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cfDNA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夏娜梅赵言腾杨乾坤董兰兰...
    1921-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中GNB4、TCF24、Riplet、ACP1和TSPYL5基因甲基化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在公共数据库中筛选肝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甲基化标志物并分析其甲基化水平.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肝癌、肝硬化组织和健康人白细胞样本,Sanger测序检测筛选出的标志物的甲基化水平,选出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的标志物.收集24例肝癌、23例肝硬化和99例健康人血浆,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上述标志物单独和组合时对肝癌的诊断性能.结果 5个标志物(GNB4、TCF24、Riplet、ACP1和TSPYL5)在肝癌样本中显著高甲基化.组织测序结果显示除TCF24外,其他标志物在肝硬化组织中的甲基化阴性率均大于80.0%.在血浆样本验证中,GNB4单独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6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8%.在多基因组合中,GNB4+TSPYL5的诊断性能最佳,AUC值为0.893,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2%.结论 GNB4、Riplet、ACP1和TSPYL5甲基化可用于肝癌诊断,且联合诊断性能优于单一基因.

    肝癌循环游离DNA甲基化血浆诊断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癌的价值

    程鹏宋承汝赵阳杨红杰...
    1926-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6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平扫、MRI多期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对比分析MRI表现,测量基于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以及基于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Youden指数和Cohen'sd效应量分析定量指标(MCER、ADC值和rADC值)对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直肠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和直肠癌均可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不均匀增厚、周围组织受累等,两者间不同之处为约5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可见短T2信号及特征性的"蘑菇帽征"和"黏膜下水肿征".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IC最常见的类型为Ⅰ型流入型,而直肠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为Ⅱ型平台型.两组病灶MCER值、ADC值、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MCER值低于直肠癌,但ADC值、rADC值高于直肠癌.ADC值显示出最佳的鉴别诊断效能,其次是rADC值和MCER值.结论 多模态MRI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鉴别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直肠癌,有助于避免临床误诊.

    磁共振成像直肠癌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李振乾李盼李道明陈奎生...
    1931-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SL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Sanger测序检测DICER1热点区域体细胞突变(第24、25外显子相关位点),完善随访资料,分析DICER1突变与SLC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 SLCT中位数年龄24岁,首发临床症状为月经失调、盆腔包块或下腹胀痛;镜下见管状、条索状及肉瘤样等区域,免疫组化表达CR、WT-1、Inhibin-α、SF-1等.预后随访中30.8%(4/13)患者复发,76.9%(10/13)检测到DICER1基因突变,且DICER1基因突变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是否复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异源性分化者DICER1突变率可能高.结论 SLCT形态多样,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及DICER1基因检测.DICER1突变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与组织学分化、肿瘤是否复发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病理特征DICER1基因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陈超王化冰索小燕李征...
    1935-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各组模型制备完毕后6 h,经右侧股动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检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E-选择素蛋白质水平,取右肺下叶行透射电镜检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SS组表达少量的TNF-α、SSeCKS、E-选择素,HS组和CBL组表达升高(P<0.05),与HS组相比,CBL组表达降低(P<0.05).S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光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H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表现(细胞膜表面皱折、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器水肿、异染色质染色加深边集等);CBL组较SS组,细胞有所损伤,但好于HS组.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失血性休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卡巴胆碱SSeCKSE-选择素

    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及其与疾病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关系

    张晓南孟君霞武永强
    1939-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nus激酶2(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疾病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7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采集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和突变负荷,根据疾病类型和是否合并血管性疾病将患者分组并比较各组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管性疾病影响因素.结果 MPN组J4K2 V617F基因突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组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JAK2 V617F突变率分别为92.31%、57.78%和62.50%,ET组和PMF组突变率均低于PV组(P<0.05),3组突变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疾病组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和突变负荷均高于非血管性疾病组(P<0.05);血管性疾病组年龄、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问卷(MPN-10)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高于非血管性疾病组(P<0.05),两组性别、疾病分类、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和斑块厚度(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Fib和D-D水平均高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MPN并发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D-D、JAK2 V617F突变阳性和JAK2 V617F突变负荷(P<0.05).结论 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较高,且JAK2V617F基因突变可能引起凝血异常,与疾病类型和血管性疾病均存在密切联系.

