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黄玮

双月刊

1006-8414

hnyf@hncdc.com.cn或hnyfj@126.com

0371-68089029,68089260

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河南省居民对食物中营养素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昇昇韩涵冯寅花许娟...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对食物中营养素知识的知晓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开展膳食指南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4个县(市、区)4735名18~65岁常住居民进行食物中营养素知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粗粮营养价值、科学补钙等,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735份有效问卷显示河南省居民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总体知晓率为12.9%,其中,食物维度知晓率为65.8%,正确率为25.0%;营养素维度知晓率为10.4%,正确率为0.1%.30~<40岁居民知晓率最高(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95,P<0.05);城市居民知晓率(17.7%)高于农村(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0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知晓率是城市的0.401倍(95%CI:0.330~0.48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作为参照,初中/高中和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知晓率分别是小学程度居民的4.557、7.205倍(95%CI:2.522~8.235、3.885~13.362);相比于其它职业,医院、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院所从业人员以及在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工作的教师或行政人员的知晓率分别是其它的1.598、1.476倍(95%CI:1.207~2.114、1.070~2.035).结论 河南省居民对食物中营养素的科学知识知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提高食物营养健康知识.

    食物营养素知晓率河南省膳食教育

    河南省慢性肾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田惠子闫雅丽李卉王梦微...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慢性肾病(CKD)流行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为CK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4个县(区)≥18岁常住居民开展现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测获取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8 406人,CKD患病率为9.97%(95%CI:8.73%~1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岁人群发生CKD的风险是18~<45岁人群的2.109倍(95%CI:1.672~2.660);每日睡眠时间>10 h的人群发生CKD的风险是每日睡眠时间6~≤10h的人群的1.341倍(95%CI:1.111~1.617);存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发生CKD的风险分别是不患有此类疾病者的 1.254 倍(95%CI:1.088~1.445)、1.521 倍(95%CI:1.321~1.750)、1.907 倍(95%CI:1.621~2.244)、1.176 倍(95%CI:1.021~1.355)、2.173 倍(95%CI:1.788~2.640).结论 河南省≥ 18 岁居民 CKD 患病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高龄、睡眠时间过长、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CKD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肾病患病率危险因素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2016-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伤害死亡状况及趋势预测

    陈洁林艺兰陈友兰
    413-416,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22年厦门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并预测未来3年情况,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2年厦门市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学资料,统计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16-2022年厦门市居民伤害死亡人数5 928人,死亡率为33.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72/10万,伤害死亡率年均下降3.03%(P<0.05).伤害标化死亡率男性(35.77/10万)高于女性(25.41/10万).≥65岁人群伤害死亡率最高,为158.22/10万,占62.49%.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为跌倒、道路交通伤害和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5.02/10万、4.66/10万,其中男性道路交通伤害和女性自杀的死亡率分别年均下降10.47%和9.79%(P均<0.05).GM(1,1)模型预测2023-2025年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和自杀死亡率将逐年下降,而跌倒死亡率或将逐年上升.结论 2016-2022年厦门市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应以预防≥65岁人群跌倒为重点,开展防控工作.

    伤害死亡率趋势分析GM(1,1)灰色模型预测

    河南省部分公共场所空气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

    闫晓娜彭靖赵秋艳张杰...
    417-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部分公共场所空气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评估甲醛、氨、苯系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环境健康信息平台"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1年河南省4个地级市宾馆(酒店)和理发店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依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本次调查宾馆(酒店)202家次、理发店96家次.宾馆(酒店)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PM10(66.76%)、PM2.5(70.07%)、甲醛(95.97%)、CO2(96.83%)、二甲苯(99.42%)、苯(99.71%)、甲苯(100.00%)和 CO(100.00%);理发店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 PM10(61.95%)、PM2.5(65.49%)、氨(83.19%)、甲醛(87.61%)、苯(97.35%)、甲苯(99.12%)、二甲苯(100.00%).宾馆(酒店)甲苯的非致癌风险(HQ)<1;甲醛、苯、二甲苯的HQ中位数均<1,HQ最大值均>1.理发店甲苯、二甲苯的HQ均<1;甲醛、苯、氨的HQ中位数均<1,HQ最大值均>1.两类场所甲醛致癌风险(CR)中位数均介于10-6~10-4,最大值均>10-4;苯的CR中位数均<10-6,宾馆(酒店)苯的CR最大值介于10-6~10-4,理发店苯的CR最大值>10-4.结论 两类场所存在室内空气污染情况,需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相应健康风险,甲醛需引起重点关注与控制,苯也应引起部分高风险场所的关注,个别二甲苯、氨高风险场所需加强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健康风险评估化学污染物河南省

