参与意愿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教育"与"人性"

    李晓静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青少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沉迷网络游戏、与父母关系紧张等社会心理问题屡有发生。"人"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原点。做好教育工作,必须了解人性,坚持以人为本。中西方教育学经典著作和著名教育家关于教育和人性的阐释启示我们:只有培养"人"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以人为本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有助于为学生心理健康赋能,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人性以人为本

    教育:激发生命昂扬向上的力量

    张天佑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出现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在教育对象变化的情况下,教育内部更加"卷",教学方式过度追求解题技巧,学习方式过度倚重强化训练。利用教育激发生命昂扬向上的力量,针对课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可操作、可评价的行动路径,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变革方案,有利于解决教育的"痛点"问题和教学的"堵点"问题。

    激发生命昂扬向上途径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策略

    刘婧宜杨浏祎魏露瑶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学科布局及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知识生产价值的外在驱动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科发展的客观指向、学科知识生命周期的发展预期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内在逻辑。高校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过程中面临路径依赖瓶颈、亮点特色短板、激励机制梗阻、供需关系障碍等现实困境,必须突破固有的模式和路径,从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责任等方面切实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高等学校学科学院学科建设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岳定权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职业认同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通过对 6 所农村小学 16 名全科教师的质性分析,课题组发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职业价值认同方面呈现家庭、自我与社会的博弈与妥协状态,在职业能力认同方面呈现"全"与"专"的骄傲与自卑状态,在职业角色认同方面呈现热爱与排斥的对立状态,在职业情感认同方面呈现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并存的状态。要提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弱化城乡教育差异;实施专项培训,破除全科教师的"全""专"矛盾;促进全科教师身份法律上的明晰化,提升社会认同度;设置全科教师荣誉体系,提高全科教师的成就感。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质性研究

    河南省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保障机制研究

    杨雪萍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保障机制对于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提高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河南省 13 个省辖市的 91 所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园长、大班幼儿教师及家长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效果与其保障机制存在正相关。目前,家园共育工作存在整体效果不佳,不能有效落实家园共育精神,家园共育保障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影响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效果的特殊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应采取多方面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保障农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园共育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