    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血管性疾病

    复合人工骨在上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朱清李帅泽李杨陈茁...
    1944-1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型(EH)人工骨材料在个性化重建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入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例在数字化技术引导下使用EH复合型人工骨接受上颌骨重建的患者,并对其手术前后的基本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7~66岁,中位年龄49岁.术后随访时间为5~22个月.结果 6例患者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对外观和功能结果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第7个月时因为人工骨的暴露并反复感染而最终选择取出该植入物.结论 EH复合型人工骨可以修复上颌骨不同程度的缺损,重建上颌骨的形状.

    上颌骨重建数字化技术人工骨个性化设计

    治疗前CT影像组学预测胃癌患者Lauren分型的价值

    李志莉吴亚平
    1948-1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治疗前CT影像特征构建胃癌Lauren分型的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活检证实存在Lauren分型的167例胃癌患者治疗前CT增强及临床特征数据,其中肠型71例,弥漫型/混合型96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由2名高年资腹部影像医生共同勾画静脉期CT图像,利用3D Slicer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筛选出最优特征组合,建立影像组学标签,使用逻辑回归算法构建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准确性等指标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校准曲线验证模型实际发生概率与预测概率之间的匹配性,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筛选出1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肠型和弥漫型/混合型胃癌时具有预测效能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CT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7%、73.5%和88.0%,AUC为0.852(0.785-0.920);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性为73.3%,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0.5%,AUC为0.714(0.565-0.860).结论 基于治疗前CT影像组学标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术前预测肠型和弥漫型/混合型胃癌,为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胃癌Lauren分型影像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劝导理论的筛查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家属肠癌筛查的效果

    徐一格李艳丽杨程舒袁维堂...
    1953-1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劝导理论FBM行为模型的筛查方案在结直肠癌患者家属肠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至2023年3月在院的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共18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FBM行为模型及行为转变理论的筛查方案进行肠癌筛查及健康教育.应用《肠癌高危风险评估问卷》进行风险评估,运用《结直肠癌患者家属肠癌筛查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并于调查2个月后随访,了解家属选择的筛查方式与结果.结果 57.67%(109/189)为患者的一级亲属,男89名(47.09%),年龄(44.02±12.03)岁;实施筛查方案干预后,62.43%(118/189)家属选择接受肠道相关筛查,高于干预前(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筛查率为49.21%(93/189),高风险家属的结肠镜检查率为71.56%(78/109);63.56%(75/118)家属筛查结果为阳性,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70.97%(66/93).结论 基于FBM行为模型的筛查方案能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对肠癌筛查的认知和结肠镜筛查参与率,进一步做好自身健康管理.

    结直肠癌患者家属肠癌筛查FBM行为模型健康教育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巩晓旸
    1958-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PCI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运动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采用心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无氧代谢阈值(AT)、代谢当量(METs)和峰值摄氧量(VO2max)指标,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AT、METs、VO2 max、LVEF、SF-36、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肺运动试验康复训练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血清残余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青年H型高血压的关系

    张高丽代淑阳邓予晖赵文心...
    1962-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残余胆固醇(RC)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关系.方法 收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住院诊治的青年高血压患者29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将实验组又分为H型高血压组170例,正常Hcy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1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用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血标本中Hey、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Hey与总胆固醇(TC)、RC、Ty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中BUN、Cr、UA、GF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中 CHO、RC、Ty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RC、TyG、BUN、Cr、UA是H型高血压患者高Hey的影响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高Hey与TyG、RC相关,临床可根据患者TyG、RC水平采取治疗措施,预防H型高血压的发生.

    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残余胆固醇