    河南省两地区消费者对营养标签及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认知及偏好情况

    韩涵冯寅花付鹏钰周昇昇...
    42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河南省两地区消费者对营养标签和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ront-of-pack labeling,FOP)存在形式的认知及偏好情况,为我国人群健康教育和进一步完善营养标签标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焦作市和南阳市抽取消费者,以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营养标签及FOP的认知及偏好情况.结果 共抽取调查对象503人,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人数为248人,知晓率为49.3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调查对象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率(65.85%)和关注率(74.07%)均较高,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44、10.966,P均<0.05);知晓食品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有141人,知晓率为28.03%,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知晓率及关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7.38%的调查对象知道FOP,18~<31岁年龄组(51.61%)和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48.78%)知晓率较高(x2=19.565、20.476,P均<0.05).81.51%调查对象希望FOP得到推广;针对"哪类FOP更容易帮助快速选择健康食品"问题和对于"哪类FOP能提供最需要的信息"问题,消费者均更倾向于选择"聪明选择标识",分别为49.10%、48.11%;居住在城市或农村对FOP类型的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18、12.498,P均<0.05).结论 河南省两地区消费者对营养标签及FOP的知晓率和理解率偏低,居民普遍对推行FOP持支持态度,建议采用兼具醒目颜色、营养素信息和简明指示的解释型FOP.

    营养标签营养成分表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知晓率河南省

    2013-2022年河南省焦作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趋势

    田争孙慧彦闫皓樊乐乐...
    428-43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焦作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焦作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焦作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8 772例,年均发病率为109.35/10万;重症病例747例,占1.93%;死亡5例,病死率0.01%.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趋势,2016年后手足口病发病率和重症病例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趋势(x2趋势=4 422.00、2 472.00,P均<0.05).发病时间呈单峰模式,主要集中在4-7月份.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3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3.98/10万,女性为93.70/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218.00,P<0.05);以散居儿童为主(24 761例,63.86%);发病主要集中0~<5岁年龄组儿童(93.57%),≥5岁人群随年龄增加,年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2072.00,P<0.05).年均发病率前3位是博爱县、解放区、马村区,分别为177.95/10万、174.81/10万、165.61/10万.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优势病原由EV-A71转变为其他肠道病毒,EV-A71构成比由2013年的47.06%下降到2022年的0.70%,其他肠道病毒由 2013 年的 34.64%上升到 2022 年的 42.16%,CV-A16 由 2013 年的 18.30%上升到 2022 年的 57.14%(x2趋势=90.00、1 765.00、868.00,P均<0.05).结论 焦作市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加强5岁以下重点人群及重点地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持续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趋势病原学特征

    2017-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仇恒英张卫文郭永豪
    43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2017-2022年开封市布病个案信息及个案调查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2年开封市共报告布病546例,年均发病率为2.30/10万(0.85/10万~4.18/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x2趋势=163.63,P<0.05);在4-7月份(春夏季)形成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46.34%;年均发病率男性(3.31/10万)高于女性(1.2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7,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50~<70岁人群(53.48%);85.71%的病例为农民;主要通过饲养牛羊感染(127例,84.67%);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2 d,93.58%的病例在发病90 d以内被确诊.结论 2017-2022年开封市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50~<70岁男性农民在饲养牛羊过程中感染为主.建议继续做好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深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共同控制布病传播蔓延.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开封市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兰培利戴蕾卫少华赵瑞臻...
    436-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沙门菌的检测及相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2022年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从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人群及时间分布.结果 2020-2022年5家哨点医院共分离鉴定出沙门菌192株,分离自109名男性和83名女性食源性疾病病例,年龄6月龄至73岁.0~<4岁病例分离的沙门菌菌株数占59.90%(115株),6-9月分离的菌株占64.58%(124株).192株沙门菌分属8个血清群和2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79株,41.15%),鼠伤寒沙门菌次之(55株,28.65%);0~<4岁病例分离的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35.65%,41/115).沙门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99.4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8.02%);耐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占83.85%.79株肠炎沙门菌分属26种PFGE带型,相似度为51.84%~100.00%,有11组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沙门菌在低幼人群与其他人群优势血清型不同,相关部门应结合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监控.菌株的耐药性需引起医疗机构关注,并重视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分型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9-2022年新疆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10080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变迁

    芦永华史发林段玮张红梅...
    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2022年新疆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株数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资料,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9-2022年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080株,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79株(25.59%)、鲍曼不动杆菌2250株(2232%)和铜绿假单胞菌1828株(18.13%).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5),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氨曲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P均<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管理,防止耐药情况进一步加重.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2016-2019年宁夏伤害监测点中毒伤害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王晓莉李楠张浩
    450-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毒伤害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本地区中毒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伤害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9年宁夏伤害监测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数据经过清理后,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共收集中毒伤害病例4 307例,男女比为1.1∶1,20~<40岁组(49.0%)、初中文化程度(36.2%)、商业/服务业人员(22.2%)居多.中毒原因主要为酒精中毒(33.5%)、药物中毒(23.4%)和一氧化碳中毒(21.0%),城乡、男女顺位不同;中毒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0.9%);中毒病例意图以非故意(意外事故)伤害(66.4%)为主,严重程度以轻度(42.5%)和中度(40.1%)居多,结局多为留观(40.7%)和处理后离院(30.0%).结论 宁夏地区中毒伤害人群多为中青年,发生地点以家中居多,中毒原因主要为酒精、药物和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伤害流行特征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