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联降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效果

    孟欣王梦宇韩韦姣臧西超...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双联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67例,药物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35例,手术组(CAS)32例.随访12个月,记录与狭窄血管有关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以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 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药物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ApoA1/Apo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CAS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也能够提高ApoA1/ApoB比值,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颈动脉狭窄双联降脂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重度狭窄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陈俊地王璐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阳张仲景医院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26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骨折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174例)例与不愈合组(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模型的区分度,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一致性指数(CI)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OFNF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骨不愈合发生率为23.01%(52/226).不愈合组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术后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时间<3个月的患者占比高于愈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Singh指数Ⅰ~Ⅲ度、骨折发生至手术的时间>2 d、粉碎性骨折、非解剖复位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4、2.065、2.565、2.452、2.361,P<0.05).列线图模型评估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列线图区分度良好;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得CI为0.86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 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粉碎性骨折、复位质量均为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OFN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可高效筛选出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的高危OFNF患者,为术后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骨不愈合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梁雁冰王云阁艾彬彬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随访3个月,86例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21例,发生率为24.42%(21/86);发生组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锻炼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均是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870,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为0.779~0.961,P<0.001.结论 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延长均是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是否发生下腰痛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孔镜术术后下腰痛危险因素风险模型

    DCE-MRI参数与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分级、预后的关系

    郭广卿王厚革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与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盆腔DCE-MRI扫描.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DCE-MRI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DCE-MRI参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随访2 a内的预后情况,比较无瘤生存组、进展组及复发组、未复发组DCE-MRI参数.结果 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Ve、Kep、Ktrans均低于中分化、低分化患者(P<0.05),而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Ve、Kep、Ktra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Ve、Kep、Ktrans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5);无瘤生存组Ve、Kep、Ktrans均低于进展组(P<0.05),复发组Ve、Kep、Ktrans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DCE-MRI参数与老年宫颈癌患者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均密切相关.

    宫颈癌老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预后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

    陈德才胡威龙王高尚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人工血栓抽吸(MAT)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患健肢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前者在血栓清除率与置管取栓时间上更具优势,也更有利于减轻患侧下肢水肿症状.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经皮人工血栓抽吸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CL-2、IL-6、TGF-β1、SP-A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刘聪瑞朱江伟陈欢欢李娟...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100例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院且经检测诊断为MPP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MMP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分为轻症组(62例)、重症组(38例).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儿童患者为参照对象(健康组,100例).采集两组儿童静脉血样,检测并比较MPP组与健康组儿童血清CCL-2、IL-6、TGF-β1、SP-A水平,并分析其与MPP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单独检测和四者联合检测对MMP严重程度诊断的效能.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中CCL-2、IL-6、TGF-β1、SP-A水平较健康组升高,且MPP患儿重症组中的水平较轻症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CL-2、IL-6、TGF-β1、SP-A与儿童MP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儿童MPP的AUC为0.940,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CCL-2、IL-6、TGF-β1、SP-A水平在MPP患儿血清中升高,并与MPP严重程度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对MPP严重程度进行临床诊断.

    支原体肺炎儿童趋化因子配体2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发病的影响因素

    杨静王英伟门琤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s)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TN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15 393例健康体检人群,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按年龄分层及性别统计TNs患病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Ns影响因素.结果 15 393例健康体检者,共检查出5 001例TNs,检出率为32.49%(5 001/15 393).男性不同年龄组TNs检出率均低于女性(P<0.05).健康人群随着年龄增长TNs检出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脂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均为TN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TNs检出率较高,主要与年龄、性别、糖尿病、脂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以实现对甲状腺疾病的尽早防治.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影响因素

    ≤3岁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冰王蕾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3岁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喂养指导建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860例0~3岁婴幼儿,测量身高(身长)和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婴幼儿相关基本情况,根据有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860例0~3岁婴幼儿,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回收有效率为98.49%(847/860);847例婴幼儿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38%(54/847),其中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5.67%(48/847)、2.72%(23/847)、2.83%(24/847);营养不良组>12~24月龄婴幼儿、农村居住、主要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2万元占比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2~24月龄、农村居住地、主要看护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2万元均是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3岁婴幼儿营养状况有待改善,>12~24月龄、农村居住地、主要看护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2万元均是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喂养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

    王春慧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治疗仪与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盆底肌力等级分布、盆底肌肌电值、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108例PSU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行盆底肌锻炼治疗的51例设为对照组,行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5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盆底肌力等级分布、盆底肌肌电值、血清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桥蛋白(OPN)]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盆底肌力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盆底耐力收缩值、紧张收缩值、快速收缩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MMP-1、CTGF、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漏尿量低于对照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PSUI,能抑制病情因子表达,促进盆底肌收缩能力恢复,进而增强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锻炼盆底康复治疗仪

    远程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陈雅卓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程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患者,均为病情稳定且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即将出院回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随诊和门诊复诊,研究组接受远程康复干预以进行居家康复.通过比较出院前和出院8周后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 与出院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出院8周时的SSA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8周后,研究组的SSA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较对照组低,且M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远程康复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吞咽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远程康复脑卒中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